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分律卷第五十七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四分律卷第五十七(第四分之八)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

调部之三

尔时世尊在舍卫国。优波离从坐起,偏露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大德!迦留陀夷与女人身相触,是犯不?」佛言:「初未制戒,不犯。」「大德!若与男子身相触,是犯不?」佛言:「突吉罗。」「大德!若与黄门身相触,是犯不?」佛言:「偷兰遮。」「大德!若与二根人身相触,是犯不?」佛言:「偷兰遮。」「大德!若与畜生不能变化者身相触,是犯不?」佛言:「突吉罗。」「人女人女想,是犯不?」佛言:「僧伽婆尸沙。」「人女疑,是犯不?」佛言:「偷兰遮。」「人女非人女想,是犯不?」佛言:「偷兰遮。」「非人女人女想,是犯不?」佛言:「偷兰遮。」「非人女疑,是犯不?」佛言:「偷兰遮。」「大德!若作女想与男身相触,是犯不?」佛言:「偷兰遮。」「若作男想与女人身相触,是犯不?」佛言:「偷兰遮。」「与此女身相触作余女想,是犯不?」佛言:「僧伽婆尸沙。」「与此男身相触作余男想,是犯不?」佛言:「突吉罗。」「与天女、龙女、阿修罗女、夜叉女、饿鬼女、与畜生能变化者女身相触,是犯不?」佛言:「偷兰遮。」

时有女人捉比丘足礼,觉触受乐动身,疑,佛言:「僧伽婆尸沙。」

时有女人捉比丘足礼,觉触受乐不动身,疑,佛言:「突吉罗。」

时有女人捉比丘足礼,觉触受乐动足大指,疑,佛言:「僧伽婆尸沙。」

时有女人笑捉比丘,比丘疑,佛问言:「比丘!汝觉触受乐不?」答言:「不。」佛言:「无犯。比丘笑捉女人亦如是。」

时有比丘捉牸牛尾渡水,渡水已方知是牸牛,比丘疑,佛言:「无犯。不应捉牸牛尾渡水。」

时有比丘欲心捉女人衣角,疑,佛言:「偷兰遮。」

时有比丘欲心就女人身上捉女人严身具,疑,佛言:「偷兰遮。」

时有比丘欲心抄女人尻,疑,佛言:「僧伽婆尸沙。」

时有母捉比丘,彼觉触受乐不动身,疑,佛言:「突吉罗。姊、故二、淫女亦如是。」

时有比丘欲心捉女人发,疑,佛言:「僧伽婆尸沙。」

时有大童女为水所漂,比丘见已慈念即接出,疑,佛问言:「比丘!汝觉触受乐不?」答言:「不。」佛言:「无犯。」

时有磨香女人为水所漂,比丘见慈念即接出,疑,佛问言:「汝觉触受乐不?」答言:「不。」佛言:「无犯。」

时有比丘与死女人身未坏者身相触,疑,佛言:「僧伽婆尸沙。若与多不坏者身相触,僧伽婆尸沙。若与半坏者身相触,偷兰遮。若与身多坏者、若一切坏者身相触偷兰遮。」

时有女人却倚床,比丘欲心动床,疑,佛言:「偷兰遮。」

时有比丘欲心捉女人手,疑,佛言:「僧伽婆尸沙。」

时有比丘欲心捉女人脚,疑,佛言:「僧伽婆尸沙。」

时有女人捉比丘手,比丘觉触受乐动身,疑,佛问言:「比丘!汝觉触受乐不?」答言:「尔。」佛言:「僧伽婆尸沙。女人捉比丘脚亦如是。」

时有比丘戏笑捉女人手,疑,佛问言:「比丘汝觉触受乐不?」答言:「不。」佛言:「不犯,捉脚亦如是。」

时有女人戏笑捉比丘手,比丘疑,佛问比丘:「汝觉触受乐不?」答言:「不。」佛言:「无犯。捉脚亦如是。」

时有比丘欲心捉女人衣角牵,比丘疑,佛言:「偷兰遮。」

时有比丘欲心共女人抖擞衣,疑,佛言:「偷兰遮。」

时有比丘欲心就捉女人耳环,疑,佛言:「偷兰遮。捉华鬘、捉钗,一切偷兰遮。」时有比丘雨中与女人共行,泥滑女人脚跌倒地,比丘亦脚跌倒地,堕女人上,疑,佛问言:「汝觉触受乐不?」答言:「不。」佛言:「无犯。比丘倒地女人堕上亦如是。」

时有比丘雨中与女人共行,俱脚跌倒地,相触婉转还相离,疑,佛问言:「汝觉触受乐不?」答言:「不。」佛言:「无犯。」

时有比丘手触女人大小便道间,疑,佛言:「僧伽婆尸沙。若股间[月*冓]间、若曲膝间、若脇边、若乳间、若耳中、若鼻中、若疮中,一切僧伽婆尸沙。」

时有比丘捉小沙弥摩扪呜,疑,佛问言:「汝以何心?」答言:「爱故不以欲心。」佛言:「无犯,不应尔。」

时有比丘与比丘尼身相触,疑,佛言:「僧伽婆尸沙。式叉摩那、沙弥尼亦如是。」

时有比丘持苏毗罗浆在道行,故二唤共行不净,即示其女根,彼即以苏毗罗浆洒之言:「臭物还着臭物。」疑,佛问言:「比丘汝以何心?」答言:「折辱其意,不以欲心。」佛言:「无犯,不应尔。持水在道行亦如是。」

