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分律卷第二十七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四分律卷第二十七(二分之六明尼戒法)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

一百七十八单提法之四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偷罗难陀比丘尼有亲旧檀越欲为僧设食并施衣。偷罗难陀闻,即往问言:「我闻汝欲设食并施僧衣,实尔以不?」檀越报言:「尔。」偷罗难陀言:「众僧大功德、大威神,多檀越布施,汝供给处多。今但可施食,不须施衣。」檀越即言:「可尔。」不复作衣,即其夜办具饮食。明日清旦往白时到,诸比丘尼着衣持钵,往诣其家就座而坐。时檀越观诸比丘尼僧,威仪庠序法服齐整,见已自悔,不觉发言:「如是好众,云何使我留难不作衣供养耶?」时诸比丘尼即问言:「以何因缘乃发是言?」时檀越即具白因缘。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偷罗难陀言:「云何与众僧衣作留难?」时诸比丘尼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佛。佛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偷罗难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与僧衣作留难?」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偷罗难陀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与众僧衣作留难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众僧者,如上。

衣者,十种如上。

彼比丘尼与众僧衣作留难者,波逸提。除众僧,与余人作留难者,突吉罗。除衣,余物作留难,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欲施少者劝使多与,欲施少人劝与多人,欲施麁劝施细者、或戏笑语、或屏处语、或疾疾语、或梦中语、或欲说此错说彼,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五)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比丘尼,着他僧伽梨,不语主入村乞食。时衣主不知,作失衣意,于后求觅,乃见彼比丘尼着行。即语:「汝犯偷。」彼言:「我不偷汝衣,以亲厚意故,取汝衣着耳。」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呵责此比丘尼言:「汝云何不语主盗着他衣,使他作失衣意求觅耶?」即往白诸比丘,诸比丘白佛。佛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此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比丘尼,不语主盗着他衣,使衣主作失衣意求觅耶?」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不问主便着他衣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彼比丘尼取他衣着,不语主入村乞食者,波逸提。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若问主、若是亲厚、若亲厚语言:「汝但着,我当为汝语主。」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六)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跋难陀释子有二沙弥:一名耳、二名蜜,一人休道,一人着袈裟入外道众中。时六群比丘尼以沙门衣,施与休道者及与彼入外道者。尔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呵责六群比丘尼:「汝云何持沙门衣,施与休道者及与彼入外道者?」诸比丘尼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佛。佛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汝等以沙门衣与彼休道及入外道者?」尔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六群比丘尼已,告诸比丘:「此诸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持沙门衣施与外道白衣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白衣者,在家人。

外道者,在佛法外出家人。

沙门衣者,染晒衣。

彼比丘尼以沙门衣施与彼受者,波逸提。此与彼不受,突吉罗。方便欲与而不与,期要当与而不与,一切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若与父母,若与塔作人,与讲堂屋舍作人计挍食直与,或为强力者所夺,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七)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比丘尼众得如法施衣欲分,时偷罗难陀多诸弟子分散行不在。时偷罗难陀作是意:「遮众僧如法分衣,恐弟子不得。」诸比丘尼知如是意。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偷罗难陀:「云何作是意:『遮众僧如法分衣,恐弟子不得。』」时诸比丘尼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偷罗难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作是意:『遮众僧如法分衣,恐弟子不得。』」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偷罗难陀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作如是意:『众僧如法分衣遮令不分,恐弟子不得。』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众僧者,如上。

法者,如法如律、如佛所教。

衣者,有十种如上。

彼比丘尼作如是意:「众僧如法分衣遮令不分,恐弟子不得。」波逸提。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或非时分,非法别众、非法和合众、法别众、似法别众、似法和合众、非法非律非佛所教,若欲分时恐失、若坏遮令不分,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八)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诸比丘尼众僧如法出迦絺那衣,六群比丘尼作是念:「令众僧今不出迦絺那衣,后当出。令五事久得放舍。」时诸比丘尼知六群比丘尼作如是意:「令众僧今不出迦絺那衣,欲令五事久得放舍。」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呵责六群比丘尼言:「汝云何作是意:『令众僧今不出迦絺那衣,欲令五事久得放舍。』耶?」诸比丘尼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诸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作如是意:『令众僧今不出迦絺那衣,欲令五事久得放舍。』」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六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作如是意:『令众僧今不得出迦絺那衣,后当出欲令五事久得放舍。』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僧者,如上。

