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分律卷第二十六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四分律卷第二十六(二分之五明尼戒法)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

一百七十八单提法之三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提舍难陀比丘尼,是谶摩比丘尼弟子。师语:「汝取衣钵、尼师檀、针筒来。」时提舍比丘尼,受师教不审谛,语诸比丘尼言:「师教我偷衣钵、尼师檀、针筒。」时诸比丘尼闻此语已,即问谶摩比丘尼:「汝实教弟子偷衣钵、尼师檀、针筒耶?」答言:「诸妹!我岂当有此意教弟子偷衣钵、尼师檀、针筒耶?我直语取衣钵尼师檀针筒来,不教偷也。」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提舍难陀比丘尼:「云何汝受师语不审谛?向诸比丘尼言:『师教我偷衣钵、尼师檀、针筒。』」时诸比丘尼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提舍难陀比丘尼:「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受师语不审谛,便语诸比丘尼言:『师教我偷衣钵尼师檀针筒。』耶?」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提舍难陀比丘尼已,告诸比丘:「此提舍难陀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不审谛受语,便向人说,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彼比丘尼不审谛受语,便语诸比丘尼言:「师教我偷衣钵、尼师檀、针筒。」说而了了者,波逸提;不了了者,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其事实尔,语言:「汝往偷取衣钵、尼师檀、针筒来。」语诸比丘尼言:「师教我偷衣钵、尼师檀、针筒来。」或戏笑语、或疾疾语、或独语、或梦中语、或欲说此乃错说彼,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八十七竟)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尼,以小事便共瞋恚作咒诅言堕三恶道、不生佛法中:「我若作是事者,使我堕三恶道、不生佛法中;若汝作是事者,亦堕三恶道、不生佛法中。」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六群比丘尼:「云何汝等自有小事便[真/心]恚作是咒诅言堕三恶道、不生佛法中:『若我有是事,使我堕三恶道、不生佛法中;若汝有是事,亦堕三恶道、不生佛法中。』」时诸比丘尼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尼:「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六群比丘尼,自有小事便[真/心]恚作是咒诅言堕三恶道、不生佛法中:『若我有是事,使我入三恶道、不生佛法中;若汝有是事,亦当堕三恶道、不生佛法中。』」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六群比丘尼已,告诸比丘:「此六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有小因缘事便咒诅堕三恶道、不生佛法中:『若我有如是事,堕三恶道、不生佛法中;若汝有如是事,亦堕三恶道、不生佛法中。』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佛言:「自今已去听称南无佛,若我有如是事南无佛;若汝有如是事,亦南无佛。」

彼比丘尼有小事便自咒诅堕三恶道、不生佛法中:「若我有是事,堕三恶道、不生佛法中;若汝有是事,亦入三恶道、不生佛法中。」说而了了者,波逸提;不了了者,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若言南无佛、或戏笑语、或疾疾语、或独语、或梦中语、或欲说此错说彼,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八十八)

尔时世尊在拘睒弥瞿师罗园中。时迦罗比丘尼与他共斗诤,不善忆持诤事,便自手槌胸啼哭。时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呵责迦罗比丘尼:「汝云何与他共斗诤,自手槌胸啼哭?」时诸比丘尼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迦罗比丘尼:「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迦罗比丘尼与他共斗诤,手槌胸啼哭?」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迦罗比丘尼已,告诸比丘:「此迦罗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共斗诤,不善忆持诤事,槌胸啼哭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彼比丘尼,与他共斗诤者,有四种诤如上。

若比丘尼共斗诤,不善忆持诤事,槌胸啼哭,一槌胸一波逸提。一渧泪堕一波逸提。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或时有如是病,或食噎而自槌,或因大小便泪出,或因风寒热泪出,或烟熏泪出,或闻法心生厌离泪出,或眼病着药泪出,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八十九)

尔时婆伽婆在婆祇陀国。时六群比丘尼二人同一床卧,诸比丘尼见谓与男子共卧,见起时乃知非男子。时有一大将,勇健多智、众术备具善能斗战,始娶妇未久被官勅当征,便生此念:「我今远征,妇当付谁?」正欲付嘱居士,居士家多诸男子,不得付嘱。大将先与跋提迦毗罗比丘尼知识,念言:「我今宁可将妇付嘱迦毗罗比丘尼已,然后出征。」即便付之。时迦毗罗比丘尼受其妇,为拥护故共同床止宿。此迦毗罗比丘尼身体细软,此妇人身触生染着心。时大将征还迎妇归家,其妇乐着比丘尼身细软,便逃走还至彼尼所。此大将作是念:「我欲作好而更得恶,云何我妇今不爱乐我,染着比丘尼,逃走还趣彼所?」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六群比丘尼及跋提迦毗罗比丘尼:「云何汝等,二人同床共卧?」时诸比丘尼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尼及迦毗罗比丘尼:「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汝等二人,共同床卧?」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六群及迦毗罗比丘尼已,告诸比丘:「此六群及迦毗罗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二人共同床卧者,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尼结戒。

