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分律卷第二十七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四分律卷第二十七(二分之六明尼戒法)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

一百七十八单提法之四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偷罗难陀比丘尼有亲旧檀越欲为僧设食并施衣。偷罗难陀闻,即往问言:「我闻汝欲设食并施僧衣,实尔以不?」檀越报言:「尔。」偷罗难陀言:「众僧大功德、大威神,多檀越布施,汝供给处多。今但可施食,不须施衣。」檀越即言:「可尔。」不复作衣,即其夜办具饮食。明日清旦往白时到,诸比丘尼着衣持钵,往诣其家就座而坐。时檀越观诸比丘尼僧,威仪庠序法服齐整,见已自悔,不觉发言:「如是好众,云何使我留难不作衣供养耶?」时诸比丘尼即问言:「以何因缘乃发是言?」时檀越即具白因缘。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偷罗难陀言:「云何与众僧衣作留难?」时诸比丘尼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佛。佛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偷罗难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与僧衣作留难?」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偷罗难陀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与众僧衣作留难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众僧者,如上。

衣者,十种如上。

彼比丘尼与众僧衣作留难者,波逸提。除众僧,与余人作留难者,突吉罗。除衣,余物作留难,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欲施少者劝使多与,欲施少人劝与多人,欲施麁劝施细者、或戏笑语、或屏处语、或疾疾语、或梦中语、或欲说此错说彼,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五)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比丘尼,着他僧伽梨,不语主入村乞食。时衣主不知,作失衣意,于后求觅,乃见彼比丘尼着行。即语:「汝犯偷。」彼言:「我不偷汝衣,以亲厚意故,取汝衣着耳。」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呵责此比丘尼言:「汝云何不语主盗着他衣,使他作失衣意求觅耶?」即往白诸比丘,诸比丘白佛。佛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此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比丘尼,不语主盗着他衣,使衣主作失衣意求觅耶?」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不问主便着他衣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彼比丘尼取他衣着,不语主入村乞食者,波逸提。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若问主、若是亲厚、若亲厚语言:「汝但着,我当为汝语主。」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六)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跋难陀释子有二沙弥:一名耳、二名蜜,一人休道,一人着袈裟入外道众中。时六群比丘尼以沙门衣,施与休道者及与彼入外道者。尔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呵责六群比丘尼:「汝云何持沙门衣,施与休道者及与彼入外道者?」诸比丘尼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佛。佛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汝等以沙门衣与彼休道及入外道者?」尔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六群比丘尼已,告诸比丘:「此诸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持沙门衣施与外道白衣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白衣者,在家人。

外道者,在佛法外出家人。

沙门衣者,染晒衣。

彼比丘尼以沙门衣施与彼受者,波逸提。此与彼不受,突吉罗。方便欲与而不与,期要当与而不与,一切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若与父母,若与塔作人,与讲堂屋舍作人计挍食直与,或为强力者所夺,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七)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比丘尼众得如法施衣欲分,时偷罗难陀多诸弟子分散行不在。时偷罗难陀作是意:「遮众僧如法分衣,恐弟子不得。」诸比丘尼知如是意。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偷罗难陀:「云何作是意:『遮众僧如法分衣,恐弟子不得。』」时诸比丘尼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偷罗难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作是意:『遮众僧如法分衣,恐弟子不得。』」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偷罗难陀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作如是意:『众僧如法分衣遮令不分,恐弟子不得。』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众僧者,如上。

