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分律卷第十三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四分律卷第十三(初分之十三)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

九十单提法之三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尊者难陀为众僧所差教授比丘尼,教授比丘尼已默然而住。尔时大爱道语言:「尊者难陀!我等欲得闻法,愿更与我等说。」尔时尊者难陀与说法已,默然而住。大爱道复重请言:「我等欲得闻法,愿与我等说。」时尊者难陀好音声为说法,听者乐闻遂至日暮。时比丘尼出祇桓精舍往舍卫城,城门已闭不得入门,即便依门外城堑中宿,晨旦门开在前入城。时诸长者见已皆言:「沙门释子无有惭耻、无清净行,自称言:『我修正法。』如是有何正法?汝等皆观此比丘尼竟夜与比丘共宿,昼便放还。」诸比丘闻已,众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言:「云何难陀与比丘尼教诫乃至日暮,使诸长者嫌责耶?」诸比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知而故问尊者难陀:「汝实与比丘尼教诫至日暮耶?」答曰:「实尔。」尔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难陀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难陀!与比丘尼说法教诫乃至日暮耶?」呵责已,告诸比丘:「此难陀痴人!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为僧差教授比丘尼,乃至日暮者,波逸提。」

比丘义如上。

僧者,一教授、一羯磨。

教授者,众僧中差,白二羯磨。

彼比丘众僧所差教授比丘尼,应乃至日未暮当还。若比丘教授比丘尼乃至日暮者,波逸提。除教授,若受经、若诵经、若问、若以余事,乃至日暮,突吉罗。除比丘尼已,若为余妇女诵经,若受经、若问、若以余事至日暮,突吉罗。若日暮日暮想,波逸提。日暮疑,突吉罗。日暮不日暮想,突吉罗。不日暮日暮想,突吉罗。不日暮疑,突吉罗。

比丘尼,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教授比丘尼日未暮便休;除妇女已,若为余人,若教诵经受经、若问、若以余事,不犯。若船济处说法比丘尼听,若与贾客共行夜说法,若至比丘尼寺中说法,若说戒日来在众中,请教授人值说法便听,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二十二竟)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彼比丘尼闻教授师来半由旬迎,安处房舍,办粥若饮食、床座具、洗浴处。尔时六群比丘作是念:「彼诸比丘不差我等教授比丘尼。」生嫉妬心言:「彼诸比丘教授比丘尼无有真实,但为饮食故教授比丘尼诵经、受经、若问。」时诸比丘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六群比丘:「云何作如是语,诸比丘不差我等教授比丘尼,便生嫉妬心:『彼诸比丘教授比丘尼无有真实,但为饮食故教授比丘尼若诵经、受经、若问。』」诸比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尔时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六群比丘乃作是言,彼诸比丘不差我等教授比丘尼,便生嫉妬心:『彼诸比丘教授比丘尼无有真实,但为饮食故教授比丘尼若诵经、受经、若问?』」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六群比丘已,告诸比丘:「此痴人!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语诸比丘作如是语:『比丘为饮食故教授比丘尼。』者,波逸提。」

比丘义如上。

彼比丘作是言:「诸比丘为饮食故教授比丘尼,为饮食故教诵经、受经、若问。」说而了了者,波逸提;不了了者,突吉罗。

比丘尼,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其事实尔;为饮食供养故教授比丘尼;为饮食故教诵经、受经、若问;若戏笑语、独处语、梦中语,欲说此乃错说彼,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二十三竟)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舍卫城中有一乞食比丘威仪具足,时有比丘尼见便生善心,数请彼比丘,比丘不受。后于异时祇桓众僧分衣物,此比丘持衣分出祇桓门,彼比丘尼方来入祇桓,彼比丘念言:「此比丘尼数数请我而我不受,我今宁可持此衣分用请彼,彼必不取,足以相遗。」时此比丘语比丘尼言:「大妹!此衣是我分,须者可取。」时比丘尼辄便受之。此比丘嫌责比丘尼言:「我数数向人说言:『彼比丘尼数请我,以钵中遗余与我而我不取。』我作如是念:『彼比丘尼数数请我,以钵中遗余与我而我不取。我今宁可持此衣分与彼比丘尼,彼必不受,足以相遗。』而彼便受之。」尔时诸比丘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彼比丘言:「云何比丘,与比丘尼衣不舍而请他耶?」诸比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尔时集比丘僧,呵责彼比丘:「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比丘,与比丘尼衣不舍而请他?」以无数方便呵责彼比丘已,告诸比丘言:「此痴人!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与比丘尼衣,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结戒。