时有淫女唤比丘行不净,以女根示比丘,比丘以石打彼女根,疑,佛问言:「汝以何心?」答言:「折辱其意,不以欲心。」佛言:「无犯,打女人突吉罗。」

时有女人倚木,比丘欲心动木,疑,佛言:「偷兰遮。若绳床、若坐床、若企床、若板、若石、若树、若梯,一切偷兰遮。」

时有女人乘舆行,比丘欲心动舆,疑,佛言:「偷兰遮,辇若舡亦如是。」

时有女人捉比丘背,彼还顾见是女人,觉触受乐,疑,佛言:「僧伽婆尸沙。」

尔时世尊在舍卫国。优波离从坐起,偏露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大德!迦留陀夷与女人麁恶语,是犯不?」佛言:「初未制戒,无犯。」「大德!若与男子麁恶语,是犯不?」佛言:「突吉罗。」「若与黄门麁恶语,是犯不?」佛言:「偷兰遮。」「若与二根人麁恶语,是犯不?」佛言:「偷兰遮。」「若与畜生不能变化者麁恶语,是犯不?」佛言:「突吉罗。」「大德!人女人女想麁恶语,是犯不?」佛言:「僧伽婆尸沙。」「人女疑,是犯不?」佛言:「偷兰遮。」「人女非人女想,是犯不?」佛言:「偷兰遮。」「非人女人女想,是犯不?」佛言:「偷兰遮。」「非人女疑?」佛言:「偷兰遮。」「大德!若女想与男子麁恶语,是犯不?」佛言:「偷兰遮。」「大德!男想与女人麁恶语,是犯不?」佛言:「偷兰遮。」「大德!若作此女想与彼女麁恶语,疑?」佛言:「若说而了了者,僧伽婆尸沙;不了了,偷兰遮。手印信书相了了知者,僧伽婆尸沙;不了了知者,偷兰遮。」「大德!若作此男想与彼男麁恶语,是犯不?」佛言:「突吉罗。」「大德!若与天女、龙女、阿修罗女、夜叉女、饿鬼女、畜生能变化者女麁恶语,是犯不?」佛言:「说而了了者,偷兰遮;不了了者,突吉罗。手印信书相说了了知者,偷兰遮;不了了知者,突吉罗。」

时有比丘向女人麁恶语,疑,佛言:「说而了了者,僧伽婆尸沙;不了了者,偷兰遮。欲向此说错向彼说,一切僧伽婆尸沙。」

时有淫女唤比丘共行不净,示其女根,比丘言:「令汝女根断破坏臭烂烧燋堕,与驴作如是事。」疑,佛问言:「汝以何心?」答言:「折辱彼,不以欲心。」佛言:「无犯。以恶言突吉罗。」

迦留陀夷为性好麁恶语,佛言:「性好麁恶语,突吉罗。」

六群比丘性好麁恶语,佛言:「突吉罗。」

时有乞食比丘,晨朝着衣持钵往白衣家,语檀越妇言:「可得不?」彼即言:「大德!问何等可得不?」比丘默然不答。疑,佛言:「说不了了,偷兰遮。」

时有乞食比丘,晨朝着衣持钵往白衣家,语檀越妇言:「与我来。」彼即问言:「大德!与何等?」比丘默然。疑,佛言:「说不了了者,偷兰遮。若言:『当与我不?』若言:『看。』若言:『似何等?』说不了了,一切偷兰遮。」

时比丘有檀越,檀越语妇言:「某甲比丘有所须便与。」妇答言:「可尔。」于是檀越即往比丘所语言:「我已勅妇言:『若某甲比丘有所须者便与。』大德有所须可往索。」比丘言:「可尔。」后比丘着衣持钵往檀越家敷座而坐,檀越妇语比丘言:「夫勅我:『某甲比丘有所须便与。』大德!今有所须便说。」比丘言:「汝俱不能一切与我。」妇答言:「大德!不能何等一切与?」比丘默然。疑,佛言:「说不了了者,偷兰遮。」

时比丘有檀越,檀越勅妇言:「某甲比丘有所须便与。」檀越即往比丘所语言:「我已勅妇言:『大德有所须便与。』大德若有所须往索。」比丘言:「可尔。」比丘后时着衣持钵,往檀越家敷座而坐,檀越妇言:「我夫已勅我言:『某甲比丘有所须便与。』大德!今有所须便说。」比丘言:「汝一切能与,唯有此事不能与。」彼即知其心,答言:「一切能与,此亦能与。」比丘疑,佛言:「僧伽婆尸沙。」

时比丘有檀越,檀越语其妇言:「某甲比丘一切有所须便与。」檀越往比丘所语言:「我已勅妇:『某甲比丘一切有所须便与。』大德若有所须往索。」比丘言:「可尔。」后于异时着衣持钵往其家敷座而坐,檀越妇语言:「我夫已勅我言:『某甲比丘一切有所须便与。』大德!今有所须便说。」比丘言:「汝不应一切与。」彼问言:「大德!何等不应一切与?」比丘默然。疑,佛言:「说不了了者,偷兰遮。」(次句与此句同,正以言:「汝一切应与,此事不应与。」彼言:「此事亦能与。」比丘疑,佛言:「僧伽婆尸沙。」)