法者,如法如律、如佛所教。

衣者,有十种如上。

彼比丘尼作如是意:「众僧如法分衣遮令不分,恐弟子不得。」波逸提。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或非时分,非法别众、非法和合众、法别众、似法别众、似法和合众、非法非律非佛所教,若欲分时恐失、若坏遮令不分,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八)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诸比丘尼众僧如法出迦絺那衣,六群比丘尼作是念:「令众僧今不出迦絺那衣,后当出。令五事久得放舍。」时诸比丘尼知六群比丘尼作如是意:「令众僧今不出迦絺那衣,欲令五事久得放舍。」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呵责六群比丘尼言:「汝云何作是意:『令众僧今不出迦絺那衣,欲令五事久得放舍。』耶?」诸比丘尼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诸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作如是意:『令众僧今不出迦絺那衣,欲令五事久得放舍。』」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六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作如是意:『令众僧今不得出迦絺那衣,后当出欲令五事久得放舍。』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僧者,如上。

法者,如法如律、如佛所教。

彼比丘尼作如是意:「停众僧如法出迦絺那衣,欲令五事久得放舍。」者,波逸提。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若非时出,非法别众、非法和合众、法别众、似法别众、似法和合众、非法非律非佛所教、若出时恐失、坏遮令不出,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九)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比丘尼僧欲出迦絺那衣。时六群比丘尼作是意:「今比丘尼僧如法出迦絺那衣,遮使不出,欲令久得五事放舍。」诸比丘尼知六群比丘尼作如是意:「遮比丘尼僧如法出迦絺那衣,欲令五事久得放舍。」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六群比丘尼言:「云何作是意:『遮比丘尼僧如法出迦絺那衣,欲令五事久得放舍。』」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佛。佛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比丘尼众欲如法出迦絺那衣,云何遮令不出,欲令久得五事放舍耶?」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作如是意:『遮比丘尼僧不出迦絺那衣,欲令久得五事放舍。』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僧者,如上。

法者,如法如律如佛所教。

彼比丘尼作是意:「遮比丘尼僧如法出迦絺那衣,欲令久得五事放舍。」说而了了者,波逸提;不了了者,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出迦絺那衣非时,非法别众、非法和合众、法别众、似法别众、似法和合众、非法非律非佛所教,若出恐失坏,如是遮者,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十)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比丘尼共诤斗,至偷罗难陀比丘尼所语言:「与我止此斗诤!」偷罗难陀比丘尼聪明智慧,诤事起能灭,竟不为方便灭此诤事。时彼比丘尼以斗诤事不得和合,愁忧遂便休道。时比丘尼众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偷罗难陀言:「云何比丘尼语言:『为我灭诤事!』而竟不为方便灭此诤事,令彼比丘尼,以此诤事不和解,遂便休道耶?」即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偷罗难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竟不与彼和解斗诤事,使彼休道耶?」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偷罗难陀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余比丘尼语言:『为我灭此诤事!』而不作方便令灭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斗诤,有四种,如上。

彼比丘尼,语余比丘尼言:「为我灭此诤事!」而不与方便灭此诤事,波逸提。除斗诤已,若更有余小小事诤,不方便灭,突吉罗。若己身斗诤事,不方便灭,突吉罗。除比丘比丘尼,余人有斗诤,不方便灭,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若为灭、若与作方便、若病、若言不行、若彼破戒、破见、破威仪、若被举、若灭摈、若应灭摈,若以此事有命难、梵行难,不方便灭者,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十一)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跋难陀释子有二沙弥:一名耳、二名蜜,一人罢道、一人着袈裟入外道众。时六群比丘尼,持食与白衣、入外道者。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呵责六群比丘尼言:「汝云何持食与白衣、入外道者?」时诸比丘尼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汝等持食与白衣、入外道者?」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与白衣、入外道者可噉食者,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尼结戒。彼疑不敢置地与,不敢使人与。佛言:「听使人与、若置地与。自今已去当如是说戒:若比丘尼自手持食与白衣、入外道食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白衣者,未出家人。