法者,如法如律、如佛所教。

彼比丘尼作如是意:「停众僧如法出迦絺那衣,欲令五事久得放舍。」者,波逸提。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若非时出,非法别众、非法和合众、法别众、似法别众、似法和合众、非法非律非佛所教、若出时恐失、坏遮令不出,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九)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比丘尼僧欲出迦絺那衣。时六群比丘尼作是意:「今比丘尼僧如法出迦絺那衣,遮使不出,欲令久得五事放舍。」诸比丘尼知六群比丘尼作如是意:「遮比丘尼僧如法出迦絺那衣,欲令五事久得放舍。」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六群比丘尼言:「云何作是意:『遮比丘尼僧如法出迦絺那衣,欲令五事久得放舍。』」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佛。佛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比丘尼众欲如法出迦絺那衣,云何遮令不出,欲令久得五事放舍耶?」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作如是意:『遮比丘尼僧不出迦絺那衣,欲令久得五事放舍。』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僧者,如上。

法者,如法如律如佛所教。

彼比丘尼作是意:「遮比丘尼僧如法出迦絺那衣,欲令久得五事放舍。」说而了了者,波逸提;不了了者,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出迦絺那衣非时,非法别众、非法和合众、法别众、似法别众、似法和合众、非法非律非佛所教,若出恐失坏,如是遮者,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十)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比丘尼共诤斗,至偷罗难陀比丘尼所语言:「与我止此斗诤!」偷罗难陀比丘尼聪明智慧,诤事起能灭,竟不为方便灭此诤事。时彼比丘尼以斗诤事不得和合,愁忧遂便休道。时比丘尼众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偷罗难陀言:「云何比丘尼语言:『为我灭诤事!』而竟不为方便灭此诤事,令彼比丘尼,以此诤事不和解,遂便休道耶?」即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偷罗难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竟不与彼和解斗诤事,使彼休道耶?」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偷罗难陀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余比丘尼语言:『为我灭此诤事!』而不作方便令灭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斗诤,有四种,如上。

彼比丘尼,语余比丘尼言:「为我灭此诤事!」而不与方便灭此诤事,波逸提。除斗诤已,若更有余小小事诤,不方便灭,突吉罗。若己身斗诤事,不方便灭,突吉罗。除比丘比丘尼,余人有斗诤,不方便灭,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若为灭、若与作方便、若病、若言不行、若彼破戒、破见、破威仪、若被举、若灭摈、若应灭摈,若以此事有命难、梵行难,不方便灭者,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十一)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跋难陀释子有二沙弥:一名耳、二名蜜,一人罢道、一人着袈裟入外道众。时六群比丘尼,持食与白衣、入外道者。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呵责六群比丘尼言:「汝云何持食与白衣、入外道者?」时诸比丘尼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汝等持食与白衣、入外道者?」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与白衣、入外道者可噉食者,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尼结戒。彼疑不敢置地与,不敢使人与。佛言:「听使人与、若置地与。自今已去当如是说戒:若比丘尼自手持食与白衣、入外道食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白衣者,未出家人。

