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

净界法师  2023/03/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十五讲)

诸位法师慈悲,陈会长慈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十六面,我们讲到

丙二:依唯识性发明空性  分三:丁一、引颂述义。丁二、问答释疑。丁三、唯识正义。

我们净土宗的修学,在大乘当中它最重要的一个特色,就是一个佛力加持的法门。也就是说一般的圣道门,当他的心跟法接触的时候,只有两种力量——就是心力跟法力。那么我们净土宗,当我们提起佛号的时候,除了心力、法力以外,多了一个力量——就是佛陀的摄受力。那么净土宗当我们在念佛的开始,我们的生命就受到弥陀光明的摄受,那么这当中我们要受到弥陀光明的摄受,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蕅益大师说,我们必须要转他成自。阿弥陀佛的功德是已经成就的,但是我们必须要把他的功德成功的把它转化成我们自己的功德才可以。

那么转他成自的关键呢,就在感应道交四个字了。

有些人提起佛号,是可以得到弥陀光明的摄受,有些人提起佛号,是不一定能够得到弥陀光明的摄受。那么我们必须在念佛的当下,我们那个明了的心跟佛号接触的时候,要能够心心相印、感应道交,这是一个关键。

感应道交从净土宗来说,有两种差别,一种叫做平时的感应道交,一种叫做临终的感应道交,这两个内涵是不一样的:

我们平时的感应道交:

主要的主角是第六意识,所以我们第六意识提起佛号的时候,完全是一种信仰的心,我们相信阿弥陀佛的功德是无所不在,我们更相信阿弥陀佛有足够的力量来救拔我们。所以当我们遇到灾难的时候,我们无助的时候,我们用一种信仰的心,对阿弥陀佛的圣号,一心归命通身靠倒,欸,就把弥陀的功德给启动了,这个时候消灾免难、趋吉避凶。

所以平时的感应道交,是发生在第六意识,你那一种很坚定的信仰,去跟弥陀的本愿功德感应了。但是平时的感应道交呢,它能够解决我们生命的一小部分的问题,它不能够解决我们生命整体的问题,不可能。就是你的生命当中突然间有什么灾难,有什么障碍,它把你给突破了。所以平时的感应道交容易做到,但是对你的生命的影响层次有限,因为你生命的本质、轮回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所以净土宗所有修行者最终的目的,是追求临终的感应道交,因为它牵涉到生死问题了。

那么临终的感应道交的问题就复杂了!

因为它除了第六意识以外,它多了一个第八识,我们无量无边的过去的生命所留下的力量,当我们要处理生死问题的时候,第八识就出现了。临终的时候,所以你临终的时候,你不是第六意识一时的宗教情操,一时的信仰而已,你必须成功的把第八识所有的力量,都能够达到顺从本愿。

我想我们今天会来到三界流转,我们阿赖耶识的业力,肯定是不顺从本愿的,我们一定是顺从生死轮回嘛。所以我们必须要在死亡到来之前,要调整自己的阿赖耶识的力量,做好临终的准备。往生的人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当你临终的时候,把佛号提起来的时候,你阿赖耶识现前,它不能障碍你。就是阿赖耶识里面所有的种子,都是跟弥陀的功德是随顺的。虽然你没有断,但是你有办法把它调伏、引导,跟你所规划的、所发愿的净土的功德是一致的,你就成功了,就带业往生。你要把业带走之前,你必须调整它的方向。如果它的方向是跟你背道而驰的,你带不走它的,它把你带走。

所以净土宗呢你一旦要离开生死,你就必须面对阿赖耶识了,你迟早要面对的,因为临终的时候阿赖耶识一定要现前。那么这个时候,从唯识的角度,我们面对我们阿赖耶识要处理两个问题了:

一个是业力的问题;

一个是思想的问题。

所以我们要在临终之前,做好两件事情:第一个让你所有的业力顺从本愿;第二个让你所有的思想顺从本愿,要做两件事情。

当然我们先处理第一件事情,容易做,就是处理业力的问题。我们所有人都希望临终提起佛号的时候是愿我临终无障碍,不要忽略了业力的力量,虽然我们临终是靠正念,是靠念力往生,但是如果你把罪业弄得很强大,你临终是障碍重重,你很难提起正念。所以我们一定要先透过忏悔、皈依、发愿,这个我们前面说过了。

第一个:忏悔

你一个净土宗的人,如果你要处理你的业力,你要勤修忏悔。对于我们过去生所造的杀盗淫妄,对于今生所造的杀盗淫妄,我们要在佛前至诚的修忏,发露自己的过失。你也可以拜八十八佛,你也可以专拜阿弥陀佛,关键是要以惭愧心,用惭愧心来面对业力,这是第一个:忏悔法门!