时有疑者,不敢与病比丘尼共床卧,亦不敢更互坐、更互卧。佛言:「听与病者同床卧。听更坐更卧。自今已去应如是结戒:若比丘尼无病,二人共床卧,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床者,有五种如上。

彼比丘尼无病,二人共同床卧,随脇着床敷,一一波逸提。随转,一一波逸提。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若与病人共床卧,若更互坐更互卧,或病倒地、为强力者所执、或被缚、或命难、梵行难,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九十)

尔时婆伽婆在婆祇陀国。时六群比丘尼二人同一褥、同一被共卧。时诸比丘尼见谓与男子共卧,起时乃知非男子。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六群比丘尼:「云何汝等二人同一褥、同一被共卧?」时诸比丘尼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尼:「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汝等二人同一褥、同一被共卧耶?」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六群比丘尼已,告诸比丘:「此六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二人同一褥、同一被共卧,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尼结戒。

彼比丘尼有一敷,或是草、或是树叶,诸比丘尼疑不敢共卧。佛言:「听诸比丘尼各别敷卧毡,若寒时正有一被,听各内着衬身衣得共卧。自今已去应如是结戒:若比丘尼共一褥一同被卧,除余时,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彼比丘尼二人同一褥、共一被卧,随脇着床,波逸提。随转,一一波逸提。若同一褥别被,突吉罗。若同一被别褥,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若有一敷、若草、若叶敷,各别敷卧毡;若寒时同一被内各着衬身衣、或病倒地、或为强力者所执、或被系或命难、或梵行难,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九十一)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尼为恼故,先住后至、后至先住,故在前诵经、问义、教授。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六群比丘尼:「云何汝等为恼故,先住后至、后至先住,在前诵经、问义、教授?」时诸比丘尼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尼:「云何汝等为恼故,先住后至、后至先住,在前诵经、问义、教授耶?」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六群比丘尼已,告诸比丘:「此六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为恼故,先住后至、后至先住,在前诵经、问义、教授,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尼戒结。

彼比丘尼,亦不知是先住非先住、不知后至非后至,后乃知,其中或有作波逸提忏者、或有疑者。「不知者,不犯。自今已去当如是结戒:若比丘尼知先住后至、后至先住,为恼故在前诵经、问义、教授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彼比丘尼知先住后至、后至先住,为恼故在前诵经、问义、教授,说而了了者,波逸提;不了了者,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若不知、若先听、若是亲厚、若亲厚人语言:「汝但教授,我当为汝语。」若先住者从后至者受经,若后至从先住者受诵,若二人共从他受,若彼问此答、若共诵、若戏笑语、若疾疾语、若梦中语、若欲说此乃错说彼,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九十二)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偷罗难陀比丘尼,同活比丘尼病而不瞻视。诸比丘尼语言:「汝同活比丘尼病,何不看视?」彼犹故不瞻视,以不瞻视故彼遂命过。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偷罗难陀比丘尼:「汝云何同活比丘尼病而不瞻视?诸比丘尼劝汝,而不从语瞻视,遂令命终。」时诸比丘尼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偷罗难陀比丘尼:「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偷罗难陀比丘尼,同活比丘尼病而不瞻视?诸比丘尼劝汝看视,而不从语,遂令命终。」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偷罗难陀比丘尼已,告诸比丘:「此偷罗难陀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同活比丘尼病,不瞻视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同活者,二比丘尼共生活。