外道者,在佛法外出家者是。

可食噉者,如上。

彼比丘尼自手持食与白衣、入外道,此与彼受者,波逸提。不受者,突吉罗。方便欲与而不与、若期当与悔不与,一切突吉罗。

比丘,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或置地与、或使人与、若与父母、若与塔作人、若为强力者所夺,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十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尼,营理家事,舂磨、或炊饭、或炒麦、或煮食、或敷床卧具、或扫地、或取水、或受人使令。诸居士见已皆共嗤笑言:「如我妇营理家业,舂磨炊饭乃至受人使令,此六群比丘尼亦复如是。」时诸居士皆生慢心不复恭敬。尔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六群比丘尼言:「云何营理家业,舂磨乃至受人使令,如俗人无异耶?」往白诸比丘,诸比丘白佛。佛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营理家业,舂磨乃至受使,如俗人无异?」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为白衣作使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为白衣作使者,即上舂磨乃至受使者是。

彼比丘尼营理家业,舂磨乃至受人使令者,一切波逸提。

比丘,随所犯;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若父母病、若被系闭,为敷床卧具、扫地取水、供给所须受使;若有信心优婆塞病、若被系闭,为敷床卧具、扫地取水受使;若为强力者所执,如是一切,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十三)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尼手自纺绩。诸居士见已皆共嗤笑言:「如我妇纺绩,此比丘尼亦如是。」诸居士即生慢心无有恭敬心。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六群比丘尼:「汝云何手自纺绩?」往白诸比丘,诸比丘白佛。佛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自手纺绩,与俗人无异耶?」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自手纺缕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缕者,有十种如上。

若比丘尼手自纺缕,一引一波逸提。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若自索线合线,或强力所执者,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十四)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偷罗难陀比丘尼,到时着衣持钵诣一居士家敷座而坐。时彼居士妇,脱身璎珞衣服入后园洗浴。时偷罗难陀比丘尼,辄着他璎珞衣服,在居士床上卧。时彼居士,先出行不在,后行还至家内,卒见偷罗难陀,意谓是己妇,即便就卧,手捉扪摸呜口。彼扪摸时,觉其头秃,方问言:「汝是何人?」报言:「我是偷罗难陀比丘尼。」居士语言:「汝何故着我妇璎珞衣服?在我床上卧,令我见已谓是我妇。汝可速去!自今已去莫复更来入我家。」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偷罗难陀言:「汝云何着他妇璎珞衣服在床上卧?」即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偷罗难陀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入居士家,着他妇璎珞衣服在床上卧,使居士嫌怪耶?」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入白衣舍内,在小床、大床上,若坐、若卧,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白衣舍者,村。

小床者,坐床。

大床者,卧床。

彼比丘尼,入白衣舍内,在小床、大床上若坐若卧,随脇着床,一转一一波逸提。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或时有如是病,若坐独坐床,若为比丘尼僧敷众多坐,若病倒地,若为强力者所执,若被系闭,若命难、梵行难,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十五)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众多比丘尼,向拘萨罗国在道行,至一无住处村,语其舍主,于舍内敷敷具而宿。至明日清旦,不辞主人而去,后村舍失火烧舍。时被烧居士谓舍内有人,便不往救火,火烧舍尽,即问:「比丘尼在何处?」答言:「已去。」诸居士皆共讥嫌言:「此比丘尼等不知惭愧,外自称言:『我修正法。』如是有何正法?云何语主人在舍内止宿,明日不辞主人而去?我等谓舍内有人,而不救火,使烧舍尽。」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诸比丘尼言:「汝云何语主人在他舍内宿,去时不语其主,令火烧他舍尽?」即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佛。佛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诸比丘尼言:「汝云何语主人在他舍内宿,去时不语,使火烧他舍尽?」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至白衣舍,语主人敷座止宿,明日不辞主人而去,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白衣舍者,村。

