佛弟子文库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卷第十三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卷第十三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第二摄颂曰:

 种子轻恼教、  安床草蓐牵、
 强住脱脚床、  浇草应三二。

坏生种学处第十一

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时六众苾刍自作使人,斩伐树木及诸生草,乃至花果随取而用。于时外道等见是事已,各生嫌耻作如是议:「此诸沙门释子,自作、使人斩伐草木。然我俗流婆罗门等,乃至佣人,亦自作、使人,斩伐诸树及杀草等,虽复出家与俗何别?谁当供养如是秃沙门耶?」诸苾刍白佛,佛以此缘,同前集众问实诃责,广说乃至「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自坏种子、有情村,及令他坏者,波逸底迦。」

尼谓此法中人,余义如上。

种子村者,有五种子:一、根种,二、茎种,三、节种,四、开种,五、子种。云何根种?谓香附子、菖蒲、黄薑、白薑、乌头附子等,此物皆由种根乃生,故名根种。云何茎种?谓石榴树、柳树、蒲萄、菩提树、乌昙跋罗溺屈路陀树等。此等皆由茎生,故名茎种。云何节种?谓甘蔗、竹苇等,此皆由节上而生,故名节种。云何开种?谓兰香、芸菱、橘柚等子,此等诸子皆因开裂乃生,故名开种。云何子种?谓稻麦、大麦、诸豆芥等,此等诸子皆由子生,故名子种。斯等总名种子村。云何有情村?有情者,谓蛗螽、蛱蝶、蚊虻、蜣蜋、蚁子、蛇蝎及诸蜂等,此等有情皆依草树木而为窟宅。

若苾刍尼,于草树木,若拔、若破、若斫截,皆波逸底迦,义如前说。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

摄颂曰:

 根等生种想、  斫树草及花、
 树等经行处、  青苔瓶架等。

若苾刍尼,于根种作根种想、生作生想及疑,自斫、教人斫,得堕罪。若乾物作生想疑,俱得恶作罪。若苾刍尼,于根种作茎种想、生想及疑,自斫、教人斫,皆得堕罪。若乾物作生想疑,断坏之时皆得恶作罪。如是根种,望节种、开种及子种,皆有四番,准前应作。又以茎种自望,及望余四,各有四番,若想、若疑,俱得堕及恶作,准事广说。若苾刍尼,于五种子自作使人投着火中,作如是念:「令此种子悉皆损坏。」得五堕罪;若不损坏者,得五恶作罪。若于五种子自作、使人投着水中,亦如前说。若以五种子安着臼中,以杵擣筑令子损坏,得五堕罪;若不坏者,得五恶作。若以五种子,置乾燥地,或安热处,灰汁、瞿昧耶及乾土等,和糅一处作损坏心,随事得罪轻重如前。若以五种子,置在羹臛饭汁之中,令其损坏,得罪同前。若以一方便斫树断时,得一恶作、得一堕罪。若以一下斫两树断时,得一恶作、得二堕罪。若以一斫断多树时,得一恶,作众多堕罪。若以二斫断一树时,得二恶作、一堕罪。若以二斫断二树时,得二恶作、二堕罪。若以二斫断多树时,得二恶作、众多堕罪。若以多斫断一树时,得多恶作、一堕罪。若以多斫断二树时,得多恶作、二堕罪。若以多斫断多树时,得多恶作、及多堕罪。如树既尔,若于生草及莲花等,准事得罪多少同前。若苾刍尼,拔树根者,得堕罪。树皴皮及不坚湿处坏,得恶作;若坏坚湿处,皆得堕罪。若损未开花,得堕罪;若已熟者坏,得恶作。若于生草地处,以热汤浇及牛粪泥等倾泻其上令损坏者,皆得堕罪;若不坏者,皆得恶作。若作倾泻物心、无损坏意者,皆悉无犯。若苾刍尼,于生草地经行之时起如是念:「令草损坏。」者,随所坏草皆得堕罪。若但经行心者,无犯。若于生草地,牵柴曳席欲令坏者,得堕罪。若无坏心者,无犯。若于青苔地经行之时,同前有犯、无犯。若于此地牵柴曳席及余诸物,得罪同前。若于水中举浮萍叶及青苔时,乃至未离水来得恶作罪,离水得堕。若拔地菌,得恶作罪;有损地心,亦堕。若苾刍尼,于瓶瓨等处,及衣服上、若褥席等,及衣架饮食等处,有青衣白醭生者,若作损坏心皆得恶作;若令人知净方受用者,无犯。若五生种令人知净者,亦皆无犯。