彼比丘尼,同生活比丘尼病,不看视者,波逸提。除同活病,若余比丘尼病,若和上、若阿阇梨,若同和上、同阿阇梨,若弟子、亲厚知识病,不瞻视,一切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瞻视同活病、若己身病不堪瞻视病者,若由是故命难或梵行难不看,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九十三)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偷罗难陀比丘尼,安居初听余比丘尼在房中敷床,安居中[真/心]恚挽床驱出。时彼比丘尼惭愧惧失宿,即便休道。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偷罗难陀比丘尼:「汝云何安居初听余比丘尼在房中安床,安居中[真/心]恚挽床驱出,使彼惭愧休道?」时诸比丘尼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偷罗难陀比丘尼:「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偷罗难陀比丘尼,安居初听余比丘尼在房中安床,安居中[真/心]恚挽床驱出,使彼惭愧休道?」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偷罗难陀比丘尼已,告诸比丘:「此偷罗难陀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安居初听余比丘尼在房中安床,后[真/心]恚驱出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安居中者,受安居已。

床者,五种床如上。

彼比丘尼安居初听余比丘尼在房中安床,后[真/心]恚驱出,随作方便,随出门一一波逸提。若方便驱众多人出众多户,众多波逸提。若方便驱众多人出一户,众多波逸提。若方便驱一人出众多户,众多波逸提。若方便驱一人出一户,一波逸提。若出余衣物者,突吉罗。若闭户使不得入,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不以[真/心]恚,随上座次驱下座出;未受大戒人共宿,过二宿第三宿驱出;若令病人出在大小便处便利;若破戒、破见、破威仪、若被举、若灭摈、若应灭摈;若以此事命难、梵行难,一切驱出,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九十四)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尼,春夏冬一切时人间游行。时遇暴雨河水汎涨,漂失衣钵、尼师檀、针筒,踏杀生草。时诸居士见皆共讥嫌言:「此比丘尼,不知惭愧、断众生命,外自称言:『我知正法。』如是有何正法?云何比丘尼,春夏冬一切时人间游行,遇天暴雨河水汎涨漂失杂物,又踏杀生草断众生命?」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呵责六群比丘尼:「云何汝等,春夏冬一切时人间游行,遇雨河水汎涨漂失衣物,踏杀生草,使居士讥嫌?」时诸比丘尼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尼:「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六群比丘尼!春夏冬一切时人间游行,遇雨河水汎涨漂失衣物,踏杀生草,使居士等讥嫌?」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六群比丘尼已,告诸比丘:「此六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春夏冬一切时人间游行者,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尼结戒。

若彼比丘尼,为佛事法事僧事病比丘尼事。佛言:「听受七日法出界去。自今已去当如是说戒:若比丘尼,春夏冬一切时人间游行,除余因缘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彼比丘尼春夏冬一切时人间游行,随入村界,一一波逸提。若无村无界处行十里间者,波逸提。减一村、减十里者,突吉罗。一村间行一界内者,突吉罗。方便欲去而不去,若共期去而不去,一切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为佛法僧事,为病比丘尼事,受七日法出界行;或为强者所执、或被缚去、或命难、或梵行难,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九十五)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舍卫诸居士,请谶摩比丘尼共立制度:「我等共供养众僧乃至安居竟。」谶摩比丘尼安居竟,而彼即住不去。时诸居士皆讥嫌言:「我等先有制度,请谶摩比丘尼来,共供养众僧,乃至安居竟。谶摩比丘尼而今安居竟,犹故不去。」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谶摩比丘尼言:「诸居士共立制度,请谶摩比丘尼来,共供养众僧至安居竟。今安居已讫,故住不去。」尔时诸比丘尼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谶摩比丘尼:「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居士供养汝夏安居,今者已讫,云何故住,使诸居士讥嫌?」尔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谶摩比丘尼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夏安居讫不去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若比丘尼安居竟,应出行乃至一宿。若比丘尼安居竟不出行,波逸提。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夏安居讫去,若彼居士更请住,我当更供养;若家家传食、若亲里男女请,今日食或明日食,若遇病无伴瞻视者、或水难、或恶兽难、或贼难、或水瀑涨、或为强力所执、或被系缚、或命难、梵行难,如是诸难夏安居讫不出行者,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九十六)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王波斯匿边界人民反叛。时六群比丘尼,于彼人间有疑恐怖处游行。时诸贼见已作是言:「此六群比丘尼,皆为波斯匿王所供养,我等当共触娆。」时诸居士见已皆讥嫌言:「此比丘尼,无有惭愧皆犯梵行。外自称言:『我修正法。』如是有何正法?于边界人间恐怖处游行,与贼女淫女无异。」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呵责六群比丘尼:「汝等云何于人间恐怖处游行?」即往白诸比丘,诸比丘白佛。佛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尼:「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汝等在人间恐怖处游行?」尔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边界有疑恐怖处人间游行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边界者,远城处。