时有乞食比丘,晨朝着衣持钵,至檀越家男根起,语檀越妇言:「增益。」彼问言:「大德!何等增益?」默然。疑,佛言:「说不了了,偷兰遮。」

时有比丘,式叉摩那为檀越,彼数犯戒,于比丘前忏悔,比丘言:「汝无惭愧犯不净行。」比丘疑,佛问言:「汝以何心?」答言:「为教授故,不以欲心。」佛言:「无犯。」

时有比丘,有童女为檀越,数犯戒语比丘,比丘言:「汝无惭愧犯持戒者。」比丘疑,佛问言:「汝以何心?」答言:「以教授故,不以欲心。」佛言:「无犯。」

时有比丘,晨朝着衣持钵往白衣家,有女人消酥形露,比丘见已语言:「汝消酥。」彼言:「大德!尔,我消酥。」比丘默然。疑,佛言:「说不了了,偷兰遮。」

时有乞食比丘,晨朝着衣持钵往白衣家。时有着赤衣女人形露,比丘见已语言:「汝着赤衣。」彼答言:「大德!我着赤衣。」彼默然。疑,佛言:「偷兰遮。」

尔时世尊在波罗[木*奈]。时有比丘,淫女为檀越,语比丘言:「大德!若须此事便说。」彼默然,淫女言:「大德!今者须耶?何故默然?」彼疑,佛言:「无犯。」

尔时世尊在舍卫国。有外道女人形貌端正,比丘见已系意在彼。后异时此女人去祇桓不远行,比丘言:「汝多作。」彼答言:「实尔多作。」比丘疑,佛言:「僧伽婆尸沙。」

尔时世尊在舍卫国。优波离从坐起,偏露右肩、右膝着地,白世尊言:「大德!迦留陀夷于女人前自赞叹身,是犯不?」佛言:「初未制戒,不犯。」「大德!若于男子前自赞叹身,是犯不?」佛言:「突吉罗。」「大德!若于黄门前自赞叹身,是犯不?」佛言:「偷兰遮。」「大德!若于二根人前自赞叹身,是犯不?」佛言:「偷兰遮。」「若于畜生不能变化者前自赞叹身,是犯不?」佛言:「突吉罗。」「人女人女想,是犯不?」佛言:「僧伽婆尸沙。」「人女疑,是犯不?」佛言:「偷兰遮。」「人女非人女想,是犯不?」佛言:「偷兰遮。」「非人女人女想,是犯不?」佛言:「偷兰遮。」「非人女疑,是犯不?」佛言:「偷兰遮。」「大德!若作女想于男子前自赞叹身,是犯不?」佛言:「偷兰遮。」「大德!若于男子前作女想,是犯不?」佛言:「偷兰遮。」「大德!若作此女想于彼女前自赞叹,是犯不?」佛言:「说而了了者,僧伽婆尸沙;不了了者,偷兰遮。手印信书相了了知者,僧伽婆尸沙;不了了者,偷兰遮。」「大德!若于此男前作彼男,想是犯不?」佛言:「突吉罗。」「大德!若于天女、龙女、阿修罗女、夜叉女、饿鬼女、畜生能变化者女前自赞叹,是犯不?」佛言:「说而了了者,偷兰遮;不了了者,突吉罗。手印信书相说令了了知,偷兰遮;不了了者,突吉罗。」

时有比丘有檀越,檀越语妇言:「若某甲比丘有所说,随其所说汝当供养。」妇言:「可尔。」语妇已,往比丘所语言:「我已勅妇言:『某甲比丘若有所说,随比丘语供养。』大德!若有所须可往索。」比丘言:「可尔。」后于异时,比丘晨朝着衣持钵往其家就座而坐,檀越妇语言:「我夫已勅我言:『某甲比丘有所说,随所说供养。』大德!今若有说者便说。」比丘语言:「汝俱不能一切供养。」彼问言:「大德!云何不能一切供养?」比丘默然。疑,佛言:「说不了了者,偷兰遮。」(此中四句,如上麁恶语中同。上以麁恶语,此以供养为异耳。今略出一句,不复须烦文故不出也)

时有比丘,女人为檀越,至其家语言:「姊此事最上第一,身慈、口慈、心慈,供养持戒行善法比丘。」彼疑。佛言:「无犯。」

尔时世尊在王舍城。时优波离从坐起,偏露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大德!迦罗比丘媒嫁,向男叹说女、向女叹说男,若为妇事、若为私通事,是犯不?」佛言:「初未制戒,不犯。」「若受语往说而持彼语还,是犯不?」佛言:「僧伽婆尸沙。」「若受语向彼说不持语还,是犯不?」佛言:「偷兰遮。若闻向彼说不持语还,偷兰遮。若不受语往向彼说持彼语还,偷兰遮。若受语不向彼说不持彼语还,突吉罗。若闻不向彼说不持语还,突吉罗。若不受语向彼说不持语还,突吉罗。」