外道者,在佛法外出家者是。

可食噉者,如上。

彼比丘尼自手持食与白衣、入外道,此与彼受者,波逸提。不受者,突吉罗。方便欲与而不与、若期当与悔不与,一切突吉罗。

比丘,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或置地与、或使人与、若与父母、若与塔作人、若为强力者所夺,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十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尼,营理家事,舂磨、或炊饭、或炒麦、或煮食、或敷床卧具、或扫地、或取水、或受人使令。诸居士见已皆共嗤笑言:「如我妇营理家业,舂磨炊饭乃至受人使令,此六群比丘尼亦复如是。」时诸居士皆生慢心不复恭敬。尔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六群比丘尼言:「云何营理家业,舂磨乃至受人使令,如俗人无异耶?」往白诸比丘,诸比丘白佛。佛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营理家业,舂磨乃至受使,如俗人无异?」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为白衣作使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为白衣作使者,即上舂磨乃至受使者是。

彼比丘尼营理家业,舂磨乃至受人使令者,一切波逸提。

比丘,随所犯;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若父母病、若被系闭,为敷床卧具、扫地取水、供给所须受使;若有信心优婆塞病、若被系闭,为敷床卧具、扫地取水受使;若为强力者所执,如是一切,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十三)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尼手自纺绩。诸居士见已皆共嗤笑言:「如我妇纺绩,此比丘尼亦如是。」诸居士即生慢心无有恭敬心。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六群比丘尼:「汝云何手自纺绩?」往白诸比丘,诸比丘白佛。佛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自手纺绩,与俗人无异耶?」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自手纺缕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缕者,有十种如上。

若比丘尼手自纺缕,一引一波逸提。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若自索线合线,或强力所执者,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十四)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偷罗难陀比丘尼,到时着衣持钵诣一居士家敷座而坐。时彼居士妇,脱身璎珞衣服入后园洗浴。时偷罗难陀比丘尼,辄着他璎珞衣服,在居士床上卧。时彼居士,先出行不在,后行还至家内,卒见偷罗难陀,意谓是己妇,即便就卧,手捉扪摸呜口。彼扪摸时,觉其头秃,方问言:「汝是何人?」报言:「我是偷罗难陀比丘尼。」居士语言:「汝何故着我妇璎珞衣服?在我床上卧,令我见已谓是我妇。汝可速去!自今已去莫复更来入我家。」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偷罗难陀言:「汝云何着他妇璎珞衣服在床上卧?」即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偷罗难陀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入居士家,着他妇璎珞衣服在床上卧,使居士嫌怪耶?」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入白衣舍内,在小床、大床上,若坐、若卧,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白衣舍者,村。

小床者,坐床。

大床者,卧床。

彼比丘尼,入白衣舍内,在小床、大床上若坐若卧,随脇着床,一转一一波逸提。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或时有如是病,若坐独坐床,若为比丘尼僧敷众多坐,若病倒地,若为强力者所执,若被系闭,若命难、梵行难,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十五)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众多比丘尼,向拘萨罗国在道行,至一无住处村,语其舍主,于舍内敷敷具而宿。至明日清旦,不辞主人而去,后村舍失火烧舍。时被烧居士谓舍内有人,便不往救火,火烧舍尽,即问:「比丘尼在何处?」答言:「已去。」诸居士皆共讥嫌言:「此比丘尼等不知惭愧,外自称言:『我修正法。』如是有何正法?云何语主人在舍内止宿,明日不辞主人而去?我等谓舍内有人,而不救火,使烧舍尽。」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诸比丘尼言:「汝云何语主人在他舍内宿,去时不语其主,令火烧他舍尽?」即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佛。佛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诸比丘尼言:「汝云何语主人在他舍内宿,去时不语,使火烧他舍尽?」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至白衣舍,语主人敷座止宿,明日不辞主人而去,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白衣舍者,村。