宿者,在中止宿处是。

敷敷者,或草敷或叶敷,下至自敷卧毡。

彼比丘尼,至白衣舍内,语主人敷座止宿。明日不辞而去出门,波逸提。一脚在内、一脚在外,方便欲去而不去,若共期去而不去,一切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辞主人而去,若先有人在舍内住、若舍先空、若先为福舍、若是亲厚,亲厚者语言:「汝但去,当为汝语主人。」若舍崩坏、若为火烧、若中有毒蛇恶兽、若有贼入、或为强力者所执、若被系闭、或命难、梵行难,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十六)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六群比丘尼,诵种种杂咒术、或支节咒、或刹利咒、鬼咒、吉凶咒,或习转鹿轮卜、或习解知音声。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呵责六群比丘尼言:「汝云何习诵如是种种支节咒,乃至解诸音声咒?」呵责已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佛。佛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尼:「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诵习种种咒术,乃至解知音声耶?」呵责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诵习世俗咒术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世俗咒术者,支节乃至解知音声也。

比丘尼诵习世俗咒术乃至音声,若口受、若执文诵,说而了了,波逸提;不了了,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若诵治腹内虫病咒、若诵治宿食不消咒、若学书、若诵世俗降伏外道咒、若诵治毒咒以护身故,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十七)

若比丘尼,教人诵习咒术者,波逸提。(十八)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比丘尼名婆罗,度他妊娠女人受具足戒已,后便生男儿,自抱入村乞食。时诸居士见已皆讥嫌言:「此比丘尼,不知惭愧犯不净行,外自称言:『我修正法。』如是何有正法?看此出家人新生儿。」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呵责婆罗比丘尼言:「汝云何度他妊娠女人?」往白诸比丘,诸比丘白佛。佛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婆罗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度他妊娠女人?」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度他妊娠女人授具足戒者,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尼结戒。

时诸比丘尼,不知妊娠不妊娠,后乃知妊娠,其中或作波逸提忏或疑。「不知者无犯。自今已去当如是说戒:若比丘尼,知女人妊娠,度与授具足戒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彼比丘尼,若知女人妊娠,度授具足戒,作三羯磨竟,和上尼,波逸提。白二羯磨竟三,突吉罗。白一羯磨竟二,突吉罗。白已,一突吉罗。白未竟,突吉罗。未白前与剃头着衣与受戒,若集众众满,一切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若不知。若信彼人言、若信可信人语、或信父母语,与受具足戒后生儿,不犯。

若生已,疑不敢捉抱。佛言:「若未能离母自活,听一切如母法乳哺长养。」后有疑不敢与此男儿同室宿。佛言:「若未能离母宿,听共一处宿。」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十九)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比丘尼,度他乳儿妇女,留儿在家,后家中送儿还之,此比丘尼抱儿入村乞食。时诸居士见已皆共讥嫌言:「此比丘尼,不知惭愧犯不净行。外自称言:『我修正法。』如是何有正法?看此出家人生儿抱行乞食。」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呵责彼比丘尼言:「汝云何乃度他乳儿妇女令诸居士讥嫌?」往白诸比丘,诸比丘白佛。佛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彼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度他乳儿妇女?」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度他乳儿妇女受具足戒,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尼结戒。

时诸比丘尼,不知产乳不产乳,后乃知产乳。「不知者无犯。自今已去当如是说戒:若比丘尼,知妇女乳儿,与授具足戒,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彼比丘尼,知他妇女有乳儿,度授具足戒,作三羯磨竟,和上尼,波逸提。白二羯磨竟,三突吉罗。白一羯磨竟,二突吉罗。白竟,一突吉罗。白未竟,突吉罗。未白前与剃发、与出家、与着衣、与授戒,若集众众满,一切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若不知,信彼人言、信可信人言、或信父母语,而度与授具足戒已,后送儿来,不犯。