其中有比丘畏慎,不敢与亲里比丘尼衣,白佛。佛言:「自今已去听与亲里比丘尼衣,若与非亲里比丘尼衣者,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结戒。

尔时祇桓中二部僧共分衣物,比丘衣分比丘尼得,比丘尼衣分比丘得。时比丘尼所得衣持来诣僧伽蓝中,白诸比丘:「大德!持此衣共贸易耶?」比丘答言:「诸妹!我曹不得与非亲里比丘尼衣。」尔时诸比丘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若贸易,听与非亲里比丘尼衣。自今已去当如是说戒:若比丘与非亲里比丘尼衣,除贸易,波逸提。」

比丘义如上说。

非亲里者如上说。亲里者亦如上。

衣者,有十种,如上说。

贸易者,以衣易衣、以衣易非衣、以非衣易衣、鍼贸刀、若缕綫下至药一片。若比丘与非亲里比丘尼衣,除贸易,波逸提。

比丘尼,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与亲里尼。衣共相贸易,与塔、与佛、与僧,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二十四竟)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比丘尼欲作僧伽梨,以作衣故来至僧伽蓝中,语尊者迦留陀夷:「大德!我持此衣财欲作僧伽梨,愿尊者与我作。」迦留陀夷报言:「我不能作。」问言:「何故不与我作?」报言:「汝等喜数来相催促,故不能作。」比丘尼报言:「我不数来相催随,作竟与我。」迦留陀夷报言:「可尔。」时比丘尼授衣与之而去,迦留陀夷善知作衣法,即与裁之作男女行淫欲像。时比丘尼来至僧伽蓝中,问迦留陀夷言:「大德!为我成衣未耶?」答言:「衣已成。」比丘尼言:「衣若成者今可见与。」时迦留陀夷即襞衣授与之,语言:「大妹!当知此衣不得妄解披看,亦莫示人,若白时到当着此衣在比丘尼僧后行。」时比丘尼如其教,亦不披衣看、复不语人知。后于异时白时到,即着此衣,在比丘尼僧后行。诸居士见皆共讥笑,或拍手相向,或打木或啸,或高声大笑言:「汝等看此比丘尼所着衣,汝等看此比丘尼所着衣。」时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见已,语此比丘尼言:「大妹!速脱襞此衣。」即便襞之着肩上。时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食后还僧伽蓝中,语彼比丘尼言:「取汝向者衣来,我欲看之。」即持出示之,问言:「谁与汝作此衣?」报言:「是迦留陀夷作。」语言:「何不披看、持示同学耶?缝割好不牢不?」时比丘尼以迦留陀夷所勅事具向说之。时比丘尼众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迦留陀夷:「云何与比丘尼乃作如是衣?」尔时比丘尼白诸比丘,诸比丘即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知而故问迦留陀夷言:「汝实与比丘尼作如是衣耶?」答曰:「实尔。」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迦留陀夷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乃与比丘尼作如是衣耶?」呵责迦留陀夷已,告诸比丘:「此痴人!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与比丘尼作衣者,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结戒。

时诸比丘畏慎,不敢与亲里比丘尼作衣,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听比丘与亲里比丘尼作衣。自今已去当如是说戒:若比丘与非亲里比丘尼作衣者,波逸提。」

比丘义如上。

非亲里、亲里者,如上。

衣者,有十种,亦如上。

若彼比丘与非亲里比丘尼作衣,随刀截多少,波逸提。随一缝一鍼,亦波逸提。若复披看牵挽熨治以手摩扪,若捉角头挽方正安帖,若缘若索綖若续綖,一切突吉罗。

比丘尼,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与亲里比丘尼作,与僧作、若为塔,若借着浣染治还主,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二十五竟)