宿者,在中止宿处是。

敷敷者,或草敷或叶敷,下至自敷卧毡。

彼比丘尼,至白衣舍内,语主人敷座止宿。明日不辞而去出门,波逸提。一脚在内、一脚在外,方便欲去而不去,若共期去而不去,一切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辞主人而去,若先有人在舍内住、若舍先空、若先为福舍、若是亲厚,亲厚者语言:「汝但去,当为汝语主人。」若舍崩坏、若为火烧、若中有毒蛇恶兽、若有贼入、或为强力者所执、若被系闭、或命难、梵行难,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十六)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六群比丘尼,诵种种杂咒术、或支节咒、或刹利咒、鬼咒、吉凶咒,或习转鹿轮卜、或习解知音声。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呵责六群比丘尼言:「汝云何习诵如是种种支节咒,乃至解诸音声咒?」呵责已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佛。佛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尼:「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诵习种种咒术,乃至解知音声耶?」呵责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诵习世俗咒术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世俗咒术者,支节乃至解知音声也。

比丘尼诵习世俗咒术乃至音声,若口受、若执文诵,说而了了,波逸提;不了了,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若诵治腹内虫病咒、若诵治宿食不消咒、若学书、若诵世俗降伏外道咒、若诵治毒咒以护身故,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十七)

若比丘尼,教人诵习咒术者,波逸提。(十八)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比丘尼名婆罗,度他妊娠女人受具足戒已,后便生男儿,自抱入村乞食。时诸居士见已皆讥嫌言:「此比丘尼,不知惭愧犯不净行,外自称言:『我修正法。』如是何有正法?看此出家人新生儿。」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呵责婆罗比丘尼言:「汝云何度他妊娠女人?」往白诸比丘,诸比丘白佛。佛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婆罗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度他妊娠女人?」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度他妊娠女人授具足戒者,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尼结戒。

时诸比丘尼,不知妊娠不妊娠,后乃知妊娠,其中或作波逸提忏或疑。「不知者无犯。自今已去当如是说戒:若比丘尼,知女人妊娠,度与授具足戒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彼比丘尼,若知女人妊娠,度授具足戒,作三羯磨竟,和上尼,波逸提。白二羯磨竟三,突吉罗。白一羯磨竟二,突吉罗。白已,一突吉罗。白未竟,突吉罗。未白前与剃头着衣与受戒,若集众众满,一切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若不知。若信彼人言、若信可信人语、或信父母语,与受具足戒后生儿,不犯。

若生已,疑不敢捉抱。佛言:「若未能离母自活,听一切如母法乳哺长养。」后有疑不敢与此男儿同室宿。佛言:「若未能离母宿,听共一处宿。」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十九)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比丘尼,度他乳儿妇女,留儿在家,后家中送儿还之,此比丘尼抱儿入村乞食。时诸居士见已皆共讥嫌言:「此比丘尼,不知惭愧犯不净行。外自称言:『我修正法。』如是何有正法?看此出家人生儿抱行乞食。」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呵责彼比丘尼言:「汝云何乃度他乳儿妇女令诸居士讥嫌?」往白诸比丘,诸比丘白佛。佛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彼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度他乳儿妇女?」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度他乳儿妇女受具足戒,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尼结戒。

时诸比丘尼,不知产乳不产乳,后乃知产乳。「不知者无犯。自今已去当如是说戒:若比丘尼,知妇女乳儿,与授具足戒,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彼比丘尼,知他妇女有乳儿,度授具足戒,作三羯磨竟,和上尼,波逸提。白二羯磨竟,三突吉罗。白一羯磨竟,二突吉罗。白竟,一突吉罗。白未竟,突吉罗。未白前与剃发、与出家、与着衣、与授戒,若集众众满,一切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若不知,信彼人言、信可信人言、或信父母语,而度与授具足戒已,后送儿来,不犯。