有疑者,疑有贼盗。

恐怖者,恐有贼盗。

彼比丘尼,于边界有疑恐怖处游行,随入村行一一界,一一波逸提。无村阿兰若处行十里,一波逸提。行减一村、减十里,一突吉罗。若村中行一界内,突吉罗。方便欲去共期而不去,一切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若被唤、若被请、若有所白、若为强力者所执、若被系缚、或命难、梵行难,若先至后有疑恐怖事起者,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九十七)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波斯匿王界内人民反叛。尔时六群比丘尼,在彼界内有疑恐怖处游行。时诸贼见已皆作是言:「此六群比丘尼,皆为波斯匿王所供养,我等当共触娆。」时诸居士见皆共讥嫌言:「此比丘尼,无有惭愧皆犯梵行,外自称言:『我修正法。』如是有何正法?乃于界内,有疑恐怖处游行,如贼女淫女无异。」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六群比丘尼:「汝等云何于人间恐怖处游行?」即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尼:「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汝等在界内人间恐怖处游行?」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六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于界内有疑恐怖处在人间游行,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界内者,绕城四面。

有疑者,疑有贼盗也。

恐怖者,恐有贼盗。

若比丘尼,于彼界内有疑恐怖处人间游行,随入村内行一一界,一一波逸提。无村阿兰若处,行至十里,一波逸提。减一村、减十里,突吉罗。村中行一界内,一突吉罗。若方便欲去而不去、共期去而不去,一切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若有所白、若被唤、若请去、若为强力者所执、若被系缚、或命难、梵行难,若先至后有疑恐怖事起者,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九十八)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比丘尼,亲近居士、居士儿共住作不随顺行。时诸比丘尼谏言:「汝莫亲近居士、居士儿作不随顺行。汝,妹!可别住,汝若别住,于佛法中得增益安乐住。」而彼故不别住。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彼比丘尼:「汝云何亲近居士、居士儿共住作不随顺行?」时诸比丘尼往白诸比丘,诸比丘白佛。佛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彼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乃与居士、居士儿亲近共住作不随顺行?」呵责已告诸比丘:「自今已去听僧与彼比丘尼作呵责舍此事故白四羯磨。当作如是呵责舍此事,众中应差堪能羯磨者如上,当作如是白:『大姊僧听!此某甲比丘尼,亲近居士、居士儿共住作不随顺行。余比丘尼呵谏言:「汝妹!莫亲近居士居士儿作不随顺行。汝,妹!可别住,汝若别住,于佛法有增益安乐住。」彼比丘尼故不改。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与彼某甲比丘尼作呵责令舍此事:「汝,妹!莫亲近居士、居士儿共住作不随顺行。汝,妹!可别住,若别住,于佛法有增益安乐住。」白如是。』『大姊僧听!此某甲比丘尼,亲近居士、居士儿共住作不随顺行。余比丘尼谏言:「妹!莫亲近居士、居士儿共住作不随顺行。汝,妹!今可别住,汝若别住,于佛法有增益安乐住。」而彼故不改。今僧与彼某甲比丘尼作呵责,舍此事故:「汝,妹!莫亲近居士、居士儿共住作不随顺行。汝,妹!可别住,汝若别住者,于佛法有增益安乐住。」谁诸大姊忍僧与彼某甲比丘尼作呵责舍此事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如是第二、第三说。『僧已忍与彼比丘尼作呵责舍此事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当作如是呵责。」众僧为彼比丘尼作呵责,白四羯磨舍此事已。诸比丘尼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佛,佛告诸比丘:「若有如是比丘尼,比丘尼僧亦当作白四羯磨呵谏舍此事。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亲近居士、居士儿共住作不随顺行。余比丘尼谏此比丘尼言:『妹!汝莫亲近居士、居士儿共住作不随顺行。妹!汝可别住,若别住,于佛法中有增益安乐住。』彼比丘尼谏此比丘尼时坚持不舍,彼比丘尼应三谏舍此事故。乃至三谏舍此事善;若不舍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亲近者,数数语、数数笑、数数调戏。