尔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迦留陀夷颜貌端正,偷兰难陀比丘尼亦复颜貌端正,与人有异。迦留陀夷有欲意于偷兰难陀比丘尼,偷兰难陀比丘尼亦有欲意于迦留陀夷。尔时迦留陀夷,清旦着衣持钵,往至偷兰难陀所,在门外共一处坐。时诸居士见已皆共嫌之,各自相谓言:「汝等观此二人共坐,犹如夫妇亦如鸳鸯。」尔时诸比丘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迦留陀夷:「云何与偷兰难陀比丘尼在门外共一处坐耶?」尔时诸比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知而故问迦留陀夷言:「汝实与偷兰难陀比丘尼在门外共一处坐耶?」答曰:「实尔。」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迦留陀夷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与偷兰难陀比丘尼共在门外一处坐耶?」呵责迦留陀夷已,告诸比丘:「此痴人!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与比丘尼在屏处坐者,波逸提。」

比丘义如上。

一处者,一是比丘、一是比丘尼。

屏障处者,见屏处、闻屏处。见屏处者,若尘、若雾、若烟云、若黑闇不见也。闻屏处者,乃至不闻常语声。障者,若树、若牆、若篱、若衣、若复以余物障。

若比丘独在屏处与比丘尼坐者,波逸提。若盲而不聋、聋而不盲,突吉罗。立住者,突吉罗。

比丘尼,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若比丘有伴,若有智人、有二不盲不聋、不聋不盲,若行过卒倒地,若病转侧,若为力势所持,若被系闭,若命难、梵行难,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二十六竟)

尔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六群比丘与六群比丘尼在拘萨罗国人间游行,诸居士见皆共嫌之:「沙门释子无有惭愧、不修梵行,外自称言:『我修正法。』如是有何正法?与比丘尼人间游行,若有所欲便下道。」诸比丘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六群比丘言:「云何与六群比丘尼共人间游行耶?」诸比丘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六群比丘!与六群比丘尼共在拘萨罗人间游行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六群比丘已,告诸比丘:「此痴人!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与比丘尼共行,从一村乃至一村间者,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结戒。

时诸比丘不先与比丘尼共期,卒道路相遇,畏慎不敢共行。佛言:「若不共期,无犯。自今已去应如是说戒:若比丘与比丘尼共期,同一道行乃至一村间,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结戒。

尔时众多比丘从舍卫国欲至毗舍离,时众多比丘尼亦从舍卫国欲至毗舍离。诸比丘尼问比丘言:「大德!欲何所至耶?」诸比丘报言:「我欲至毗舍离。」比丘尼言:「大德!我亦欲往。」诸比丘报言:「大妹!若欲往者当在前,我等在后;若我等在前,大妹在后。何以故?世尊制戒不得与比丘尼同道行。」诸比丘尼言:「大德!是我等上尊,应在前,我等在后。」时诸比丘尼在后,为贼所劫失衣钵。诸比丘以此事具白世尊,世尊言:「自今已去,若与贾客行、若疑畏怖,无犯。自今已去当如是说戒:若比丘与比丘尼期同一道行,从一村乃至一村,除异时,波逸提。异时者,与贾客行,若疑畏怖时,是谓异时。」

比丘义如上。

期者,言共去至某村某城某国土。

有疑处者,疑有贼劫盗。

恐怖者,恐有贼劫盗。

道者,村间有分齐行处是。

若比丘与比丘尼期同一道行,乃至村间分齐处,随众多界多少,一一波逸提。非村若空处行,乃至十里,波逸提。若减一村、若减十里,突吉罗。若多村间同一界行,突吉罗。方便欲去共期庄严,一切突吉罗。

比丘尼,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不共期、大伴行、疑恐怖处,若往彼得安隐,若为力势者所持,若被系、若命难、梵行难,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二十七竟)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六群比丘与六群比丘尼共乘船上水、下水。时诸居士见皆共嫌之,自相谓言:「沙门释子不知惭愧、不修梵行,外自称言:『我修正法。』如是何有正法?与比丘尼共乘船上水下水,若有所欲时便住船岸边随意。」尔时诸比丘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六群比丘:「云何与六群比丘尼共乘船上水下水?」诸比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与六群比丘尼共乘船上水下水?」世尊呵责已,告诸比丘:「此六群比丘痴人!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与比丘尼共乘船上水下水者,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结戒。

尔时诸比丘不期而畏慎,佛言:「不期,无犯。自今已去当如是说戒:若比丘与比丘尼共期同一船上水下水者,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结戒。