第二个:皈依。

我们要有一定的功课,来跟阿弥陀佛好好的修皈依,让佛号能够在我们心中产生专一相续的力量。因为你临终的时候,你不知道阿弥陀佛什么时候到来。所以你必须在临终的时候,佛号在你的身口意当中,要有一定的相续,要净念相继,直到阿弥陀佛现前之前,你这个佛号,心中要能够一段时间的运转。所以你必须跟阿弥陀佛很熟悉,我们不一定要追求念佛三昧,但是,至少这个佛号跟你是很相对熟悉的,在你的身口意的运转当中,你这个佛号带起来是相对比较顺畅的,是个很习惯性的:心于佛号专一安住,心于佛号相续安住。所以你平常要训练这种跟佛号的一种皈依的力量。

第三个:发愿。

就是要严持净戒,忏悔是针对过去,发愿是针对未来,好好的遵守佛陀的戒法,避免身口意的过失。所以这个忏悔、皈依、发愿,就是让我们过去的罪业,让它沉淀下去,让它不能构成往生的障碍。

所以顺从的意思就是:让善业得到启发,让罪业得到沉淀。你必须在临终之前做的第一件事情,想办法透过忏悔、皈依、发愿的事修,每天做功课,想办法让你阿赖耶识这个大海水当中的业力沉淀下来。

第二个让你所有的布施、持戒的善法、善业的力量增长广大,因为善业会帮助你往生,它跟弥陀本愿的功德是相随顺。所以我们要达到往生的正念,第一件事情你要处理你的业力的问题。当然最重要就是思想问题,你要能够做到,心不贪恋、意不颠倒、正念分明,这个思想的改造就是最关键,我们一个正常人,没有经过佛教的训练教育之前,我们临终一定起颠倒。因为你平常是起颠倒的,所以临终,只好起颠倒,因为它是等流性。所以不起颠倒,它不是自然,你要加以教育、沟通来引导它。所以我们在透过忏悔、皈依、发愿,慢慢把罪业调伏了以后,现在要做的就是开始去引导我们的思想,让它顺从本愿,不要再顺从娑婆世界了。

那么我们在讲到这个思想的教育、思想的改正,我们提出了三个重点:

第一个、[空性的教育]

第二个、[菩提的教育]

第三个、[净土的教育]

就是三种的观照,透过观照空性、观照菩提、观照净土,我们必须把思想让它跟净土的功德是相随顺的。当一棵树它平常的生长方向,是往西方去增长,你把它砍掉以后,它很自然的往西方倾倒;当一棵树平常是往东方生长的,它突然间死掉以后,这棵树一定往东方倾倒。所以我们不能够忽略我们平常的心念,因为它对临终是有一定的影响力量。所以我们在透过前面的业力的引导,现在开始讲到思想的引导。怎么把我们这种错综复杂的思想,把它做一些调整,让它能够顺从本愿,那么第一件事情就是:观照空性。

好,我们看讲义,那么根据唯识的体性,来发明空性的道理,这当中有三段:一、引颂述义。我们先引用天亲菩萨的《三十颂》的偈颂,来发明唯识的空性是什么意思;第二个我们提出一个问答,来解释这当中的疑惑;第三个做一个总结,把唯识的空性的正义,把它开显出来。

我们看第一段引颂述义,引用天亲菩萨的偈颂来发明空性的道理,好,请合掌:

丁一、引颂述义

【上来所示唯识相,乃缘起之色心等诸法之差别事相,名依他起性,此中言唯识性者,乃一切缘生诸法之实性,名圆成实性。】

这个地方的第二句话那个言唯识相,这个相是打错了,要改成言唯识性,佛性的性。

好,我们先简单的把它消释一下。我们前面讲到唯识相,就是心识所变现的这些各式各样差别的影像,有这个富贵的影像、有贫穷的影像、有庄严的影像、丑陋的影像,各式各样的影像,那么这个都是阿赖耶识的业力变现的。那么这些影像是怎么来呢?是透过因缘的力量,这个因缘当然指的是善恶的业力所变现的色心诸法,这种差别的果报相,那么这种叫依他起性。这个他就是众多的业力,众多的因缘的业力,所成就的一种体性。那么唯识相它是可以去感受的,透过你的眼睛、鼻子,眼耳鼻舌身意去感受,产生快乐、痛苦的感受的,这个就是依他起性。那么现在我们讲到这个相状的背后的本体叫唯识性,是一切缘生诸法的真实体性,叫圆成实性,是一种圆满真实的功德。所以在这个相状的背后,它的一个本来面目,它的一个真实体性叫做唯识性。那么唯识性到底是指什么呢?就是说这么多的假相,它的背后的真实的功德是什么?我们来把这个偈颂念一遍:

如《唯识三十颂》云:

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

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

我们一般人都是用六根,我们一般人的特点就是活在直觉。我们一般的生命现象,就是把生命完全跟着我们的感觉来引导我们,就是六根接触六尘,产生的感受。如果是给我们快乐的感受,我们就去追求;如果是给我们痛苦的感受,我们对这个人事就排斥。所以我们一般人所认知的生命,就是在这个相状里面打转,但是这样子是不好的。我们应该把这个相状,按照佛陀的意思把它剥开来,看看它到底这些相状的背后是什么呢?

[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其实这个相状的背后,有一种很殊胜的珍宝我们忽略了,我们太急于去感受外在的东西,我们只是去品尝人生的表相,我们忽略了这个表相的背后,有一个很殊胜的摩尼宝珠,就是此诸法胜义,这是一切表相背后的一种殊胜的义理、殊胜的功德,是我们一般生生世世所忽略的。那么这个是什么呢?就是真如的功德。这个真如的功德有什么好处呢?

[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这个功德是你得到以后,你永久不会失掉的,你可以永远的解决你痛苦的问题,这个就是唯识的实性。它是你生命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根本功德。《楞严经》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一般人太重视感觉了,我们急着去品尝人生的快乐,享受人生,所以我们把所有的精神体力,都在品尝人生的表相。我们希望透过这个外在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刺激我们的六根,来创造我们一时的快乐,然后就好了,我们一般人是这样子,你今生活得快乐就可以了。所以我们把人生的追求放在表相上,就失去了去了解这表相的背后是什么?还有更美好的东西,一种真实圆满的功德,这一块被我们忽略了。

我们来看看,那么这个真实圆满的摩尼宝珠,到底是怎么回事?好,我们往下看:

【《识论》释云,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即是湛然不虚妄义,亦言显此复有多名,谓名法界及实际等,如余论中,随义广释。】

那么《成唯识论》这个观心法要,蕅益大师解释说,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就是当我们把人生的这些色声香味触法,由业力所变现的这些所谓的因缘假相,富贵、贫穷、庄严、丑陋,这些假相把它剥开来,其实人生的这个本体,是一种真如的功德。

什么叫真?就是真实而不虚妄。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真实:佛教界的定义,真实它必须要非因缘所生法,它必须有独立自主的体性,只要随因缘变化的都不真实。

比方说你今生福报很大,你很有钱,这件事不真实,因为你来生就变化了,它有一定的使用期限,这个事就不真实。就是说这个东西它的背后的力量,要靠一种因缘的力量来支持你,而这种力量不是你能够控制的,这个就不真实了。就像做梦一样,第一个做梦是短暂的;第二个你不能控制梦境,你没有自在力。

一种真实的功德,它必须要不受因缘的干扰,就是我今生是这样,我来生还这样子,第三生还这样子。就是说它必须要永远的保护你,它必须要永恒的给你一种安稳的快乐,要长长久久这个叫真实,你可以自主。

比方说你现在口袋有一千块,这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这一千块是你借来的,你跟某甲借了三百块,你跟某乙借了三百块,你跟某丙借了四百块,你有一千块对不对?这一千块对你来说不真实,因为你是借来的,借来的人家会把你讨回去,你得还人家,是吧?在《楞严经》讲,凡是借来的都不真实。你向因缘所生法借来的,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对不起,当因缘消失的时候,它带走,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你凡是所有的快乐,向因缘借来的,不真实。第一个你没办法做主,你这个钱是向别人借来的;第二个你没有主导权。