其母疑不敢抱养。佛言:「若未能自活,听如母法乳养至断乳止。」后母与此儿同处宿有疑。佛言:「自今已去听未断乳者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二十)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诸比丘尼闻佛制戒得度人,辄度小年童女,不知有欲心、无欲心,后便与染污心男子共立共语调戏。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诸比丘尼言:「世尊制戒听度人,汝等云何乃度小年童女,与染污心人共立共语调戏耶?」即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佛。佛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诸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乃度小年童女,不知有染污心无染污心,后与染污心人共立共语调戏耶?」以无数方便呵责比丘尼已,告诸比丘尼言:「汝等谛听!若欲在寺内剃发者,当语一切尼僧令知,若作白已然后与剃发。当作如是白:『大姊僧听!此某甲欲从某甲求剃发,若僧时到僧忍听,为某甲剃发。白如是。』作如是白已,然后与剃发。若欲在寺内与出家者,当语一切尼僧。若作白已与出家,当作如是白:『大姊僧听!此某甲从某甲求出家,若僧时到僧忍听,与某甲出家。白如是。』作如是白已,然后与出家。当作如是出家。与剃发着袈裟已,教右膝着地、合掌作如是语:『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我于如来法中求出家,和上尼某甲,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如是第二、第三说。『我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我于如来法中求出家,和上尼某甲,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如是第二、第三说已。次应与授戒。『尽形寿不杀生,是沙弥尼戒,汝能持不?』能持者答言:『能。』『尽形寿不盗,是沙弥尼戒,汝能持不?』能持者答言:『能。』『尽形寿不淫,是沙弥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尽形寿不妄语,是沙弥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尽形寿不饮酒,是沙弥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尽形寿不着华香璎珞,是沙弥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尽形寿不歌舞伎乐不得往看,是沙弥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尽形寿不得高广大床上坐,是沙弥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尽形寿不非时食,是沙弥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尽形寿不得捉金银钱,是沙弥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是为沙弥尼十戒,尽形寿能持不?』能者答言:『能。』自今已去听年十八童女二岁学戒,年满二十得受具足戒,白四羯磨当如是说戒。沙弥尼当诣僧中偏露右肩、脱革屣、礼比丘尼僧足、右膝着地,合掌当作是语:『大姊僧听!我某甲沙弥尼,今从僧乞二岁学戒,某甲尼为和上,愿僧与我二岁学戒,慈愍故。』第二、第三如是说已。沙弥尼应往离闻处着见处已,比丘尼众中当差堪能羯磨者如上,应作白:『大姊僧听!彼某甲沙弥尼,今从僧乞二岁学戒,和上尼某甲。若僧时到僧忍听,与某甲沙弥尼二岁学戒,和上尼某甲。白如是。』『大姊僧听!彼某甲沙弥尼,从僧乞二岁学戒,和上尼某甲。今僧与某甲沙弥尼二岁学戒,和上尼某甲。谁诸大姊忍僧与彼某甲沙弥尼二岁学戒,和上尼某甲者默然,不忍者说。是初羯磨。』如是第二、第三说。『众僧已忍与某甲沙弥尼二岁学戒,和上尼某甲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彼式叉摩那一切戒应学,除自手取食、授食与他。彼二岁学戒已,年满二十当与授具足戒白四羯磨。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年满十八童女二岁学戒已,满二十与授具足戒。若比丘尼年减二十受具足戒者,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尼结戒。