时有比丘,有檀越家其妇丧未久,比丘往问讯。檀越有二儿,比丘语言:「汝何不更取妇?」檀越言:「恐令我小儿辛苦,若得某甲童女者我当取。」时比丘即往彼童女所语言:「我从某甲居士闻言:『我若得某甲童女者当取为妇。』」童女言:「若须我为妇者,我亦须彼为夫。」比丘即还檀越所语言:「我闻彼女言:『若须我为妇者,我亦须彼为夫。』」比丘更不持语还。疑,佛言:「若闻而向彼说不持语还,偷兰遮。磨香女人亦如是。」

时有居士,往僧伽蓝中语诸比丘言:「大德为我语。」诸比丘言:「居士欲说何语?」彼言:「为我语某甲居士,与我女作妇。」比丘言:「居士!当为汝语。」即差一比丘作白二羯磨,使往彼居士所语言:「居士!我为汝说众僧语。」彼言:「大德僧何所见勅?」比丘言:「众僧言:『以汝女与某甲居士作妇。』」彼言:「大德!奉僧勅当与。」时使比丘还僧伽蓝中白僧,僧即告彼居士令知。比丘疑,佛言:「一切僧伽婆尸沙。」

时有檀越,往僧伽蓝中语诸比丘言:「大德僧为我语。」比丘言:「居士欲说何语?」彼言:「为我语某甲居士,以汝女为我作妇。」比丘言:「当为汝语。」即差一比丘作白二羯磨,使往彼居士所语言:「居士!我为汝说众僧语。」彼居士言:「大德!僧何所见勅?」比丘言:「众僧语汝:『以汝女与某甲居士作妇。』」彼言:「大德!奉僧勅当与。」使比丘作是念:「我今若还白众僧,恩不在我。」即自往语彼居士已,疑,佛言:「众僧偷兰遮,使比丘僧伽婆尸沙。」

时有檀越,往常供养比丘所语比丘言:「为我语某甲居士,以汝女与我作妇。」比丘言:「居士!当为汝语。」比丘即往彼居士所语言:「汝可以女与彼某甲居士作妇。」居士言:「我女已与他。」若言:「他已将去。」若言:「死。」若言:「贼偷去。」若言:「无。」比丘还居士所语如是语。「一切偷兰遮。」

时有檀越,语常供养比丘言:「汝为我语某甲居士,可以女与我作妇。」比丘言:「当为汝语。」比丘即往彼居士所语言:「汝可以女与彼某甲居士作妇。」居士言:「我女有癞病,若言痈、若有白癞、若言乾枯病、若言狂、若言痔病、若言常有血出病、若言足下常热病。」比丘还语居士如是言已,疑,佛言:「一切僧伽婆尸沙。」

时有居士,共妇斗驱出妇,即往常供养比丘所语言:「大德!夫与我共斗见驱出,我今欲共忏悔。」比丘即为和合令忏悔,疑,佛言:「为忏悔故无犯」。

时有妇人,与夫共斗已出去,往常供养比丘所语言:「我共夫斗已出外,今欲忏悔。」比丘即往和合令忏悔,疑,佛言:「为忏悔无犯。」

时有妇人,与夫共斗语言:「汝若不须我为妇,当言不须。」夫言:「我不须汝为妇。」即驱出。往常供养比丘所语言:「我与夫共斗,我语夫言:『若不须我为妇,当言不须为妇。』夫言:『不须。』即驱我出。今欲忏悔。」比丘即和合令忏悔,疑,佛言:「为忏悔故无犯。」

时有居士取淫女为妇,先常与此女人往反者见已语言:「我欲与汝作如是如是事。」余人语言:「此不复作淫女,今已为某甲居士为妇。」彼人即强将共行淫。时夫闻已即驱出,便往常所供养比丘所语言:「大德!我自为居士作妇已来,未曾犯他男子,唯有此贼强牵犯我,我今欲共夫忏悔。」比丘即往和合令共夫忏悔,疑,佛言:「为忏悔故无犯。」

时有居士,给淫女所须,往常供养比丘所语言:「为我语某甲淫女,在某处待我。」比丘言:「可尔。」即往淫女所语言:「某甲居士语汝,在某处待。」比丘疑,佛言:「先以和合无犯。为白衣使,突吉罗。」

时有居士,占护彼童女,既不迎妇,又不听余嫁。时女语常供养比丘言:「大德!为我语某甲居士:『我父母欲夺汝持我与余人。汝若当迎我,若当放我。』」比丘言:「可尔。」彼比丘即往居士所语言:「某甲童女言:『我父母欲夺汝更与余人,汝今当迎,若当放之。』」彼疑,佛言:「彼先已言誓无犯。为白衣使,突吉罗。」

时有居士,占护彼童女,既不迎妇,又不听余嫁。彼父母言:「不知令谁语某甲居士迎此童女去,若当听令余嫁。」彼家常所供养比丘狂病,便言:「我当为语。」比丘即往彼居士所,捉头语言:「汝迎某甲童女,若当放去。」后还得心,疑,佛言:「癫狂心乱痛恼所缠,一切无犯。」