我们今生所有的快乐都是借来的,你的寿命是借来的,你的长相也是借来的,你的财富也是借来的,你的眷属也是借来的,你失掉了因缘的对你的支持,你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诸位,凡是借来的东西你就必须要还,这个佛法说是不真实的,梦幻泡影。

那么真如不一样,它不是借来的,它是宇宙间一种真实的功德,它不受因缘所生的干扰,在凡不减,在圣不增。所以谁能够掌握了真如,谁就能够掌握永恒的自在,永恒的功德,它是一个很重要的珍宝,因为它真实。

好,第一个:真如的功德。第一它真实,就是它有一种独立自主的作用,它不受因缘的干扰,它不会因为你死亡而消失掉而变化,这第一点;第二它恒常不变。它的存在不受因缘的干扰,而且存在以后,它永久不会变化,它不会随你的情绪而变化,也不会随顺你的善恶业力的因缘而变化。所以这种真实的功德,在整个十法界的凡圣阶位当中,它能够永恒,永久的保持它一致性的体性叫真如,就是湛然不虚妄。湛然就是不变化,而且它有自在的功德,那么这个当中有多种名称,叫做一真法界或者实际等,如其它的经论当中有不同的解释,但是它的意思都是一样。

这个当然我们今天学佛,我们试着去改变我们的人生,对不对?佛教它是一个很现实的一个修行,它不是一个哲理,它是要改造人生,离苦得乐。那么我们当然有两种做法:第一个从业力上去改造。我们不断的断恶修善,我们忏悔业障,积集资粮,从业力上来改造人生,但是这样子的改造是表面的改造,就是数量上改造,但是你不能产生本质上的变化。

比方说海水,海水是咸的吧?那我们现在面对一个阿赖耶识的海水,你说我怎么办呢?我加一点淡水下去,把它的盐巴的成分稀释一点,可以,但是海水是咸的本质,你不可能改变它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一生只活在事修,我们只知道忏悔、皈依、发愿,那么我们不可能改变海水的本质。就是说我们虽然积集善业,我们虽然持戒念佛,在我们生命当中,会创造一种善业的力量,让我们的生命会出现一时的快乐,但是你不能解决轮回。

你不能解决轮回的时候,你生命的痛苦的本质不能变。因为所有的痛苦在于轮回,轮回对我们的伤害,就是让我们永远活在不安稳的状态。因为你不知道你要来生要去哪里,你没有办法规划,它好不容易把你丢到某一个地方去,你慢慢习惯了,对不对?习惯以后,你因缘和合虚妄有生,你活了几十年,你也习惯了,它要把你破坏掉了,破坏掉它又把你丢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可能做人,也可能到畜生道。所以它这个业力的牵动,让我们对未来充满着一种不安全感,这就是轮回。因为你不知道你来生要漂到哪里去?

所以流转三界中,何处是依怙?你找不到家的感觉,这就是轮回给你的痛苦。你不知道你死亡到来以后,你何去何从,你完全没办法做主。所以我们只是断恶修善,问题在哪里呢?就是说你可以保证你一时的快乐,但是你不能够彻底解决轮回的问题,你不能产生本质上的改变。本质上的改变在于真如的操作,谁能够掌握真如,谁就能够掌握轮回的反转。

这样讲好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创造很多很多的业力,当然我们也曾经受了很多的果报,所以因果的相续,是每一个人都有的。现在这个业力的问题,已经没办法去解决了,因为这个业太多了,现在的关键在哪里?就是说你要怎么去操控业力,你有两个选择:用自我来主导它,我们习惯性面对生命的时候,想要去主宰它,这就失去了真如的这个摩尼宝珠了。诸位,我们对生命只有两个选择,你想主宰它,你就必须放弃你的自在,你就不得自在;你想要自在,你就必须放弃对人生的主宰,你只有两种选择。我们必须放弃自我主导权,真如才会显现。