时诸比丘尼,不知满二十不满二十,后方知不满二十或作波逸提忏、或有疑者。「不知者不犯。自今已去当如是结戒:若比丘尼,知年不满二十,与授具足戒,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彼比丘尼知年不满二十授具足戒,三羯磨竟,和上尼,波逸提。白二羯磨竟,三突吉罗。白一羯磨,二突吉罗。白已,一突吉罗。白未竟,一突吉罗。若未白前集众众满,一切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年满十八、二岁学戒、满二十受具足戒,若不知、若自言满二十,若信可信人语,若信父母语。若受戒后疑,当数胎中月,当数闰月,数十四日说戒日,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二十一)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诸比丘尼,闻世尊制戒年十八、二岁学戒,满二十受具足戒。彼非是十八、不二岁学戒,年满二十与授具足戒。阙二岁学戒,彼受具足戒已,不知当学何戒?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呵责诸比丘尼言:「世尊制戒年十八、二岁学戒,满二十与授具足戒。汝云何非是年十八,不二岁学戒,年二十便与授具足戒,阙二岁学戒而不知当学何戒耶?」时诸比丘尼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诸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世尊制戒年十八与二岁学戒,满二十受具足戒。汝云何非是年十八,不二岁学戒,满二十受具足戒。阙二岁学戒,受具足戒已,不知当学何戒耶?」尔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诸比丘尼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年十八童女,不与二岁学戒,年满二十便与授具足戒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彼比丘尼若年十八童女,不二岁学戒,便与授具足戒,唱三羯磨竟,和上尼,波逸提。白二羯磨竟,三突吉罗。白一羯磨,二突吉罗。白已,一突吉罗。白未竟,突吉罗。未白前集众及众满者,一切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年十八童女,二岁学戒,满二十与授具足戒,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二十二)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诸比丘尼闻世尊制戒年十八童女,与二岁学戒,与六法满,二十与授具足戒。彼不与六法,便与授具足戒。彼学戒时,作不净行、盗取五钱、断人命、自称得上人法、过中食、饮酒。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诸比丘尼言:「世尊制戒年十八童女,与二岁学戒,与六法满,二十与授具足戒。汝云何不教六法事授具足戒,犯梵行、盗五钱乃至饮酒?」即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彼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汝等比丘尼应年十八童女,与二岁学戒,与六法,满二十与授具足戒。而云何不与六法,令犯淫乃至饮酒耶?」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年十八童女,与二岁学戒,不与六法,满二十便与授具足戒,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若式叉摩那犯淫,应灭摈。若有染污心与染污心男子身相触,缺戒,应更与戒。若偷五钱过五钱,应灭摈。若减五钱,缺戒,应更与戒。若断人命,应灭摈。若断畜生命,缺戒,应更与戒。若自言得上人法者,应灭摈。若在众中故妄语者,缺戒,应更与戒。若非时食,缺戒,应更与戒。若饮酒,缺戒,应更与戒。若比丘尼,年十八童女,与二岁学戒,不与六法,满二十便与授具足戒,唱三羯磨竟,尼和上,波逸提。白二羯磨竟,三突吉罗。白一羯磨,二突吉罗。白已,一突吉罗。白未竟,一突吉罗。未白前集众及众满,一切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年十八童女,二岁学戒,与六法已受具足戒,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二十三)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诸比丘尼闻世尊制戒,年满十八童女,二岁学戒,与六法,满二十与授具足戒。时诸比丘尼,便度盲瞎癃躄、跛聋瘖痖及余种种病者,毁辱众僧。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诸比丘尼言:「世尊制戒,年十八童女,与二岁学戒,与六法,满二十与授具足戒。汝云何乃度盲瞎及诸病者,毁辱众僧?」时比丘尼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诸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比丘尼应十八童女,与二岁学戒,满二十与授具足戒。汝云何乃度盲瞎及诸病人耶?」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自今已去当与比丘尼竪立具足戒白四羯磨。当作如是与。安受戒人离闻处着见处已,是中戒师,应作白差教授师。当作如是白:『大姊僧听!彼某甲,从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若僧时到僧忍听,某甲为教授师。白如是。』彼人当往受戒人所语言:『妹!此是安陀会、此是郁多罗僧、此是僧伽梨、此是僧祇支、此是覆肩衣、此是钵。此衣钵是汝有不?妹听!今是真诚时、实语时,我今问汝,实当言实、不实当言不实。汝字何等?和上字谁?年满二十未?衣钵具足不?父母听汝不?夫主听汝不?汝不负债不?汝非婢不?汝是女人不?女人有如是诸病,癞、痈疽、白癞、乾痟、瘨狂、二形、二道合、道小、常漏大小便、[口*弟]唾常流出,汝有如此病不?』若言:『无。』当复语言:『如我向问汝事,在众中亦当如是问,如汝向者答我,众僧中亦当如是答。』时教授师问已,如常威仪还来入众中,舒手相及处立,作如是白:『大姊僧听!彼某甲,从某甲求受具足戒。若僧时到僧忍听,我已教授竟听使来。白如是。』彼即应语言:『汝来!』来已。教授师应为捉衣钵,教礼尼僧足已,在戒师前,右膝着地合掌。教授师教作如是白:『大姊僧听!我某甲,从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我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某甲尼为和上,众僧慈愍故,拔济我。』如是第二、第三说。戒师应作白:『大姊僧听!此某甲,从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某甲尼为和上。若僧时到僧忍听,我问诸难事。白如是。』彼当语言:『妹谛听!今是真诚时,我今问汝,实当言实、不实当言不实。汝字何等?和上字谁?年满二十不?衣钵具足不?父母听汝不?夫主听汝不?汝不负债耶?汝非婢耶?汝是女人不?女人有如是诸病:癞、痈疽、白癞、乾痟、瘨狂、二形、二道合、道小、常漏大小便、[口*弟]唾常流出。汝有如是病不?』若言:『无。』当作白。『大姊僧听!此某甲,从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某甲尼为和上。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满二十衣钵具足。若僧时到僧忍听,授某甲具足戒,某甲尼为和上。白如是。』『大姊僧听!此某甲,从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某甲尼为和上,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满二十,衣钵具足。今僧授某甲具足戒,某甲尼为和上。谁诸大姊忍僧授某甲具足戒,某甲尼为和上者默然,若不忍者说。此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众僧已忍授某甲具足戒,某甲尼为和上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四分律卷第二十七