嫌毁轻贱学处第十二

缘起广说,具如大苾刍律,乃至「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嫌毁轻贱苾刍尼者,波逸底迦。」

嫌毁轻贱者,谓对面直言,及假託余事,以言彰表。

波逸底迦,义如上说。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刍尼,被僧伽作法为诃责已,于十二种人被众差者,事未停息,若嫌毁者,波逸底迦;若轻贱者,波逸底迦;若嫌毁轻贱者,波逸底迦。若复苾刍尼,被僧作法为诃责已,于十二种人被众差者,事虽停息而嫌毁者,波逸底迦;若轻贱者,波逸底迦;若嫌毁轻贱者,波逸底迦。若苾刍尼,不被众僧作法诃责,于十二人被差者,事未停息而嫌毁者,得恶作罪;若轻贱者,得恶作罪;若嫌毁轻贱者,得恶作罪。若苾刍尼,不被众僧作法呵责,于十二种人被众差者,事虽停息而嫌毁者,得恶作罪;若轻贱者,得恶作罪;若嫌毁轻贱者,得恶作罪。境想句数,准事应知。又无犯者,谓最初犯人,或痴狂、心乱、痛恼所缠。

违恼言教学处第十三

缘起广说,具如大苾刍律,乃至「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违恼言教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者,谓是此法中苾刍尼,余义如上。

违恼言教者,作恼他想,以言表示。

波逸底迦,义如上说。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有苾刍尼,往苾刍尼所,作如是语:「阿离移迦颇见苾刍尼新剃鬓发、着赤色大衣,以物替钵、手执锡杖或以酥、蜜、沙糖、石蜜盛满钵中擎持去不?」彼见问时,答言:「我实不见如是相状苾刍尼,然我见苾刍尼两脚行去。」若苾刍尼,别见别说,故作是语恼乱他时,得波逸底迦。如是乃至正学女、求寂女同前问答,得波逸底迦。若他来问:「颇见俗人担持甘蔗、竹[竺-二+韦]、柴草、酥油瓶等从此过不?」彼便答言:「我实不见如是之人,但见有两脚行去。」若苾刍尼见别语别作是恼者,波逸底迦。若有问言:「颇见俗人男子着青黄赤白等衣持酥瓶等从此过不?」乃至报云:「但见两脚行去。」广说应知,恼心说时皆得堕罪。如语既尔,默亦同然,皆得堕罪。无犯者,若苾刍尼,见有猎人逐麞鹿等来入寺内,苾刍尼见已,猎人问言:「圣者!颇见有走鹿从此过不?」不应答言:「我见。」若是寒时报猎人曰:「贤首!汝可暂入温室中少时向火。」若是热时报言:「贤首!汝可暂入凉室饮清冷水少时停息。」若猎者云:「我不疲倦,我问走鹿。」即应先可自观指甲,报彼人云:「诺佉钵奢弭。」若更问者,应自观太虚,报彼人云:「纳婆钵奢弭。」(此之梵语,但以方殊音别,极难解义,自非通知密意,岂能体此言辞。自非自指,难为启悟指甲、太虚,并说无字,有广注述,具如余处)。若猎者云:「我不问指甲及以太虚,然问可杀有情于此过不?」苾刍尼即应遍观四方,作如是念:「于胜义谛一切诸行本无有情。」即报彼云:「彼不见有情。」此皆无犯。若苾刍尼,于余问时不如实者,皆得堕罪。