尔时有众多比丘欲渡恒水从此岸至彼岸,尔时众多比丘尼亦欲渡恒水从此岸至彼岸。诸比丘尼往问言:「大德!欲何所至耶?」比丘报言:「我等欲渡恒水。」比丘尼言:「可得共伴渡不?」诸比丘报言:「诸妹在前,我等在后。若不尔者,诸妹在后,我等在前。何以故?世尊制戒不得与比丘尼同一船渡水,是故不得。」比丘尼白言:「大德是我等所尊,则应在前,我等在后。」尔时夏月天大暴雨,江水泛涨船到彼岸,未还之间日已暮。诸比丘尼即在岸边宿,夜遇恶贼劫夺。尔时诸比丘往白佛,佛言:「直渡至彼岸者,无犯。自今已去当如是结戒:若比丘与比丘尼共期同乘一船上水下水,除直渡者,波逸提。」

比丘义如上。

共期亦如上。

船者,如上所说。

若比丘与比丘尼共期同一船上水下水,除直渡,若入船里,波逸提。若一脚在船上、一脚在地,若方便欲入而不入,若共期庄严,一切突吉罗。

比丘尼,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不共期,若直渡彼岸,若入船,船师失济上水下水,若往彼岸不得安隐,或为力势者所持,或被系、或命难、梵行难,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二十八竟)

尔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舍卫城中有一居士,请舍利弗、目连与饭食,彼即于夜办具种种美食,明日露地敷好坐具已白时到。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先是居士家比丘尼。时偷兰难陀,明旦着衣持钵诣彼居士家,见居士在露地敷众多好坐具见已,即问居士言:「居士敷此众多坐具欲请诸比丘耶?」答言:「欲请。」比丘尼即问言:「请何等比丘耶?」报言:「我请舍利弗、目连。」比丘尼语言:「居士所请者尽是下贱人,若先语我者,我当为居士请龙中之龙。」居士问言:「何者是龙中之龙?」比丘尼答言:「尊者提婆达、三闻陀罗、达骞驮罗、达婆瞿婆离、迦留罗提舍是。」言语之顷,舍利弗目连已至。比丘尼见已语居士言:「龙中之龙已至。」居士即语比丘尼言:「汝向者言下贱人,今云何言龙中之龙耶?自今已去勿复来往我家。」尔时居士白舍利弗、目连坐,即就座而坐。时居士出种种甘美饮食供养,食已除去食器,头面礼足已,更取小床在一面坐白言:「我欲得闻法。」时舍利弗、目连为说种种微妙法劝令欢喜,与说法已从坐而去。还至僧伽蓝中,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世尊知而故问舍利弗、目连言:「汝等今日受请食,为得充足不耶?」舍利弗、目连白佛言:「食虽充足,我于居士家,亦是下贱,亦是龙中之龙。」佛问言:「何故耶?」尔时舍利弗、目连以此因缘具白世尊言:「是提婆达遣部党比丘尼,为作劝化供养彼受饮食。」尔时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知而故问提婆达部党比丘言:「汝等实遣比丘尼,往叹誉劝化檀越得食不?」对曰:「实尔。」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提婆达部党比丘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汝等遣比丘尼劝化檀越受彼食耶?」呵责提婆达部党比丘已,告诸比丘言:「此痴人!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遣比丘尼劝化得食,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结戒。

尔时诸比丘不知有劝化、无劝化,然后乃知,或有作波逸提忏者,或有疑者。「先不知,无犯。自今已去当如是说戒:若比丘知比丘尼教化得食者,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结戒。

尔时罗阅城中有大长者,是梨师达亲友知识,彼作是言:「若大德梨师达来至罗阅城者,我等当为梨师达初至故供养众僧。」长者家比丘尼闻此语默然在怀。于异时尊者梨师达来入罗阅城,尔时比丘尼闻尊者梨师达来入城,便往语长者言:「欲知不?梨师达已来入罗阅城。」长者即遣信至僧伽蓝中请之:「明日清旦愿尊屈意,并及众僧受我食。」尔时长者即其夜办具种种甘美饮食,清旦往白时到。尔时诸比丘着衣持钵往诣长者家就座而坐。时长者往诣梨师达所语言:「正为尊者故饭食众僧。」时梨师达问长者言:「云何知我来至此也?」长者报言:「家所供养比丘尼见语。」梨师达语长者言:「若实尔者,我不应食此食。」长者报言:「我亦不从此比丘尼语设此食,我先有誓愿,若梨师达来者,我设饭食供养众僧。」梨师达复语长者言:「虽有此语,我亦不应食此食。」时梨师达即止不食。尔时诸比丘具白世尊,世尊告言:「若檀越先意者,无犯。自今已去当如是说戒:若比丘,知比丘尼赞叹教化因缘得食食,除檀越先有意者,波逸提。」