尔时世尊在王舍城。优波离从坐起,偏露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大德!沓婆摩罗子清净,慈地比丘以无根谤之,是犯不?」佛言:「初未制戒,无犯。」「大德!若以无根法谤清净比丘,是犯不?」佛言:「僧伽婆尸沙。」

时有比丘,与女人在树下坐,余比丘语言:「汝淫犯女人。」彼答言:「我不犯,共树下坐耳。」彼谤者疑,佛言:「为真实语故不欲毁谤,无犯。」

时有比丘,在家与故二共通。有异比丘相似,余比丘语此相似比丘言:「汝犯故二。」彼言:「我不犯。彼犯故二比丘,与我相似耳。」彼疑,佛言:「为实故不以毁谤,无犯。」

时有比丘,淫女为檀越,余比丘语言:「汝犯淫女。」彼言:「是我檀越,不犯。」彼疑,佛言:「为实故不以毁谤,无犯。妇女若童女、若黄门、若比丘尼、若式叉摩那、沙弥尼亦如是。」

时有比丘捉小沙弥摩扪呜,余比丘语言:「汝犯沙弥。」彼言:「我不犯,摩扪呜之耳。」彼疑,佛言:「为实故不以毁谤,无犯。」时有比丘取比丘腰带。彼言:「汝盗我带。」彼言:「我不盗,以亲厚意取。」彼疑,佛言:「为实语故不以毁谤,无犯。」

时有比丘,以无根僧伽婆尸沙谤他,疑,佛言:「波逸提。」

毗尼增一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桓精舍给孤独食园。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善思念之。若比丘说相似文句遮法毗尼,此比丘令多人不得利益,作诸苦业以灭正法。若比丘随顺文句不违法毗尼,如此比丘利益多人,不令作众苦业,正法久住。是故诸比丘,汝等当随顺文句,勿令增减违法毗尼,当如是学。」佛说如是,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佛言:「若比丘非法说法、法说非法,如此比丘令多人不得利益,作众苦业以灭正法。其有比丘,非法说言非法,是法说言是法,如此比丘利益多人,作众善业令正法久住,是故汝等当随顺此教,非法当说言非法、是法说言是法,当作如是学。」佛说如是,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

尔时佛告诸比丘:「若比丘非毗尼说言是毗尼、是毗尼说言非毗尼,令多人不得利益,作众苦业以灭正法。若比丘非毗尼说言非毗尼、是毗尼说言是毗尼,利益多人不作苦业,令正法久住。是故汝等当随此教,非毗尼说非毗尼、是毗尼说是毗尼,当作是学。」佛说如是,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

佛告诸比丘:「若比丘非制而制、是制便断,如是渐渐令戒毁坏,令多人不得利益,作众苦业以灭正法。若比丘非制不制、是制不断,如是渐渐令戒成就,利益多人不作苦业,令正法久住。是故汝等非制不应制、是制不应断,当随所制戒而学。」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

尔时佛告诸比丘:「如来出世,见众过失故,以一义为诸比丘结戒摄取于僧。以此一义故,如来为诸比丘结戒。」佛说如是,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乃至正法久住,句句亦如是。

尔时佛告诸比丘:「如来出世以一义故,为诸比丘制呵责羯磨,摄取于僧。以是一义故,如来出世为诸比丘制呵责羯磨。」佛说如是,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乃至正法久住,句句亦如是。如是摈羯磨、依止羯磨、遮不至白衣家羯磨、作不见罪举羯磨、不忏悔羯磨、恶见不舍羯磨,捡挍法律所制,制受依止、制梵罚、制举、制忆念、制求听、制自言、制遮阿[少/兔]婆陀、制遮说戒、制遮自恣,制戒、制说戒、制布萨、制布萨羯磨、制自恣、制自恣羯磨、制白白羯磨、制白二羯磨、制白四羯磨,制与覆藏、与本日治、与摩那埵、与出罪,制四波罗夷,制十三僧伽婆尸沙、二不定法、三十尼萨耆、九十波逸提、四波罗提提舍尼、式叉迦罗尼、七灭诤,一一句如呵责羯磨。

尔时佛告诸比丘:「说一语便成舍戒,作如是言:『我舍佛。』作如是一语,便为舍戒。」佛说如是,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舍法、舍僧,舍和上、舍同和上,舍阿阇梨、舍同阿阇梨,舍诸净行比丘,舍戒、舍毗尼、舍学事,我是白衣,忆我是守园人、忆我是优婆塞、忆我是沙弥、忆我是外道是外道弟子、忆我非沙门释子法,一一句亦如是。

尔时佛告诸比丘:「有二种犯:一轻、二重,是为二种犯。」佛说如是,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复有二事:一轻而有余,二轻者得作羯磨。复有二事:波罗夷、僧伽婆尸沙。复有二事:波罗夷、偷兰遮。复有二事:波罗夷、波逸提。复有二事:波罗夷、波罗提提舍尼。复有二事:波罗夷、突吉罗。复有二事:波罗夷、恶说,僧伽婆尸沙乃至恶说亦如是。偷兰遮乃至恶说亦如是。波逸提乃至恶说亦如是。波罗提提舍尼乃至恶说亦如是。突吉罗恶说亦如是。