在露地安僧敷具学处第十四

缘处同前。时有长者请佛及僧于舍受食,时诸苾刍于日初分执持衣钵诣长者家。于时世尊在寺内住,令人取食。佛有五缘在寺而食。云何为五?一、自须宴默,二、为诸天说法,三、为观病者,四、为观僧卧具,五、为诸苾刍制其学处。此时佛欲观僧卧具并制学处,由此为缘,在寺内住令人取食。尔时世尊,众僧去后持户钥,遍观寺内所有房舍,乃至寺外随近园林,普皆观察。次至僧房,于此房中多有敷具置在露地,忽有非时风雨蒙密而至。佛作是念:「斯等敷具,并皆是信心婆罗门诸居士等,自苦己身、减妻子分而施僧伽,为求胜福。而诸苾刍、苾刍尼受用之时,不知其量、不善守护,随处弃掷。」风雨欲至,世尊见已作神通力屏除风雨,而有重云靉靆垂布不散,以待世尊收摄卧褥。世尊自取敷具安置室中,便取雨衣出于房外方欲洗沐。即摄神通,雷霆昼昏,遂降洪雨高下同润。佛洗身已,洗足入房宴默而住。时取食苾刍持食既至,安在一边,诣世尊所顶礼双足。世尊常法共取食人欢言问讯:「苾刍僧伽所受饮食得饱满不?」答言:「大德!皆得饱满。」即便以食进奉世尊。食事既讫宴默而住,至日晡时于如常座。既坐定已告诸苾刍曰:「向者僧伽出食之后,我持户钥遍观房舍,见于露地多安卧褥。时天欲雨,我以神力悉皆屏除,躬自收摄。」告诸苾刍曰:「诸有施主苦自己身施僧求福,汝等不能如法受用,虚损信施。」即说颂曰:

「于他信施物,  知量而受用,
 自身得安隐,  令他福业增。」

尔时世尊赞叹知足,依法受用信施物已,告诸苾刍,广说如前,乃至「我今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若复苾刍尼于露地处,安僧敷具及诸床座,去时不自举、不教人举者,波逸底迦。」

如是世尊为诸苾刍制学处已,时有苾刍随逐商旅人间游行,至一住处遂投寄宿,于后夜时商旅发去。一人来唤,苾刍闻其唤声即便疾起,分付卧具既延时节,于后随行遂被贼劫。以缘白佛,佛言:「于住止处若有苾刍,嘱授而去。」时诸苾刍,既闻佛教有因缘者皆嘱授去。室罗伐城有二长者,生生之处共为雠隙:一有信心、一无信心。其信心者作如是念:「我今何因增长怨隙?可舍怨恶而为出家。」无信者闻怀怨告曰:「纵令汝走入牛角中,我终不放。」苾刍闻已便作是念:「我由怖彼而来出家,岂于此处还遭彼怖?我今宜可逃避他方。」念已白邬波驮耶:「我向何处得免其难?」亲教师曰:「汝有斯畏,可游人间。」弟子即去。怨者闻已,便持路粮随趁而去。苾刍依时而行、非时不行,俗人则时与非时俱不停息。于其中路有一僧寺,长者趁及,苾刍遥见即入寺内。长者念曰:「明当在路,我自知之。」作是念已别求息处。时彼苾刍至天晓已,告诸苾刍:「观察卧具,我欲前行。」问曰:「欲何处去?」答曰:「欲诣王舍城。」苾刍报曰:「应寻此道,勿行余路。」报言:「好住。」遂即前行。时彼长者旦入寺中,问苾刍曰:「取何路去?」答言:「此路。」随路急去趁及苾刍,告曰:「咄!秃头沙门欲向何处?」苾刍答曰:「贤首!我已出家欲除怨诤。」彼便答曰:「我于今时为除怨诤。」以杖熟打几将至死,衣钵破碎余有残命,覆向寺中以事具说。寺中苾刍告曰:「若不教汝所向之处,必定不遭如斯苦恼。」遂以此缘具白世尊,世尊告曰:「除时因缘,余当嘱授。前是创制、此是随开,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于露地处安僧敷具及诸床座,去时不自举不教人举。若有苾刍尼,不嘱授,除余缘故,波逸底迦。」

尼谓此法中人,余义如上。

僧者,谓如来声闻弟子。

敷具者,谓大床、毡褥、被毯等。杂物者,谓小床座枯及余资具。

于露地者,谓无覆盖。

去时者,谓离势分。

时具寿邬波离白佛言:「大德!离敷具时,齐远近来名为势分?」世尊告曰:「如生闻婆罗门种菴没罗树法,相去七寻方植一树,枝条耸茂花果繁实,十树之内有四十九寻。若安敷具在露地时,齐此远近当须嘱授,离此势分即须收摄。」若不自举、不教人举者,谓不收摄。