比丘义如上。

教化者,阿练若乞食人,着粪扫衣、作余食法不食、一坐食、一抟食、塚间露地坐、树下坐、常坐随坐、持三衣、赞偈多闻法师、持律、坐禅也。

食者,从旦至中得食。

彼比丘知比丘尼教化得食食,咽咽波逸提。除此饭食已,教化得余衬体衣、灯油、涂脚油,一切突吉罗。知教化教化想,波逸提。教化疑,突吉罗。不教化教化想,突吉罗。不教化疑,突吉罗。

比丘尼,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若不知,若檀越先意,若教化无教化想,若比丘尼自作,若檀越令比丘尼经营,若不故教化而乞食与,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二十九竟)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毗舍离嫁女与舍卫国人,后与姑共诤还诣本国。尔时阿那律从舍卫国欲至毗舍离国,时彼妇女问尊者阿那律言:「尊者欲至何处耶?」答言:「我欲至毗舍离。」妇女即言:「可见将去不?」答言:「可尔。」尔时尊者阿那律便与此妇女同一道行。尔时妇女夫主先行不在,后日还家不见其妇,即问母言:「我妇为所在耶?」其母报言:「与我斗竟便逃走去,不知所在?」尔时夫主速疾往逐之,于道路得妇,将诣阿那律所语言:「何故将我妇逃走耶?」时阿那律答言:「止!止!莫作此语,我等不尔。」长者语言:「云何言不尔。汝今现与同道行。」其妇语夫主言:「我与此尊者行如兄弟相逐,无他过恶。」夫主报言:「此人今日将汝逃走,岂可不作此言耶!」尔时其人即打阿那律垂断命根。尔时尊者阿那律即下道在一静处结加趺坐,直身正意系念在前入火光三昧。时长者见已便生善心,长者念言:「若此阿那律从三昧起者,我当礼拜忏悔。」时尊者阿那律从三昧觉已,长者即便忏悔:「唯愿大德!受我忏悔。」阿那律受其忏悔。尔时长者礼足已在一面坐,尔时阿那律为长者说种种微妙法令发欢喜心,与说法已即从坐起而去。尔时阿那律食已,往到僧伽蓝中,以此因缘具向诸比丘说。尔时诸比丘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阿那律:「云何阿那律独与妇女共一道行?」诸比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尔时即集比丘僧,知而故问阿那律言:「汝实共妇女同一道行耶?」答言:「实尔。」尔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阿那律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汝今云何与妇人共同一道行耶?」尔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阿那律已告诸比丘:「此阿那律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与妇女同一道行,乃至村间,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结戒。

时诸比丘不共期道路相遇,有畏慎不敢共行,佛言:「不期,不犯。自今已去当如是说戒:若比丘与妇女共期同一道行,乃至村间,波逸提。」

比丘义如上。

妇女者,如上说。

共期者,亦如上说。

道者,亦如上说。

若比丘与妇女共期同一道行,乃至村间,随众多界分齐,一一波逸提。若无村若空处行十里,波逸提。若减一村、减十里,突吉罗。若村里一界共行者,突吉罗。若方便欲行而不行,若共期庄严而不去,一切突吉罗。