其母疑不敢抱养。佛言:「若未能自活,听如母法乳养至断乳止。」后母与此儿同处宿有疑。佛言:「自今已去听未断乳者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二十)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诸比丘尼闻佛制戒得度人,辄度小年童女,不知有欲心、无欲心,后便与染污心男子共立共语调戏。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诸比丘尼言:「世尊制戒听度人,汝等云何乃度小年童女,与染污心人共立共语调戏耶?」即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佛。佛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诸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乃度小年童女,不知有染污心无染污心,后与染污心人共立共语调戏耶?」以无数方便呵责比丘尼已,告诸比丘尼言:「汝等谛听!若欲在寺内剃发者,当语一切尼僧令知,若作白已然后与剃发。当作如是白:『大姊僧听!此某甲欲从某甲求剃发,若僧时到僧忍听,为某甲剃发。白如是。』作如是白已,然后与剃发。若欲在寺内与出家者,当语一切尼僧。若作白已与出家,当作如是白:『大姊僧听!此某甲从某甲求出家,若僧时到僧忍听,与某甲出家。白如是。』作如是白已,然后与出家。当作如是出家。与剃发着袈裟已,教右膝着地、合掌作如是语:『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我于如来法中求出家,和上尼某甲,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如是第二、第三说。『我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我于如来法中求出家,和上尼某甲,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如是第二、第三说已。次应与授戒。『尽形寿不杀生,是沙弥尼戒,汝能持不?』能持者答言:『能。』『尽形寿不盗,是沙弥尼戒,汝能持不?』能持者答言:『能。』『尽形寿不淫,是沙弥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尽形寿不妄语,是沙弥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尽形寿不饮酒,是沙弥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尽形寿不着华香璎珞,是沙弥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尽形寿不歌舞伎乐不得往看,是沙弥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尽形寿不得高广大床上坐,是沙弥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尽形寿不非时食,是沙弥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尽形寿不得捉金银钱,是沙弥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是为沙弥尼十戒,尽形寿能持不?』能者答言:『能。』自今已去听年十八童女二岁学戒,年满二十得受具足戒,白四羯磨当如是说戒。沙弥尼当诣僧中偏露右肩、脱革屣、礼比丘尼僧足、右膝着地,合掌当作是语:『大姊僧听!我某甲沙弥尼,今从僧乞二岁学戒,某甲尼为和上,愿僧与我二岁学戒,慈愍故。』第二、第三如是说已。沙弥尼应往离闻处着见处已,比丘尼众中当差堪能羯磨者如上,应作白:『大姊僧听!彼某甲沙弥尼,今从僧乞二岁学戒,和上尼某甲。若僧时到僧忍听,与某甲沙弥尼二岁学戒,和上尼某甲。白如是。』『大姊僧听!彼某甲沙弥尼,从僧乞二岁学戒,和上尼某甲。今僧与某甲沙弥尼二岁学戒,和上尼某甲。谁诸大姊忍僧与彼某甲沙弥尼二岁学戒,和上尼某甲者默然,不忍者说。是初羯磨。』如是第二、第三说。『众僧已忍与某甲沙弥尼二岁学戒,和上尼某甲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彼式叉摩那一切戒应学,除自手取食、授食与他。彼二岁学戒已,年满二十当与授具足戒白四羯磨。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年满十八童女二岁学戒已,满二十与授具足戒。若比丘尼年减二十受具足戒者,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尼结戒。