有苾刍尼者,谓现有人堪可嘱授。有五种嘱授。云何为五?应报主人曰:「具寿!此是住房、此房可观察、此是敷具、此应可掌持、此是房门钥。」若于其处无苾刍尼者,应嘱求寂女;此若无者,应嘱俗人;此若无者,应观四方,好藏户钥然后方去。若于中路逢见,应报某处取之。

言除时因缘者,谓除难缘。

波逸底迦者,义如上说。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刍尼安僧敷具,故不嘱授舍而去者,乃至未离势分已来,得恶作罪;若离势分便,得堕罪。若苾刍尼于露地处安僧敷具,回入房中为欲安坐寂止乱心,既寂定已方随意出,至初更时若不损坏敷具者,得恶作罪;若损坏者,得堕罪。

具寿邬波离白佛言:「世尊大德!凡敷具者有几种损坏?」佛告邬波离:「有二种坏:谓风及雨。若风吹卷摄是名风坏,若雨湿彻是名雨坏。」

若苾刍尼于日暮时露安敷具,至半更时而不收摄,不自、他看守。若不损坏者,得恶作;若坏,得堕罪。如是乃至一更、一更半,二更、二更半,三更、三更半,四更、四更半,平旦(西方夜有三时,分十稍令。难解故,依此方五更为数,冀令寻者易知耳)、日出时、小食时、隅中时,欲午时、正午时、过午时,日角时、晡时、晡后时、日暮时,若苾刍尼齐此昼夜,于时时中安僧敷具不即观察,若未损坏,得恶作罪;若损坏者,得堕罪。

不举草敷具学处第十五

缘处同前。有二苾刍,为礼佛故向室罗伐城,在道日暮入寺寄宿。时诸苾刍遥见老者与房卧具,其少年者但与其房而无卧具。此二苾刍立性勤策,多觅乾草敷令厚煖,至晓便去,后有众蚁依此草敷穿坏房舍。佛欲观僧卧具并制学处,见草狼藉广说如上。诃责乃至「我今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于僧房内,若草、若叶,自敷、教人敷,去时不自举、不教人举,若有苾刍尼不嘱授,波逸底迦。」

如是世尊为诸苾刍制学处已,时有众多苾刍游行人间,有一长者容其停止,多敷乾草积与膝齐,至天晓已不告而去。长者见讥,佛言:「应白主知,应须除弃。若违者,得越法罪。」

复有众多苾刍游行人间,广说同前,于一寺内止宿欲弃草敷,主人报曰:「我为客故远求此草,实是难得无宜辄弃。」客苾刍报曰:「仁等无知,自身犯罪,欲令我等亦犯罪耶?」作此责已取草弃外。以事白佛,佛言:「此不应弃,若有苾刍嘱授而,去遣弃方弃。若异此者,得越法罪。前是创制,此是随开,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于僧房内,若草、若叶,自敷、教人敷。去时不自举、不教人举,若有苾刍尼不嘱授,除余缘故,波逸底迦。」

尼谓此法中人。

僧房者,谓是如来弟子住处,于中堪得为四威仪行住坐卧。

敷具者,谓草叶。余广如上。

此中犯相亦同前说。若在甎鞕地、或在沙石中无虫蚁处敷草,设不数看,此皆无犯。

强恼触他学处第十六

缘处同前。时具寿邬陀夷至彼众多年少苾刍处,劝喻之曰:「汝等共我人间游行。」广说乃至少年苾刍俱出露地而卧,于一夜中备受寒苦等,具如苾刍律说。佛诃责已,「为二部众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于僧住处,知诸苾刍尼先此处住,后来于中故相恼触,于彼卧具若坐、若卧,作如是念:『彼若生苦者,自当避我去。』波逸底迦。」

尼谓此法中尼,余义如上。

知者,谓了其事。

苾刍尼先此处住者,先在此中而为止宿。

后来于中等者,谓是纵身强为坐卧。

彼嫌苦痛者,谓被恼不乐。自当避我去者,谓以此为缘不由余事。

波逸底迦,义如上说。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刍尼了知其事如向所说,乃至避我去者,皆得波逸底迦。