比丘尼,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先不共期,事须往彼得安隐,若为力势所持、若被系闭、若命难、若梵行难,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三十竟)◎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拘萨罗国有无住处村,有居士为比丘作住处,常供给饮食,若在此住者当听一食。尔时有六群比丘,欲往拘萨罗国无住处村,至彼住处经一宿得美好饮食,故复住第二宿复得美好饮食。彼六群比丘作如是念:「我所以游行者正为食耳,今者已得。」彼于此住处数数食,时诸居士皆共讥嫌:「此沙门释子无有厌足、不知惭愧,外自称言:『我知正法。』如是有何正法?于此住处数数受食,正似我曹常为此沙门释子供给饮食,我本为周给一宿住者耳。」尔时诸比丘闻已,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六群比丘言:「云何六群比丘于此住处数数受食?」诸比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六群比丘!于此住处数数受食?」尔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六群比丘已,告诸比丘:「此痴人!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一住处食应受一食,若过一食者,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结戒。

尔时舍利弗在拘萨罗国游行,诣此无住处村住一宿,明日清旦得好食。舍利弗于彼得病,念言:「世尊制戒,比丘一宿处应一食,若过者,波逸提。」即扶病而去,病遂增动。尔时比丘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听病比丘过受食。自今已去当如是说戒:若施一食处,无病比丘应一食,若过受者,波逸提。」

比丘义如上。

住处者,在中一宿食者,乃至时食。

病者,离彼村增剧者是。

若无病比丘于彼一宿处过受食,咽咽波逸提。除食已,更受余衬身衣、灯油、涂脚油,尽突吉罗。

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一宿受食、病过受食;若诸居士请大德住,我当与食;我等为沙门释子故,设此宿处供给饮食,若不得沙门释子,亦当与余人耳;若檀越次第请食;若儿若女若妹及儿妇次第请食,无犯。或今日受此人食;或明日乃受彼人食;或水瀑涨、道路澁难;若有贼盗、虎狼、师子;或为力势者所持;或被系闭;或命难、梵行难,过一食者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三十一竟)

◎尔时世尊在罗阅祇迦兰陀竹园中。世尊从罗阅城出游行人间,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国界,田殖不收,米穀勇贵,乞食难得人皆饥色,时有五百乞人随逐世尊后。时有婆罗门名曰沙菟,有五百乘车载满饮食,经冬涉夏随逐世尊后,伺候空缺无食之日便欲设供。尔时世尊从摩竭国界渐渐教化至阿那频头国界。彼国人民竞兴供具,饭佛及比丘僧无有空日。时婆罗门终日伺候无有空缺不得设供,即便往阿难所语阿难言:「我沙菟有五百乘车载满饮食,经冬涉夏随逐世尊,伺候空缺无食之日便欲设供。然我今者不得次供,我等处俗多诸难故,属官役使,至于断事之日当应往赴,兼复料理家业,复供官财穀,公私驱驰初无停息。唯愿尊者为我白佛,佛若有教我当奉行。若佛及僧不得次食者,我当以此五百乘车饮食布在道中,令佛及僧脚蹈而过者,则为受我供养已。」阿难报言:「且小住!我正尔当为白佛。」时阿难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以此因缘具白世尊言:「沙菟婆罗门来至我所作是说:『有五百乘车载满饮食,经冬涉夏随逐世尊,伺候空缺无食之日便欲设供。然我今日不得次供,我等处俗多诸难故,属官使役,至于断事之日当复往赴,兼复料理家业公私无停,唯愿尊者为我白佛,佛若有教我当奉行。若不得次供者,我当以此五百乘车饮食布在道中,令佛及僧脚蹈上而去者,则为受我供养。』我向者报言:『可小住,正尔当为白佛。』是故启尊。」尔时世尊告阿难:「汝可往语婆罗门,明旦以此饮食具用作粥与诸比丘使食,后当受时食。」尔时阿难受佛教,即往婆罗门所,语婆罗门言:「汝可以此饮食具用作粥,与诸比丘使食,后当受时食。」时婆罗门观诸供养之者皆无有饼,即其夜供办种种美味,酥油、胡麻子乳、净水、薑椒、荜苃,作种种粥及饼。夜过已以此粥供养佛及比丘僧。然诸比丘不敢受,语婆罗门言:「世尊未听比丘受酥油,乃至三种药作种种粥。」尔时诸比丘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尔时告诸比丘:「自今已去听诸比丘受酥油,乃至三种药作种种粥食之。食粥有五事:善除饥、除渴、消宿食、大小便调适、除风患。食粥者有此五善事。」时婆罗门复行饼,比丘不敢受,语婆罗门言:「世尊未听比丘受饼。」即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听诸比丘受饼食。」