所以思考的改变,在佛教里面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因为你断恶修善这个共外道,其它的宗教,他也断恶修善,显不出佛教的殊胜。现在关键就是说:当你在三界,得一个果报的时候,你怎么面对它?你可以用你的心力来主宰你的生命。我要主导我的一切,让我今生活得快乐,可以!你会用你的第六意识的智慧,让你所有的善业表现出来,让你今生得到很大的成就感,但对不起,你付出了轮回的代价!我们讲过,只要你想要主宰人生,你就启动轮回的业力,你只有放弃了主导权,真如才会出现。

在《涅槃经》佛陀讲出一个譬喻说,说有一个富贵人家,有一天白天的时候,有一个打扮很庄严的女众来敲门,这富贵人家说:“你是谁啊”?她说:“我是功德天”。他说:“你能够给我什么呢”?“我可以给你种种的人生的财色名食睡,种种的快乐,让你今生活得非常殊胜快乐”。“唉呀”, 这个富贵人家说:“那我非常欢迎你”,把她请家里面来。到了晚上的时候又有一个女的来敲门,就长得极度的丑陋,这富贵人家说:“你是谁啊”?她说:“我是个黑暗”,他说:“你能干什么呢”?她说 :“我要把你所有的快乐通通破坏掉,我要给你种种的烦恼跟业障。”富贵人家说:“那我不欢迎你”。黑暗说:“不可以,你早上收了我姐姐,我是她妹妹,你吸收了快乐,你就必须吸收痛苦。”那么这富贵人家就拒绝了,就把她们姐妹都赶出去了。她们姐妹就到另外一个贫穷人家,这个贫穷人家呢,两个都收了。佛陀说这个富贵人家,是一个觉悟的菩萨,他成功的拒绝人生的快乐,所以他才能够拒绝人生的痛苦。那么这个贫穷人家是谁呢,就是生死凡夫。

诸位,当你要去追求快乐的时候,你要永远记得:你一定会付出代价的!而且你一定得不偿失。

轮回的快乐,给你的快乐太少,但是它对你的折磨太深太久。其实如果你想一想,你人生快乐的时间很短暂,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痛苦,但是为什么我们愿意轮回呢?因为我们老是记得好的那一块,我们老是记得生命给我们好的这一块,我们对它的爱取,永远停在我们心中的妄想执着。我们曾经有一些好的影像留在心中,然后就不断的攀缘它。所以我们很少人会看到生命的本质,你看看佛陀怎么解释轮回,他说譬如刀上的蜂蜜,不足一餐之美,而有割舌之患。其实你说刀锋上的蜂蜜,我们能够有多大的快乐呢?但是你舌头被割伤了,这个痛苦是长久的。

所以佛陀要我们放弃对轮回的主宰,你只要想主宰轮回,你想主宰你的生命,你来生就不可能往生。所有往生的人的条件,一定要把对人生的主宰先放弃。你不放下,你的人生就充满了业力,你的人生充满了业力,从你心中创造的佛号,也充满了业力,这个佛号不是往净土去的,是往娑婆世界去的。

所以我们现在只有两种选择,为什么富贵求道难,因为你福报越大的人,你越想主宰这个人生。你想我好不容易多生多劫积了这么多的善业,我前生辛辛苦苦的做义工,厕所没人扫我去扫,饭没人煮我去煮,欸,今生享受,该享受的时候了。所以越是富贵的时候,你越去主宰它,但是你的生死业力就越重。如果你想希望你临终的时候,绑住你的生死业力低一点,你现在就要慢慢放弃对人生的主宰。这个第七意识是很可怕的——恒审思量我相随,第八识不可怕。

诸位我们要现在我们要知道,临终的时候第八识现前,不要怕第八识。第八识有无量无边的业力,但是只要没有第七意识来主宰它,它不能串成生死轮回的力量。第八识之所以可怕,是它跟第七意识两个连在一起。如果你没有自我意识,第八识,有什么用呢?它是这个分散的业力嘛!但诸位,你千万不要让第八识跟自我结合在一起,第八识这种分散的片段业力,当它被第七意识的恒审思量,这种自我意识串起来的时候,那你不是它的对手,你肯定不是它的对手。

所以我们现在不是改变第八识,因为你现在已经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十年,去把无始劫所造的业忏干净,不可能。但是现在你要做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破坏第七意识的执我,不能让这种片段的业力,把它串成一种轮回的力量,这是我们要做的很重要关键。那么要阻止第七意识的活动,就必须放弃主宰。因为第七意识的根本就是想要主宰,它一直想要主宰第八识的业力,就是我空、法空的真如。