 

上篇:四分律

下篇:四分律比丘戒本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律部目录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菩萨五法忏悔文

菩萨五法忏悔文 失译人名今附梁录 「十方三世佛,五眼...

摩诃僧祇律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摩诃僧祇律卷第一(初比丘僧...

大比丘三千威仪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上 后汉安...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

佛说大生义经

净佛说大生义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

【注音版】佛说腹中女听经

佛说腹中女听经...

华严关脉义记

华严关脉义记 无碍势。四问答取文势。 第一展转无尽者...

观虚空藏菩萨经

观虚空藏菩萨经 宋罽宾三藏昙摩蜜多译 如是我闻: 一...

恋西大师净土必求(净业痛策)

净土必求自叙 大本弥陀经云。佛告弥勒。其有得闻彼佛...

【注音版】佛说分别布施经

佛说分别布施经...

佛说义足经

佛说义足经卷上(八双十六辈)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桀贪...

伽耶山顶经

伽耶山顶经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如是我闻: 一时...

心铭

心性不生,何须知见。本无一法,谁论熏炼。 往返无端...

太虚大师:梦的五种来源

睡眠不定就成为梦。佛典善见律说梦的来源有四种,大智...

8种水果让你秀发飘飘

一、奇异果 可谓水果的营养之王,富含胡萝卜素、维他...

一切的权势、财富、享乐都是无常

佛要教化的众生是什么呢?是刚强众生。我们这些众生都...

学习《十善业道经》有五方面的意义

十善业道就好比大地一样,能够出生一切,没有大地能有...

为什么很多人很难相信净土法门

为什么很多人很难相信净土法门?他就很难相信你为什么...

佛的三十二相

三十二相是佛陀所具有的庄严德相,由长劫修习善行而感...

受三坛大戒前,为何要有忏摩仪式

在三坛大戒中,每于受戒前夕,戒场都会为戒子们安排隆...

快乐只可以在心内寻得

世界上的良药,每一种只能治一种疾病;心灵的良药---...

圣严法师《学佛的基础》

(一)宗教常识 在世界上,属于全球性而且历史悠久的宗...

信佛和不信佛在生活道德上有没有差别

问: 信佛的人和不信佛的人,在生活和道德实践上,有没...

从医者救人危急,当可大积阴功

学佛之人,于三皈、五戒、十善诸义,既已明瞭,当竭力...

饮食无度者得饥渴咽病的现世报

地藏经上有一句话,饮食无度者,说饥渴咽病报。就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