故放身坐卧脱脚床学处第十七

缘处同前。时具寿邬波难陀至彼众多少年苾刍处,劝喻曰:「汝等共我人间游行,必当降伏他宗自获名称。汝等若欲赞诵禅思,及以衣食病缘所须,皆令无阙。」时诸少年虽闻此劝,共知邬波难陀禀性恶行不堪共居,竟无一人许共同去。时有乞食苾刍,闻其觅伴,遂告邬波难陀曰:「我共大德人间游行。」有同行人报乞食者曰:「此邬波难陀为人恶行,汝今随去必遭恼触。」遂报同梵行者曰:「我满十夏,不依止他,亦不就彼求受学业,彼于我处欲何所为?」知识报曰:「不相用语,后自当知。」不受劝言遂共同去,广说乃至邬波难陀在上棚卧,知脱脚床放身而坐,令床脚脱打破他头等,具如苾刍律说。世尊以此因缘,种种诃责,「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于僧住处,知重房棚上脱脚床及余坐物,放身坐卧者,波逸底迦。」

尼谓此法中尼,余义如上。

知者,或时自作或被他教。

重房者,谓居重阁危朽。

棚上脱脚床者,谓此床脚不连上盖(西国床脚安四角头,于上有盖与脚相连,为此不同也)及余诸座。

放身坐卧者,谓极纵身或坐或卧,故令脚出伤损他人。

波逸底迦者,广释如上。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刍尼知僧房舍有脱脚床,纵身坐卧欲恼他者,皆得堕罪。若是版棚、或是甎地、或脚以版支、或时仰着,此皆无犯。

用虫水学处第十八

缘在憍闪毗。时具寿阐陀以有虫水浇草土牛粪等用,诸少欲者共生嫌贱:「云何以有虫水将浇草等,自作、使人,不顾生命?」以缘白佛。佛以此缘问实诃责,「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知水有虫,自浇草土、若和牛粪,及教人浇者,波逸底迦。」

余如上说。此中犯相,若苾刍尼于有虫水作有虫想,若自用、若教人用,得波逸底迦,疑亦如是。若水无虫作有虫想,得恶作罪,疑亦如是。

造大寺过限学处第十九

缘处同前,如世尊说:「修福德者,今世、后世常受安乐;无福之人恒遭苦恼。」时诸苾刍教化婆罗门居士,为僧伽故置立住处。时六众苾刍说诸过患,观此寺门安置不好,广说如苾刍律,乃至世尊诃责告诸苾刍:「我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作大住处,于门梐边应安横扂及诸窓牖并安水窦。若起牆时是湿泥者,应二、三重齐横扂处。若过者,波逸底迦。」

余义如上。大者,谓有二种:一、施物大,二、形量大。此谓形量大。言住处者,谓于其中得为行住坐卧四威仪事。

作者,或自作、或使人,于门梐边应安横扂及窓牖水窦。

若起牆时是湿泥者,始从治地筑基创起,应二三重布其梐堑。

若过,得波逸底迦。释义如上。

此中犯相广同大僧。

过一宿食学处第二十

缘在室罗伐城。世尊现大神通,外道摧破悉皆逃散,边方而住。时有长者为诸外道造一住处,外道邪师与六十人于此而住。后时长者有知识人,从室罗伐至长者处,告言:「仁今于此有胜福田可恭敬不?」长者即将至邪人所,知识报曰:「此是世颠倒物,非真福田。」即为长者说诸苾刍德行尊高,广说乃至告六众知皆来至,彼遂令长者心无净信,复打外道驱逐令去。苾刍以事白佛。佛以此缘种种诃责,「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于外道住处。得经一宿一食。若过者,波逸底迦。」

尔时世尊观彼长者调伏时至,令具寿舍利子为其说法,彼闻法已得见真谛,复为无量百千有情说法,皆悟真谛。时过不食,风发遭患,乃至广说,佛言:「前是创制、此是随开,应如是说:若复苾刍尼,于外道住处得经一宿一食,除病因缘。若过者,波逸底迦。」

尼谓此法中尼。

外道住处者,谓非同梵行。

一宿一食者,谓于彼众受食宿止齐限时节。

除病因缘者,谓缘说法事及有病。

波逸底迦者,广如上说。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刍尼,于别住处己受一食,若更经宿,得恶作罪;若食者,便得堕罪。若于此宿、余处受食,宿时恶作,食时无犯。若于余处宿、此处食,宿时无过,食时得堕罪。若余处宿、余处食,暂来此者无犯。若此处所是多人共作,或主见留,或是亲族造此住处,过食无犯。