时阿那频头国诸居士,闻世尊听诸比丘食粥及饼,皆大欢喜自相谓言:「我等快得作福供养。」已复有一少信大臣,见佛及僧大得供养,如是言:「此非是少福田者,乃于穀贵中,佛及比丘僧致如是供养。我今宁可办具种种肥美饮食,人别一器肉。」尔时即遣人至僧伽蓝中,白言:「大德僧!愿受我明日请食。」即其夜办种种肥美饮食,明日清旦往白时到,尔时世尊自住僧伽蓝中遣人请食。时阿那频头诸居士先闻佛听诸比丘食粥,即其夜办具种种粥如上,明日送至僧伽蓝中与诸比丘。诸比丘先已受他请食,复食此种种浓粥,然后往彼大臣家食。尔时少信大臣与诸比丘僧种种饮食,诸比丘言:「止!止!檀越稍稍着。」大臣语比丘僧言:「我故为比丘僧办具肥美饮食,人别一器肉,莫以我信心薄少故而不饱食。诸大德!但食,我有信心耳。」诸比丘报言:「不为此故不食,城中人民闻佛听诸比丘食粥及饼,即于其夜办具种种酥油、胡麻子乳、净水、薑椒、荜苃作粥,明日送至僧伽蓝中与诸比丘。我等先食彼粥故,今者不能复多食耳,莫怪也!」时少信大臣即嫌之言:「我故为众僧作此种种好食,人别一器肉者,欲使众僧尽食。云何先食浓粥已方受我食?」时大臣瞋恨,即便留种种饼肉美味,唯施设羹饭,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坐已白佛言:「向者所设供养众僧者,福多耶?罪多耶?」佛告大臣:「汝所设供养者得福极多,乃是生天之因,诸比丘乃至受汝一抟食者其福无量。」尔时世尊渐与说法,布施持戒生天之法,呵欲过恶及上有漏,称赞出离增益解脱。为说此法已,即于座上诸尘垢尽得法眼净,见法得法、修于正法、得增上果,白佛言:「自今已去归依佛法僧,听为优婆塞,尽形寿不杀生,乃至不饮酒。」

◎尔时世尊食后,以此因缘集比丘僧,知而故问诸比丘言:「汝等清旦食他浓粥已,然后受大臣请耶?」答言:「实尔。」尔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诸比丘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汝等愚痴,先食彼浓粥然后受请耶?不得先受请已食稠粥。稠粥者,以草画之不合不得食,若食者当如法治。」

尔时世尊从阿那频头国人间游行,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尔时国界米穀勇贵,乞食难得,人皆饥色,然有五百乞人常随逐世尊后。尔时世尊于摩竭提国,渐渐游行还罗阅城,时佛及众僧多得供养。时罗阅城中有一少信乐师,见佛及比丘僧大得供养,作是念言:「此非是少福田者,于此穀贵中,佛及比丘僧大得供养。我今宁可以一年所出之物,供办种种肥美饮食,人别肉一器施佛及僧耶!」于是即自往僧伽蓝中白诸比丘言:「明日清旦受我请食供养。」即夜办具种种好食已,明日清旦往白时到。尔时罗阅城中节会日,诸居士竞持饭、麨、乾饭、鱼及肉,往诣僧伽蓝中施诸比丘,时诸比丘得而食之然后受请。尔时乐师手自斟酌种种饮食,诸比丘言:「止!止!居士,莫多着食。」彼乐师言:「我一年已来所出众物,故为比丘僧办种种肥美饮食,人别肉一器,莫以我少信故,恐生不信而不多食。愿但食,我有信乐耳。」尔时诸比丘答此乐师言:「我不以此事故不食,以向先受王舍城诸人食,是故今者食少耳。更无余心,莫见怪也。」尔时少信乐师闻此语已,即生讥嫌言:「云何我一岁之中所出物,故为众僧办具种种肥美饮食,人别肉一器。云何诸比丘,先受他饭、麨、乾饭、鱼及肉,然后乃受我食。」乐师瞋恨,即便留种种肥美饮食,正与羹饭而已。往诣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坐已问佛言:「我向者所设饮食,福多耶?罪多耶?」佛告言:「汝今所施食者生天之因,诸比丘乃至食一抟其福无量,何况今者施设如是,此福不可量也。」尔时世尊为说妙法,布施持戒生天之因,呵欲过恶及上有漏。尔时乐师闻此语已,即于座上诸尘垢尽得法眼净,见法得法、修于正法、得增上果,即白佛言:「自今已去愿听为优婆塞,尽形寿不杀生乃至不饮酒。」尔时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知而故问诸比丘:「汝等实先受他请五种食,然后受此请食耶?」答曰:「实尔。」尔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诸比丘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痴人!先受他五种食已,然后受他请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诸比丘已,告诸比丘:「不应先受他请食五种食已,然后受请也。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展转食者,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结戒。