居士者,未出家人。

儿者,亦未出家人。

彼比丘尼,亲近彼居士、居士儿共住作不随顺行。彼比丘尼谏此比丘尼言:「妹!莫亲近居士、居士儿作不随顺行。汝当别住,汝若别住,于佛法中有增益安乐住。汝今可舍此事,莫为僧所呵责而犯重罪。」若随语者善,不随语者当作白。白已当语言:「妹!我已白,余有羯磨在。可舍此事,莫为僧所呵责而更犯罪。」若随语者善,不随语者当作初羯磨。作初羯磨已当语言:「妹!已白已作初羯磨,余有二羯磨在。可舍此事,莫为僧所呵责而更犯罪。」若随语者善,不随语者作第二羯磨。作第二羯磨已当语言:「已作白第二羯磨,余有一羯磨在。可舍此事,莫为僧所呵责而更犯罪。」若随语者善,不随语者作三羯磨竟,波逸提。若白二羯磨竟,三突吉罗。白一羯磨竟,二突吉罗。白已,一突吉罗。白未竟、未白前,亲近居士、居士儿作不随顺行,如是一切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初语时舍、非法别众呵责,非法和合众、法别众、似法别众、似法和合众,非法非律非佛所教,若一切不作呵责,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九十九)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六群比丘尼,往观王宫画堂园林浴池。诸居士见皆共讥嫌:「此诸比丘尼,不知惭愧犯梵行,外自称言:『我知正法。』如是有何正法?乃往观王宫、画堂、园林、浴池,如贼女淫女无异。」尔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六群比丘尼:「汝云何乃往观王宫、画堂、园林、浴池?」尔时诸比丘尼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佛。佛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六群比丘尼乃往观王宫、画堂、园林、浴池?」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六群比丘尼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往观王宫文饰、画堂、园林、浴池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若比丘尼往观王宫、文饰、画堂、园林、浴池,从道至道、从道至非道、从非道至道、从高至下、从下至高,去而见者,波逸提。不见者,突吉罗。方便欲去而不去,若共期去而不去,一切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若入王宫有所白、若唤若请、若路由中过、若寄宿、若为强力者所执、或被缚将去、或命难、梵行难;若复为僧事塔事而往观看画堂,欲取摸法,不犯。若至僧伽蓝中受教授听法,或被请道由中过,若寄宿,或为强力者所执,或被缚将去,或为僧事、塔事往观园林浴池欲取摸法者,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一百)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六群比丘尼,露身在河水、泉水、池水、深水中浴。时有贼女淫女,往比丘尼所语言:「汝等年少腋下未生毛,云何便出家学道修梵行耶?如今年少,可于爱欲中共相娱乐,老时可修梵行,如是二事俱得。」其中年少者闻便生不乐心。时诸居士见皆共讥嫌言:「此诸比丘尼不知惭愧,外自称言:『我知正法。』如是有何正法?而露身形在河泉池深水中浴,如淫女贼女无异。」尔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六群比丘尼言:「云何汝等露形在河、泉、池、深水中浴耶?」时诸比丘尼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佛。佛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比丘尼,露形在河、池、泉、深水中浴耶?」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六群比丘尼已,告诸比丘:「此六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露身形在河水、泉水、深水、池水中浴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彼比丘尼应以四事覆形洗浴,若在流水岸侧曲回处,若复有树荫覆处,若复水覆障,若以衣障身。上三事不得相取与器物;以衣障者,一切如法事得作。彼比丘尼,若露形在河、池、泉、深水中洗浴身,尽渍,波逸提。不尽渍,突吉罗。方便欲洗而不洗,共期而不去,一切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水岸曲回处、树荫覆处、水覆障、若以衣障形、若为强力所执,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一)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听比丘尼作浴衣。时六群比丘尼闻世尊听比丘尼作浴衣,便多作广大浴衣。时比丘尼见已问言:「佛听诸比丘尼畜五衣。此是何衣?」报言:「此是我等浴衣。」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六群比丘尼言:「世尊听畜浴衣。云何便多广大作浴衣耶?」时诸比丘尼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比丘尼多作广大浴衣耶?」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六群比丘尼已,告诸比丘言:「此六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作浴衣应量作。应量作者,长佛六磔手、广二磔手半,若过者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浴衣者,障身浴也。

彼比丘尼作浴衣,长中过量、广中足,长中足、广中过量,若二俱过量,自割截作成者,波逸提;不成者,突吉罗。若语他作割截,成者波逸提;不成者,突吉罗。若为他作,成不成,一切突吉罗。

比丘,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如量作减量作,若得已成者,当裁令如法,若重叠,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二)