 第三摄颂曰:  过三不余食、
 劝足并别众、  非时触不受、
 虫外道观装。

过三钵受食学处第二十一

缘在室罗伐城。世尊既证无上智觉,名称普闻。尔时北方有大商主,来至此城郭外停止。时六众闻已共诣其处而为说法,他便请食,既受食已更复相看为其说法。商主殷勤请其受食,复还报曰:「我不须食。」现相求衣。商人舍去,随后而行说伽他曰:

「边方险路不应往,  设令去者勿居停;
 非但处所不堪行,  彼人勿共为亲友。
 山险居人初见好,  如金揩石创鲜明;
 中方居者则不然,  始终不动如山岳。」

时诸商人闻此语已,答圣者曰:「何因致恨苦见讥诮?」六众告曰:「贤首!已与仁等略申情义废我善品。」频为说法复现相已乃至得衣。商人俛仰咸并与之,所有路粮无不罄尽,遂遭贼劫。诸余商人闻是语已咸共讥嫌。此是缘起,尚未制戒。

缘处同前。时此城中有长者,娶妻不久便即身死,如是乃至第七娶妻悉皆身亡。时人并皆唤为妨妇,更欲娶妻人皆不与,乃至求得眇右目女。彼有知识说伽他曰:

「波罗舍修将净齿,  若人头向西出眠;
 眇右目女娶为妻,  此等皆为不善相。
 两恶相逢必有损,  譬如刀石共相投;
 夫妇皆是妨害人,  若娶定当遭死事。」

时彼知友虽闻此语竟不齿录,犹索不休。眇目父母营办饮食而欲嫁女,十二众来饭食尽授不成礼会,俗旅讥嫌。广说乃至世尊诃责「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众多苾刍尼往俗家中,有净信婆罗门居士殷勤请与饼麨饭。苾刍尼须者,应两三钵受。若过受者,波逸底迦。既受得已还至住处,若有苾刍尼应共分食,此是时。」

尼谓十二众,或复余尼,过二已去名曰众多。

俗家谓白衣家婆罗门等。

往者,谓到其所。

净信者,谓信三宝深心归敬。

殷勤者,谓心至极。请者,谓发言近请。

麨饼者,谓所施食。

须者,谓情爱乐。

两三钵者,钵有三种:谓上、中、下。上者,谓受摩揭陀国二升米饭;中者,谓受一升半米饭;小者,谓受一升米饭。应两三钵者,指其限齐。

还至住处者,谓至寺中。

若有苾刍尼应共分食者,谓与同梵行者共相分布。

若过受,得波逸底迦者,事并如前。

此中犯相,以二大钵受时,得恶作罪;若吞噉者,得堕罪。

足食学处第二十二

缘处同前。佛告诸苾刍曰:「我为一坐食时,常得少欲无病、起居轻利、气力康强、安乐而住。」如佛所说一坐食时有斯胜利,时诸苾刍皆一坐食。然正食时若见二师及余耆宿即便离座,将为足食更不敢食,由少食故颜色痿黄形体羸瘦。世尊见已知而故问阿难陀:「我一坐食乃至得安乐住,教诸苾刍亦一坐食得安乐住。何故诸苾刍颜色痿黄身体羸瘦?」阿难陀白言:「时诸苾刍如佛所教为一坐食,正噉食时见二师来及诸尊宿即起离座。既离座已将为足食更不敢食,由食少故颜色痿黄身体羸瘦。」佛告阿难陀:「若苾刍食时,乃至未足已来,随意饱食。若受食已更不应起。」如佛所教乃至不应起者,时诸苾刍随得多少羹菜之类及食熟豆即谓足食,起已更不敢食,由此因缘身皆羸损。世尊见已问阿难陀曰:「我教诸苾刍,凡欲食时,行盐已去乃至未足已来,随意饱食。若受食已更不应起。何故诸苾刍身体羸瘦不能充悦?」时阿难陀即以上缘具白世尊,佛以此缘告阿难陀曰:「有五种珂但尼食(是嚼齧义也),若食不成足食。云何为五?谓一、根,二、茎,三、叶,四、花,五、果。食此五时不成足食。若苾刍先食五种嚼食,后时得食五种噉食。若先食五种噉食,更不应食五种嚼食。若更食者,得越法罪。」