所以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放弃对今生的主宰,这个时候你生死的业力就全盘的停下来,全部的停下来,这个轮回的机器就慢慢慢慢停下来。我们过去的忏悔业障,只会让轮回的力量部分的消灭,但是你修无我观,使整个轮回的机器整个停下来。所以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这个对你生命是一个从根本上改变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摩尼宝珠——真如。

好,我们来看看《观心法要》怎么说。前面的这个理论是从真如的功德,那我们来看看真如的体性,我们把它念一遍:

【《观心法要》,于一切位,圣凡因果世出世间诸分位也,由真如不变随缘,故云于一切位,常如其性,由真如随缘不变,故一切位,常如其性,所谓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处生死而不染,证涅槃而非净,如水与冰同一湿性,岂凝然死定之谓哉。】

好,那么蕅益大师把这个思想再把它发挥出来,所以这个真如是于一切位,它表现在整个十法界的因果当中,就是四圣、六凡的因果当中,世出世间的因果当中都有真如的本体存在,叫于一切位。其实我们凡夫也有真如,只是我们呢,我们太想主宰人生,所以把真如让它隐而不显。

那么第一个,真如在哪里呢?在整个凡夫的世界,整个圣人的世界都有真如。只是圣人成功的把它显现出来,凡夫呢,因为喜欢掌控人生,就让真如产生了这个遮蔽的作用。那么真如是什么体性呢?常如其性,它是恒常的在因缘当中,保持它的不变的功德,故一切位常如其性。

所以总结:所谓在凡不减,在圣不增。

第一个,真如它不像我们的因缘果报,是变来变去的,你一下子做人、一下子做畜牲、一下子做饿鬼,给你一种不安全感。真如你得到以后,你就非常的有安全感,它永远不变化。

第二个它也没有增减,处生死而不染,证涅槃而非净,它没有垢净的概念,就像水跟冰,水是真如,冰就是因果。哪里是外道只是修无想定,想要去开显真如呢?一定要靠智慧的引导,去破除这种主宰的自我,才能够开显。

那么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

真如有两种概念:一种是理性的真如,一种是功德上的、修德上的真如。

唯识学强调的真如是修德,就是你要去修,你要去破坏这种自我的主宰,然后真如才会显现出来,你修行以后才有的真如,这第一个,从修德;第二个是本俱的,就是你不管修不修,你只要知道有这件事情,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就可以了。你知道你人生的因缘果报,本来是没有的,那么一念妄动才有因果的,那么这两种概念都很重要。

诸位,我们要先安住在理性的真如,再去追求功德上的真如。

为什么呢?因为你不安住在理性的根本空,你就去修对治空有什么缺点,我解释一下:

因为真如你去观的时候,第一个:你去观人生,第一个你接触到人生的相状,就唯识相,因为它是我们生命最表层的东西。那么这个相状,你一定要从相状里面观察它因缘所生,当体即空,无我无我所,然后再进入到里面的真如。所以我们在面对相状的时候,你怎么办?

那么凡夫跟二乘人对人生的相状,是走极端的。因为他们都认为相状是实际有。那么你不知道相状是本来没有的,只是如梦如幻的,你认为相状是真实有的,就会产生一种极端的态度。比方说凡夫看到相状的相续,就想做盲目的追求。因为你昨天是长成这个样子的,你今天也这个样子,因为你昨天的房子还在,今天也在,所以你假设它永远在,凡夫在这个相状的相续当中产生执取。那么二乘人用无常来观相状,产生极度的厌恶。

诸位,因缘的假相没有错,你也不能太排斥它,因为你刚开始在修,找真如的时候,要离相清净嘛。但是你找到真如以后,你要从空出假,你要借相修心,要庄严这个真如的时候,我们后面讲到菩提心,讲到往生的愿力,你都要借相状的,借佛道的相状,来上求佛道,借众生的相状,来启发你的大悲,这都要借众生相、佛道的相状。所以二乘人,他在找真如的过程当中,用极度的相状的毁灭,使令他偏空了。就是他的人生只能够从假入空,他不能从空出假,错损菩提了。诸位,当你站在一种本来清净的角度,来面对人生的时候,你面对相状的时候是一个温和的心态,你知道相状没有错,你只要不执着它就好了,问题在你自己,因果没有错。