尔时佛告诸比丘:「有二见,出家人不应行:非法见法、法见非法。复有二见:毗尼言非毗尼、非毗尼言毗尼。复有二见:非犯见犯、是犯见非犯。复有二见:轻而见重、重而见轻。复有二见:有余见无余、无余见有余。复有二见:麁恶见非麁恶、非麁恶见麁恶。复有二见:旧法见非旧法、非旧法见旧法。复有二见:制见非制、非制见制。复有二见:是说见非说、非说见说。复有二见:酒见非酒、非酒见酒。复有二见:饮见非饮、非饮见饮。复有二见:食见非食、非食见食。复有二见:时见非时、非时见时。复有二见:净见不净、不净见净。复有二见:重见非重、非重见重。复有二见:难见非难、非难见难。复有二见:无虫见虫、虫见无虫。复有二见:破见不破、不破见破。复有二见:种见非种、非种见种。复有二见:已解义见未解、未解义见已解。复有二见:可亲见非亲、非亲见可亲。复有二见:怖见不怖、不怖见怖。复有二见:道见非道、非道见道。复有二见:可行见非行、非行见可行。复有二见:出离见不出离、不出离见出离。复有二见:弃见不弃、不弃见弃。复有二见:见世间常、见世间无常。复有二见:见世界有际、见世界无际。复有二见:是身是命、身异命异。复有二见:有如来灭度、无如来灭度。复有二见:有无如来灭度、非有无如来灭度,于佛法内有如是二见,出家人不应修行,若修行如法治。」佛说如是,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

尔时佛告诸比丘:「有二种毗尼:有犯毗尼、有诤毗尼。复有二种毗尼:犯毗尼、结使毗尼。复有二毗尼:比丘毗尼、比丘尼毗尼。复有二毗尼:方毗尼、遍毗尼。是为二种毗尼。」佛说如是,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

尔时佛告诸比丘:「有二种人住不安乐:一憙瞋、二怀怨。复有二法:一急性、二难舍。复有二法:一悭、二嫉妬。复有二法:一欺诈、二谄曲。复有二法:一自高、二憙诤。复有二法:一好饰、二放逸。复有二法:一慢、二增上慢。复有二法:一贪、二恚。复有二法:一自誉、二毁他。复有二法:一邪见、二边见。复有二法:一有难教、二不受训导。如是二种人住不安乐。」

尔时佛告诸比丘:「有学比丘,心未至无学,常求修习增进胜法。有二法得多利益,未得能得、未入能入、未证能证。何等二?善犯善能除犯。如是学人,心未至无学,常求修习增进胜法,有此二法得多利益,未得能得、未入能入、未证能证。是故汝等当勤修习学如是法。」佛说如是,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善入定善出定亦如是。

尔时佛告诸比丘:「有比丘心未至无学,常求修习增进胜法。有二法得多利益,未得能得、未入能入、未证能证。何等二?可厌处生厌、已厌正忆念断。如是学人,心未至无学,常求修习增进胜法,有此二法得多利益,未得能得、未入能入、未证能证。是故汝等,可厌处生厌、已厌当正忆念断。」而说偈言:

「明者在厌处,  能生厌离心,
 无畏不恐怖,  能断者得圣。
 比丘正念断,  得无上正道,
 终不复退转,  得住于涅槃。」

佛说如是,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

尔时佛告诸比丘:「破戒堕二道:地狱、畜生中。持戒生二道:生天及人中。屏处造恶业,生堕于二道:地狱及畜生。屏处造善业,得生于二道:生天及人中。邪见生二道:地狱及畜生。正见生二道:生天及人中。佛圣弟子,天人中尊贵,有二法不得解脱:一犯戒、二不见犯。有二法身得解脱:一不犯、二见犯。有二法不得解脱:犯而不见罪、见犯而不如法忏悔。有二法自得解脱:一见犯罪、二犯而能如法忏悔。有二法不得解脱:一见罪不如法忏悔、二若如法忏而彼不受。有二法自得解脱:一见罪能如法忏、二如法忏者彼能如法受。缚不缚亦如是。有二种清净:一不犯、二忏悔。」佛说如是,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

尔时佛告诸比丘:「有二种人谤如来:一不信乐憎嫉、二信乐不解受持。是故我今告汝等,令知此义,谤如来得大重罪。若谤一切诸天及世人,若魔、梵王、沙门、婆罗门,其罪轻,谤如来其罪最重。」佛说如是,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复有二种谤如来:一非法言法、二法言非法。有二种不谤如来:一非法说非法、二法说是法。有二种谤如来:一非毗尼说毗尼、二是毗尼说非毗尼。有二种不谤如来:一非毗尼说非毗尼、二是毗尼说毗尼。有二种谤如来:一非制言制、二是制而断。有二种不谤如来:一非制言非制、二是制不断。有二法谤如来:一非法言法、二法言非法。有二法不谤如来:一非法言非法、二法言是法,乃至说言非说亦如是。二处、二事、二见亦如是。复有二法,不受如来善教,亦如是。复有二法,违如来,亦如是。复有二法,坚持与如来诤,亦如是。复有二法,不奉如来,亦如是。复有二法,不值如来,亦如是。复有二法,于如来所麁犷无有慈心,亦如是。」佛说如是,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