如世尊说,五种嚼食不名足食、五种噉食名足食者,时诸苾刍所受得食才食少许,有缘起已即谓成足更不敢食,身皆瘦损。世尊见已知而故问阿难陀曰:「我说五种嚼食不成足食、五种噉食方是足食,皆令饱食。何意苾刍身形瘦损?」阿难陀白佛言:「如佛所说,五种嚼食不名足食、五种噉食是名足食者,时诸苾刍所受得食才食少许,有缘起已即谓成足更不敢食,由是因缘身形损瘦。」佛告阿难陀:「有五因缘方成足食,复有五缘不成足食。云何五缘成足食?一、知是食,二、知有授食人,三、知受得而食,四、知遮食。五、知舍威仪。云何知食?谓知是五嚼食噉食。云何知授食人?谓知女男半择迦等。云何知受得而食?谓二五食从他受得而食。云何知遮食?谓遮二五食。云何知舍威仪?谓于此座舍之而起。具此五缘名为足食。云何五种不名足食?谓知非是食、知无授人、知受得未食、知不遮食、知未离座,是名五种不足食。复有五种足食。云何为五?一、是清净食,二、少有不净食相杂,三、非恶触食,四、少有恶触食相杂,五、舍其本座,是名五种足食。复有五种不名足食。云何为五?一、是不清净食,二、多有不净食相杂,三、恶触食,四、多有恶触食相杂,五、未离本座。是谓五种不名足食。复有五种足食。云何为五?谓见行食者与食之时。苾刍报云:『我不须。』或云:『去。』或云:『休。』或云:『已足食。』或云:『已了。』斯五皆是决断不取,无余之言,作此语时即名足食。复有五种不足食。云何为五?谓见行食者与食之时,苾刍报云:『何且未须。』或云:『且去。』或云:『且休。』或云:『且待食。』或云:『且待了。』斯五皆是未为决断,有余之言,作此语时不名足食。」

如世尊说,苾刍不应饱足食已更复受食,时十二众苾刍尼随足未足更复噉食。少欲苾刍尼闻生嫌耻,作如是语:「云何违佛所教?」白诸苾刍,苾刍白佛。佛以此缘,同前集尼问实诃责,广说乃至「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足食竟更食者,波逸底迦。」

如是世尊制学处已,时有长者请佛及僧就舍而食,有众多苾刍尼身婴病苦,其瞻病人亦去就食,既自食已并为病者持食而归。时诸病人不能尽食,瞻病之人自足食已更不敢食,复无求寂、净人可令授食,便将残食弃在一边,遂有乌鸟竞来噉食,因致諠声。佛言:「我听作余食法随意而食。」如佛所言,听作余食法。不知云何作?以缘白佛,佛言:「若有苾刍尼已足食竟,更有施主与五嚼、五噉美好饮食,情希欲食者,彼苾刍尼应净洗手受取其食,可诣彼现食苾刍尼未离座者,前而立作如是语:『具寿存念!我苾刍尼某甲,已饱满足食竟,更复得此珂但尼食、蒲缮尼食等,情希更食。具寿!当与我作余食法。』时彼苾刍尼即应为作余食法,食二三口已,告曰:『可去,此是汝物,随意当食。』时彼苾刍尼既作法已,持向一边任意饱食。若苾刍尼既足食已情希更食,不作余法而食者,得越法罪。

「有五因缘不成作余食法。云何为五?谓住界外、或远处障处、或居背后、或在傍边、或所对人已离本座,此皆不成作余食法。有五因缘成作余食法。云何为五?谓同一界内、在相近无障处、非背后、非傍边、其所对人亦非离座。此成作余食法。复有五缘不成作余食法。云何为五?谓在界外、或远障处、或不以器盛、或手不持捧、或所对者已离本座,此不名作余食法。有五因缘成作余食法,翻上应知。若其一人作余食法已,有众多苾刍尼来共食者,悉皆无犯,勿致疑惑。」世尊赞叹持戒,告诸苾刍尼:「前是创制、此是随开,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足食竟,不作余食法更食者,波逸底迦。」