时诸比丘尼,不知满二十不满二十,后方知不满二十或作波逸提忏、或有疑者。「不知者不犯。自今已去当如是结戒:若比丘尼,知年不满二十,与授具足戒,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彼比丘尼知年不满二十授具足戒,三羯磨竟,和上尼,波逸提。白二羯磨竟,三突吉罗。白一羯磨,二突吉罗。白已,一突吉罗。白未竟,一突吉罗。若未白前集众众满,一切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年满十八、二岁学戒、满二十受具足戒,若不知、若自言满二十,若信可信人语,若信父母语。若受戒后疑,当数胎中月,当数闰月,数十四日说戒日,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二十一)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诸比丘尼,闻世尊制戒年十八、二岁学戒,满二十受具足戒。彼非是十八、不二岁学戒,年满二十与授具足戒。阙二岁学戒,彼受具足戒已,不知当学何戒?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呵责诸比丘尼言:「世尊制戒年十八、二岁学戒,满二十与授具足戒。汝云何非是年十八,不二岁学戒,年二十便与授具足戒,阙二岁学戒而不知当学何戒耶?」时诸比丘尼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诸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世尊制戒年十八与二岁学戒,满二十受具足戒。汝云何非是年十八,不二岁学戒,满二十受具足戒。阙二岁学戒,受具足戒已,不知当学何戒耶?」尔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诸比丘尼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年十八童女,不与二岁学戒,年满二十便与授具足戒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彼比丘尼若年十八童女,不二岁学戒,便与授具足戒,唱三羯磨竟,和上尼,波逸提。白二羯磨竟,三突吉罗。白一羯磨,二突吉罗。白已,一突吉罗。白未竟,突吉罗。未白前集众及众满者,一切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年十八童女,二岁学戒,满二十与授具足戒,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二十二)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诸比丘尼闻世尊制戒年十八童女,与二岁学戒,与六法满,二十与授具足戒。彼不与六法,便与授具足戒。彼学戒时,作不净行、盗取五钱、断人命、自称得上人法、过中食、饮酒。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诸比丘尼言:「世尊制戒年十八童女,与二岁学戒,与六法满,二十与授具足戒。汝云何不教六法事授具足戒,犯梵行、盗五钱乃至饮酒?」即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彼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汝等比丘尼应年十八童女,与二岁学戒,与六法,满二十与授具足戒。而云何不与六法,令犯淫乃至饮酒耶?」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年十八童女,与二岁学戒,不与六法,满二十便与授具足戒,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若式叉摩那犯淫,应灭摈。若有染污心与染污心男子身相触,缺戒,应更与戒。若偷五钱过五钱,应灭摈。若减五钱,缺戒,应更与戒。若断人命,应灭摈。若断畜生命,缺戒,应更与戒。若自言得上人法者,应灭摈。若在众中故妄语者,缺戒,应更与戒。若非时食,缺戒,应更与戒。若饮酒,缺戒,应更与戒。若比丘尼,年十八童女,与二岁学戒,不与六法,满二十便与授具足戒,唱三羯磨竟,尼和上,波逸提。白二羯磨竟,三突吉罗。白一羯磨,二突吉罗。白已,一突吉罗。白未竟,一突吉罗。未白前集众及众满,一切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年十八童女,二岁学戒,与六法已受具足戒,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二十三)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诸比丘尼闻世尊制戒,年满十八童女,二岁学戒,与六法,满二十与授具足戒。时诸比丘尼,便度盲瞎癃躄、跛聋瘖痖及余种种病者,毁辱众僧。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诸比丘尼言:「世尊制戒,年十八童女,与二岁学戒,与六法,满二十与授具足戒。汝云何乃度盲瞎及诸病者,毁辱众僧?」时比丘尼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诸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比丘尼应十八童女,与二岁学戒,满二十与授具足戒。汝云何乃度盲瞎及诸病人耶?」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自今已去当与比丘尼竪立具足戒白四羯磨。当作如是与。安受戒人离闻处着见处已,是中戒师,应作白差教授师。当作如是白:『大姊僧听!彼某甲,从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若僧时到僧忍听,某甲为教授师。白如是。』彼人当往受戒人所语言:『妹!此是安陀会、此是郁多罗僧、此是僧伽梨、此是僧祇支、此是覆肩衣、此是钵。此衣钵是汝有不?妹听!今是真诚时、实语时,我今问汝,实当言实、不实当言不实。汝字何等?和上字谁?年满二十未?衣钵具足不?父母听汝不?夫主听汝不?汝不负债不?汝非婢不?汝是女人不?女人有如是诸病,癞、痈疽、白癞、乾痟、瘨狂、二形、二道合、道小、常漏大小便、[口*弟]唾常流出,汝有如此病不?』若言:『无。』当复语言:『如我向问汝事,在众中亦当如是问,如汝向者答我,众僧中亦当如是答。』时教授师问已,如常威仪还来入众中,舒手相及处立,作如是白:『大姊僧听!彼某甲,从某甲求受具足戒。若僧时到僧忍听,我已教授竟听使来。白如是。』彼即应语言:『汝来!』来已。教授师应为捉衣钵,教礼尼僧足已,在戒师前,右膝着地合掌。教授师教作如是白:『大姊僧听!我某甲,从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我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某甲尼为和上,众僧慈愍故,拔济我。』如是第二、第三说。戒师应作白:『大姊僧听!此某甲,从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某甲尼为和上。若僧时到僧忍听,我问诸难事。白如是。』彼当语言:『妹谛听!今是真诚时,我今问汝,实当言实、不实当言不实。汝字何等?和上字谁?年满二十不?衣钵具足不?父母听汝不?夫主听汝不?汝不负债耶?汝非婢耶?汝是女人不?女人有如是诸病:癞、痈疽、白癞、乾痟、瘨狂、二形、二道合、道小、常漏大小便、[口*弟]唾常流出。汝有如是病不?』若言:『无。』当作白。『大姊僧听!此某甲,从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某甲尼为和上。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满二十衣钵具足。若僧时到僧忍听,授某甲具足戒,某甲尼为和上。白如是。』『大姊僧听!此某甲,从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某甲尼为和上,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满二十,衣钵具足。今僧授某甲具足戒,某甲尼为和上。谁诸大姊忍僧授某甲具足戒,某甲尼为和上者默然,若不忍者说。此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众僧已忍授某甲具足戒,某甲尼为和上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四分律卷第二十七