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一比丘尼,欲裁缝僧伽梨。时偷罗难陀比丘尼言:「妹持来!我与汝裁缝。」彼即与衣财。彼比丘尼聪明多知识,善能教化。偷罗难陀比丘尼作是意,欲使彼比丘尼久作供养故,便为裁衣不即为缝成。时偷罗难陀比丘尼所住精舍失火,衣财为火所烧,又为风吹零落。时居士见已皆讥嫌言:「此比丘尼不知惭愧,外自称言:『我修正法。』如是有何正法?云何比丘尼裁他衣,而不即缝成,为火所烧风吹零落?」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呵责偷罗难陀比丘尼言:「汝云何为他作衣,不即缝成,为火所烧风吹零落?」时诸比丘尼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偷罗难陀比丘尼:「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比丘尼裁衣不即缝成,为火所烧风吹零落耶?」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缝僧伽梨过五日,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如是世尊与比丘尼结戒,彼求僧伽梨出迦絺那衣,六难事起疑。佛言:「若有如是事无犯。自今已去应如是结戒:若比丘尼缝僧伽梨过五日,除求索僧伽梨出迦絺那衣六难事起者,波逸提。」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求索僧伽梨出功德衣五日六难事起,若缝若料理时,若无刀无鍼,若无线若少不足,若衣主破戒、破见、破威仪,若被举、若灭摈、若应灭摈,若由此事故,有命难、梵行难,不缝成过五日者,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三)

尔时婆伽婆在毗舍离猕猴江侧高阁讲堂上。时众僧多得供养。时有比丘尼,置僧伽梨在房,不看晒治虫烂色坏。后时众僧供养断,此比丘尼,不看僧伽梨至村边着,欲入村方见僧伽梨虫烂色坏。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呵责此比丘尼言:「云何置僧伽梨在房,不看晒治使虫烂色坏?」时诸比丘尼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此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置僧伽梨在房,不看晒治虫烂色坏?」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过五日不看僧伽梨,波逸提。」

比丘尼义如上。

彼比丘尼,置僧伽梨在房中,五日、五日应往看。不看波逸提。除僧伽梨,余衣不五日、五日看,突吉罗。除余衣,若不五日、五日看余所须之物,令失者虫烂色坏,突吉罗。

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置僧伽梨在房,五日、五日看;若举处坚牢;若寄人,彼受寄人言:「但安意,我当为汝看。」彼若看恐失,不五日、五日看,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四)

四分律卷第二十六

 

上篇:四分律

下篇:四分律比丘戒本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律部目录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一卷 宋元嘉年求那跋摩译 闻如是:...

菩萨藏经

菩萨藏经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

解脱戒经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解脱戒经 僧昉述 译经缘起...

沙弥威仪

沙弥威仪 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 已受沙弥十戒,为贤者...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习学略法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习学略法 元帝师苾刍拔合思巴集 敬...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思惟...

憨山老人梦游集

憨山老人梦游集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一 憨山大师梦游全...

【注音版】佛说毗沙门天王经

佛说毗沙门天王经...

四教义

四教义卷第一 天台山修禅寺智顗禅师撰 夫众生机缘不一...

持世经

持世经卷第一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持世经初品第一...

地藏菩萨圣诞祝圣仪

一、香赞 戒定真香 焚起冲天上 弟子虔诚 热在金炉上...

所欲致患经

所欲致患经 西晋月支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佛...

佛说金耀童子经

佛说金耀童子经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密林寺三藏明教...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 就是说,顿等就是顿、...

菩萨为什么还有变易生死

问: 菩萨为什么还有变易生死? 净界法师答: 一个加...

药师法门为末法必修法门

一、药师法门以读诵《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念...

宏海法师:印祖文钞——一函遍复

(第一讲) 我们尊敬的化通长老慈悲,真常法师慈悲,各...

持戒是怎么定义

《广论》云:从损害它及其根本,令意厌舍,此能断心,...

百忍成金

山东张公五世同居,百忍家道兴。据说他发愿,在他的一...

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人生活在人群中,都希望对自己、对他人有一个准确的定...

地狱是你自己的业所现,实际上没有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狱中有床。遍满万里。一人受罪...

五百女子矢志出家,佛陀无奈立八敬法

佛陀暂住在尼拘陀林中,有一天,佛陀的姨母摩诃波阇波...

十劝世人

一劝世人行孝道 父母恩情比山高 在家孝养爹和娘 胜如...

为什么要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佛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净土难信。得人身有多难呢...

修净土者皆不妨一切世务,人何为而不修乎

原文: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觅安下处,却出干事,抵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