尼谓十二众,余义如上。

足食竟者,谓饱食已离本座。

不作余食法者,谓不持二五等食对他作法。

更食者,谓是吞咽。

此中犯相,若苾刍尼足食想疑,皆得堕罪。足食不足想疑,得恶作罪。不足食不足食想,足食不足想无犯。

尔时邬波离白佛言:「世尊!食何等粥名为足食?」佛告邬波离:「若粥新熟竪匙不倒,或指等句画其迹不灭,食此粥时名为足食。」「大德!食何等麨名为足食?」佛言:「若初和水搅时,竪匙不倒,或五指句其迹不灭,食此麨时名为足食。又邬波离!凡是薄粥薄麨皆非足食。」

劝他足食学处第二十三

缘处同前。时有白衣妇人诣苾刍尼所,白言:「圣者!我欲出家。」尼将此女于亲教师处,便与出家。报弟子曰:「汝当教授。」时有长者请佛及僧就舍而食,随意食已更得余食将向池边。师问老者:「汝欲得不?」答言:「欲得。」师曰:「汝为滤水?为作余食法耶?」老弟子曰:「我作余食法,师可取水。」彼即入水,便将己分作余食法、师分不作。师取水已,即便取食。师既食已,老者白言:「师今有罪,应如法悔。」师曰:「我不见罪。」答曰:「不作余食法。」师曰:「我实无罪,准斯道理汝当有过。」即以此事告诸苾刍尼,尼白苾刍,苾刍白佛。佛以此缘,同前集僧问实诃责,广说乃至「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知他苾刍尼足食竟,不作余食法,劝令更食,告言:『具寿!当噉此食。』以此因缘欲使他犯生忧恼者,波逸底迦。」

尼谓此法中尼。

知者,或自觉知或因他告。

足食竟者,谓饱食已。

不作余食法者,谓不对于人他不取食。

劝者,谓遣更食。

以此因缘欲令他犯,结罪释义并广如前。

此中犯相,若苾刍尼知他足食,不作余食法,劝他令食此可噉嚼者,皆得堕罪。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卷第十三

 

上篇: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

下篇: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律部目录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毗...

摩诃僧祇比丘尼戒本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摩诃僧祇比丘尼戒本 东晋平...

【注音版】式叉摩那尼戒本

式叉摩那尼戒本(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佛说舍利弗悔过经

佛说舍利弗悔过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佛在罗阅祇...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

佛说身毛喜竖经

佛说身毛喜竖经卷上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

乐璎珞庄严方便品经

乐璎珞庄严方便品经(亦名转女身菩萨问答经) 姚秦罽宾...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出小无量寿经) 刘宋天竺...

佛说妙色王因缘经

佛说妙色王因缘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如是我闻...

禅源诸诠集都序

重刻禅源诠序 道不能自鸣。假人而鸣。鸣虽不同。道则...

佛说文陀竭王经

佛说文陀竭王经 北凉三藏昙无谶译 闻如是: 一时,佛...

佛说宝雨经

佛说宝雨经卷第一(显授不退转菩萨记) 唐天竺三藏达摩...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劝人往生西方也等于成就自己

劝进行者,念佛消灾。一个净业行人,当自己走向信愿持...

自己救自己

有一个叫通一的比丘,禅修多年,不得要领,就去请示心...

你能观照的心,也是唯心所现的一个因缘

若已了知彼义无者,蛇觉虽灭,绳觉犹在。 我们前面以无...

南怀瑾老师谈睡眠

根据医学和我的体验观察,一个人真正睡着觉最多只有两...

切莫随便呵毁僧伽

僧众这么多,当然龙蛇混杂,有圣僧也有凡僧,有持戒清...

学佛的秘诀在于诚与敬

有人问印光大师学佛的秘诀。印光大师则回答:学佛的秘...

看你的内心世界,就看到你来生

古人常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什么叫开悟呢?从...

十善业道之口业

妄语 妄语者,不诚实的言语,是日常生活最常犯的口业。...

胜利之道

从前,有一个青年在家人的帮助下开了一家客栈。由于青...

让你静心的34条法语

1、心外无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

佛法宇宙观之欲界六重天

在我们欲界,与人类共属于欲界范畴的,还有六重天的世...

清净三业,内护己心

一日,波斯匿王在静坐时,思惟什么是护己?什么是不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