 

上篇:四分律

下篇:四分律比丘戒本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律部目录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律二十二明了论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律二十二明了论一卷 正量部...

佛说沙弥十戒仪则经

佛说沙弥十戒仪则经(计七十二颂) 西天译经朝散大夫试...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戒经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戒经...

菩提心义

菩提心义(海运) 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发起之相。具在...

佛说琉璃王经

佛说琉璃王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三慧经

三慧经 失译人名今附凉录 佛常欲得三人,一者、信;二...

集诸经礼忏仪

集诸经礼忏仪卷上 大唐西崇福寺沙门智昇撰 一切恭敬 ...

佛说大坚固婆罗门缘起经

佛说大坚固婆罗门缘起经卷上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

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

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如是我...

【注音版】佛说莲华眼陀罗尼经

佛说莲华眼陀罗尼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直说

此经题称般若者何?乃梵语也,此云智慧。称波罗蜜多者...

要破执著,必须先破你的分别

若知诸义唯是言,即住似彼唯心理。便能现证真法界,是...

念佛是众生出轮回的捷径

净土行人要努力让自己念出的这句阿弥陀佛,如沉舟溺子...

【佛学漫画】灵峰蕅益大师

灵峰蕅益大师...

【推荐】怎样把福报留住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福报的化现。福报可以化...

越追求物质享受,心就越散漫

现在高科技,电脑,尤其是手机,可以上网。我看到许多...

比丘尼谈出家后如何对待两性欲望

很多朋友问我,出家后我如何对待两性欲望。 这确实是...

修行是自己的事,没有一个人可以把「道」送给你

其实修学是不能取代的。我再讲一次,没有一个人可以把...

惟贤长老:佛教对素食传统形成与发展影响

一、 素食是佛教的优良传统 素食与人体的健康有极密切...

持名念佛是径中之径

昨天有同学说到学和修,善导大师曾经说过,三藏十二部...

长相的庄严与否,跟善恶业力有直接相关

请看第三各得真金色身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

【推荐】念佛行人病重时不能有的念想

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

想赚钱要靠努力与福报

世间的人之所以贪财,因为财富是安全的保障,是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