尔时佛告诸比丘:「有二众:一法语众、二非法语众。何等非法语众?众中不用法毗尼,不以佛所教而说,应教不教而住,应灭不灭而住,是为非法语众。何等法语众?众中用法毗尼,随佛所教而说,应教教而住,应灭灭而住,是为法语众。此二众中,法语众我赞叹为尊。」佛说如是,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复有二众:如法众、不如法众。何等不如法众?众中若非法者有力、如法者无力;非法者得伴、如法者不得伴;作非法羯磨、不作法羯磨;作非毗尼羯磨、不作毗尼羯磨;非法便行、是法不行。是为非法众。何等如法众?若众中如法者有力、非法者无力;如法者得伴、不如法者不得伴;作法羯磨、不作非法羯磨;作毗尼羯磨、不作非毗尼羯磨;是法行、非法灭。是为如法众。此二众中,如法众我赞叹为尊。」佛说如是,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有二众,等众不等众亦如是。

尔时佛告诸比丘:「若国法王力弱、众贼炽盛,尔时法王不得安乐出入,边国小王不顺教令,国界人民亦不安乐出入,生业休废忧苦损减不得利益。如是非法比丘有力、是法比丘无力,如法比丘不得安乐,若在众中亦不得语,若在空处住,是时作非法羯磨、不作法羯磨;作非毗尼羯磨、不作毗尼羯磨,非法便行、是法不行。彼不勤行精进,未得令得、未入令入、未证令证,则令诸天人民不得利益长夜受苦。」佛说如是,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

尔时佛告诸比丘:「若国法王力强,众贼力弱皆来归伏或复逃窜,时法王安乐出入,无有忧患,边国小王顺从教令,境内人民亦得安乐,生业自恣无诸忧苦,多得利益,无有损减。如是如法比丘得力、非法比丘无力,非法比丘来至如法比丘所,随顺教令不敢违逆,若当逃窜不作众恶。尔时如法比丘安隐得乐,若在僧中得语,若在空处住,作如法羯磨、不作非法羯磨;作毗尼羯磨、不作非毗尼羯磨,是法便行、非法不行,勤修精进,未得能得、未入能入、未证能证,则令诸天人民得大利益。」佛说如是,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

尔时舍利弗告诸比丘:「诸长老!若有斗诤,举他比丘及有罪比丘不自观察,当知此诤遂更增长,不得如法如毗尼除灭,诸比丘不安乐。若比丘共诤,举他比丘及有罪者各自观过,当知此诤不复增长深重,得如法如毗尼除灭,诸比丘便得安乐住。诸比丘!云何自观过?有罪比丘作是念:『我已犯如是事,彼见我犯非。我若不犯者,彼不得见我犯非。以我犯故,令彼见我。我今应自悔过,令彼不复以恶语呵我。我若如是,使善法增长。』是为比丘能自观其过。云何举他比丘自观其过?彼作如是念:『彼比丘犯非,令我得见。若彼不犯非者,我则不见。以彼犯非故,令我得见。若彼自能至诚忏悔者,不令我出恶言。如是令善法增长。』是为举他比丘自观其过。若比丘有诤事,举他比丘、有罪比丘能作如是自观其过,当知此过不复增长,如法、如毗尼、如佛所教,诸比丘得安乐住。」舍利弗说如是语,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

尔时佛告诸比丘:「有二种痴:一犯罪、二不见犯,是为二种痴。复有二种智:一不犯罪、二见犯罪,是为二种智。复有二种痴:一不见犯罪、二见犯罪不如法忏悔,是为二种痴。复有二种智:一见犯罪、二见罪能如法忏悔,是为二种智。复有二种痴:一见罪不如法忏悔、二如法忏悔彼不受。复有二种智:一见罪如法忏悔、二如法忏彼受,是为二种智。」佛说如是,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

尔时佛告诸比丘:「以诸比丘有过失故,世尊以二义制断诤法:一难调人令调、二知惭愧者得安乐。以此二义故,世尊为诸比丘制断诤法。」佛说如是,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

尔时佛告诸比丘:「举他比丘欲举他罪,应修二法:一真实、二不瞋,应修如是二法。被举比丘,亦应修如是二法:一真实、二不瞋。」佛说如是,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

尔时佛告诸比丘:「比丘有二法,疾灭正法:非法说法、法说非法。乃至说不说亦如是,二处、二事、二犯亦如是。复有二法,不能生善法:从法非法。乃至说不说亦如是,二处、二事、二犯亦如是。复有二法,比丘自破坏犯罪数,为有智者呵责,多得众罪,从法非法。乃至说不说亦如是,二处、二事、二犯亦如是。复有二法,比丘堕地狱犹如射箭,从法非法。乃至说不说亦如是,二处、二事、二犯亦如是。」