时诸病比丘,所请食处无有随病食、随病药。若有随病美食及药,畏慎不敢食,恐犯展转食。尔时诸比丘以此事往白佛,佛告言:「自今已去听病比丘展转食。自今已去当如是说戒:若比丘展转食,除异时,波逸提。异时者,病时。」如是世尊与比丘结戒。

尔时有一居士,请佛及比丘僧欲设饮食供养。复有一居士,亦请佛及僧欲设饮食及衣供养,即往僧伽蓝中语诸比丘言:「我欲请佛及比丘僧供养饮食。」比丘报言:「我等先以受请。」居士白言:「大德!我欲施好饮食及衣,唯愿众僧受我请。」尔时诸比丘畏慎,往白世尊。世尊告言:「自今已去,听诸比丘布施衣时听展转食。自今已去当如是说戒:若比丘展转食,除余时,波逸提。余时者,病时、施衣时,是谓余时。」

比丘义如上。

展转食者,请也。请有二种:若僧次请、别请。

食者,饭、麨、乾饭、鱼及肉。

病者,不能一坐食好食令足。

施衣者,自恣竟无迦絺那衣一月,有迦絺那衣五月。若复有余施食及衣,若今日得多请食,应自受一请。余者当施与人,如是施与言:「长老!我应往彼,今布施汝。」

若比丘不舍前请、受后请食,咽咽波逸提。不舍后请、受前请食者,咽咽突吉罗。

比丘尼,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病时、施衣时;若一日之中有多请者,自受一请,余者当施与人;若请与非食,或食不足,或无请食者,或食已更得食,或一处有前食后食,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三十二竟)

四分律卷第十三

 

上篇:四分律

下篇:四分律比丘戒本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律部目录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羯磨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羯磨一卷(出昙无德律) 曹魏...

十诵比丘波罗提木叉戒本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十诵比丘波罗提木叉戒本 姚...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安居事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安居...

鼻奈耶

鼻奈耶序 释道安述 阿难出经,面承圣旨,五百应真更互...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 唐南天竺国三藏菩提流志奉诏译 如是...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

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卷上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

【注音版】佛说八吉祥经

佛说八吉祥经...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失译人名今附梁录 如是我闻:...

佛说慧印三昧经

佛说慧印三昧经一卷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 一...

【注音版】佛说甘露经陀罗尼

佛说甘露经陀罗尼...

佛说顶生王因缘经

佛说顶生王因缘经卷第一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读诵《阿弥陀经》的功德

实际上这部经典却是具足华严的十玄门,那些有眼光的这...

惟贤长老《人生的真谛》

人生由于名利等引起烦恼、挫折,因而生出痛苦。那么,...

为什么有人活得快乐,有人活得痛苦

第六意识在受用外境时,包括了受用跟想像,也就是受用...

种种的罪殃皆由造作此十恶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为比丘们开示...

善太郎的故事

日本有个善太郎,这个人是修净土的,专念阿弥陀佛,他...

不要去追求那些怪里怪气的事情

问: 我是一位初学佛者,有很多事情都还不懂。现在有很...

【推荐】从事餐饮行业造杀业的人如何转行

北京阜成门内大街,有一大荤馆子,名九如春,生意很发...

物质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

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

合十的意义

合十,亦称合掌。其形状是两手当胸、十指相合。合十为...

坦诚地面对一切人,才不会心有挂碍

很多人不能安心修道,根本原因在于对解脱的信念不够强...

《金刚经》的心灵世界

(一)净化人心 心灵环保便是人心的净化,由人心的净...

华严的大悲心

我们这个发心的,学华严的每一位道友,如果没有利益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