尔时佛告诸比丘:「有二法令正法久住:非法说非法、是法说是法。乃至说不说亦如是,二处、二事、二犯亦如是。复有二法,比丘能生诸善:非法说非法、是法说是法。乃至说不说亦如是,二处、二事、二犯亦如是。复有二法,比丘不自破坏不犯罪,不为智者所呵责,受福无量:非法说非法、是法说是法。乃至说不说亦如是,二处、二事、二犯亦如是。复有二法,比丘疾得生天犹如射箭:非法说非法、法说是法。乃至说不说亦如是,二处、二事、二犯亦如是。比丘有二法者应举:非法说法、法说非法。乃至说不说亦如是,为作忆念、作自言、作遮阿[少/兔]婆陀、遮说戒、遮自恣亦如是,二处、二事、二见亦如是。复有二法,比丘如法举:非法说法、法说非法。乃至说不说亦如是,二处、二事、二犯亦如是。作忆念、作自言、作遮阿[少/兔]婆陀、遮说戒、遮自恣亦如是,二处、二事、二见亦如是。复有二法,比丘应与作呵责羯磨:非法说法、法说非法。乃至说不说亦如是,二处、二事、二犯亦如是。摈羯磨、依止羯磨、遮不至白衣家羯磨、举羯磨亦如是,二处、二事、二见亦如是。有二法增长有漏:可惭不惭、非惭反惭,有是二法增长有漏。复有二法不增长有漏:可惭惭、非惭不惭。复有二法增长有漏:不净见净、净见不净,有是二法增长有漏。复有二法不增长有漏:不净见不净、净见净,有是二法不增长有漏。复有二法增长有漏:不犯见犯、犯见不犯,有是二法增长有漏。复有二法不增长有漏:不犯见不犯、犯见犯,有是二事不增长有漏。复有二法增长有漏:轻而见重、重而见轻,有是二法增长有漏。复有二法不增长有漏:轻见轻、重见重,有是二法不增长有漏。复有二法增长有漏:无余见有余、有余见无余,有是二法增长有漏。复有二法不增长有漏:无余见无余、有余见有余,有是二法不增长有漏。复有二法增长有漏:非法见法、法见非法,有是二法增长有漏。复有二法不增长有漏:非法见非法、是法见是法,有是二法不增长有漏。复有二法增长有漏:非制而制、是制便断,有是二法增长有漏。复有二法不增长有漏:非制不制、是制不断,有是二法不增长有漏。有二语舍戒:我舍佛舍法,乃至我非沙门释子如上。如来出世,见众过失故,以二义为诸比丘制戒:一摄取于僧、二令僧欢喜。复有二法:一令不信者信、二已信者令增长。复有二法:一难调者得调、二知惭比丘得安乐住。复有二法:一令正法久住、二摄取毗尼。复有二法:一断现在世怨、二断未来世怨。复有二法:一灭现在有漏、二灭未来有漏。复有二法:一断现在恐怖、二除未来恐怖。复有二法:一断现在重罪、二断未来重罪。复有二法:一断现在不善法、二断未来不善法。为此二义故,世尊为诸比丘制戒。复有二法,为二义故,世尊制呵责羯磨:一摄取于僧、二令僧欢喜,乃至断现在不善法、未来不善法亦如上。如是一一句乃至七灭诤,如呵责羯磨法。」佛说如是,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

四分律卷第五十七

 

上篇:四分律

下篇:四分律比丘戒本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律部目录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菩萨戒本

菩萨戒本(出《瑜伽论.本事分》中菩萨地) 弥勒菩萨说...

十诵律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十诵律卷第一(初诵之一) 后...

十诵羯磨比丘要用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十诵羯磨比丘要用一卷 宋沙...

五分比丘尼戒本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五分比丘尼戒本 梁建初寺沙...

释迦如来涅槃礼赞文

释迦如来涅槃礼赞文序 宋霅谿沙门仁岳撰 儒家流有终身...

佛说未生冤经

佛说未生冤经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佛...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佛说决定义经

佛说决定义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

西方合论

重刻西方合论序 儒以三纲五常,奠乾坤而正人类;至于...

佛说七佛经

佛说七佛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

佛说妇人遇辜经

佛说妇人遇辜经 乞伏秦沙门圣坚译 闻如是: 一时,佛...

【注音版】佛说辟除贼害咒经

佛说辟除贼害咒经...

外道问圣大乘无我义经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

参禅一定要有长远心

现在我想谈谈参禅的目的和参禅的方法。六祖慧能大师道...

佛弟子的一言一行是佛法的表达

问: 弟子的婆婆九十三岁,公公八十九岁。弟子非常想回...

往生净土三资粮

净土三资粮为:信、愿、行。即是信仰、发愿、修行。...

三途一报百千劫,复生人天了无期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知死生之可悲,当求所...

并不缺少佛性

赵州禅师是一位禅风非常锐利的法王,学者凡有所问,他...

药王药上菩萨因尝药而开悟

第三段就正式讲到他破妄显真,看到药的总相。看第三段...

莫让地球母亲再流泪

地球如慈母般哺育着万物,以丰富的物产滋养着人类。作...

圣严法师《逢凶化吉》

在发生911恐怖事件后,大家都希望我不要去美国了。 我...

快乐不在环境,而在于心境

一位哲人单身时,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

地藏菩萨最初是怎么发心的

【文殊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

菩萨十八根本戒之谤弃大乘

《集颂》:诽谤大乘菩萨藏,背舍佛说深广法。说像似法...

明贤法师的修行因缘

我追随了一个大众很少了解的群体:他们的价值观鄙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