障碍真如显现的是我们心中的执取,并不是外境。你今天在找真如的过程是很重要的,你的过程很重要。如果你用很严重的厌恶的心,厌离娑婆,可能会让你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这个地方问题很严重,你以后要回入娑婆很困难。如果你想走大乘的路线,你一定要记住双向思考,《法华经》的一佛乘的思想,当然你在修行的时候,你最好是一个整体的布局,你不能够说:唉呀,我先达到这个目标以后再说,小乘人就是这样,小乘人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用极度的无常观、苦谛观,把三界讲得一无是处,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好像所有的过失都是三界引起的,当然成功的激发他的出离心,但是以后惨了,他以后要付出代价,因为他的后半段很难走了,他后半段他要积功累德,真如找出来以后,你还要如是一心中,方便勤庄严,你要让真如不是只有清净的空性,你要去庄严它,用六度来庄严它的时候,你还要怎么样呢?回入娑婆度有情!

诸位,你厌离娑婆只是暂时的厌离,你不能产生永久的厌离的感觉,要不然你以后就很难走了。厌离娑婆是需要的,但是你用什么态度来厌离,那很重要,你最好不能够对未来产生后遗症。所以从《法华经》的思想,我们不同意用极端的方式,用毁灭的方式来离开三界,因为你以后回不来,你会产生一个不好的阴影。

我们再讲一次,三界没有错,错在我们想要掌控它,现在问题在哪里?你现在问题出在你自己的心的执取。所以当我们在找真如的时候,你要对治的是你心中的执取,而不是把所有的过失都归罪给三界的假相。讲清楚一点,第八识没错啊!你不能够把第七意识诃责,你连第八识也否定,第八识它转识成智,是大圆镜智,对不对?它是一种清净的法身。

所以你为什么要先安住在清净心,就是说你要观想,其实这些相状是如梦如幻的,它没有错,是你自己想要去掌控人生,所以你自己去召感轮回的,不是三界的果报有错,所以我们是叫做先离相。所以大乘佛法观一切法空,不坏因缘的假相,这个很重要。诸位,你只要用毁灭的方式,来毁灭这个相状去找到真如,你以后就惨了,你后半段很难走了,你把你的菩提道的后半段,这个路给截断了,你走上了小乘的道路。

所以大乘佛法是两条嘛,从假入空,最后你得从空出假,这个假就是假相。所以你安住在清净心的角度,你知道这个假相,它不会障碍你,是你要执着它,它才对你产生障碍。所以我们必须要站在一种理体的真如,去修空观,这叫对治观。对治什么呢?对治第几意识?用第六意识修观,对治第几意识?是了!对治第七意识。第八意识没错嘛,是吧?因果哪有错呢?你不能把所有的假相、因果,三界的因果全部否定,因为你以后还要回入娑婆嘛!你还记得吗?你当初发的愿,是吧?你把第八识的因果都否定了,那你以后回来怎么办呢?你这个心态就有障碍了。所以安住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人生,你对假相会比较中道,见相离相,勇敢的面对它。但是你只要不主宰它就好。这个是最高明的找到真如的方法,而且以后为你未来的从空出假,做了非常好的布局。

诸位,我劝大家我们在走佛法的时候,你一开始就走对。如果你急功好利,你为了快,你用那种偏激的手段,来处理人生的假相,你以后一定会后悔,一定后悔,而且来不及了。你看法华会上,小乘人用极度的角度远离三界以后,他回入娑婆,障碍重重,那个法执太重了。阿赖耶识释放假相没有错,错在第七意识。改变执着,不能改变假相,你只要放掉它就好,是你自己要去主宰它。

好,那么我们先把这个观念,先把它厘清。好,我们休息十分钟。

0:00 / 0:00
唯识学概要1
唯识学概要2
唯识学概要3
唯识学概要4
唯识学概要5
唯识学概要6
唯识学概要7
唯识学概要8
唯识学概要9
唯识学概要10
唯识学概要11
唯识学概要12
唯识学概要13
唯识学概要14
唯识学概要15
唯识学概要16
唯识学概要17
唯识学概要18
唯识学概要19
唯识学概要20
唯识学概要21
唯识学概要22
唯识学概要23
唯识学概要24
唯识学概要25
唯识学概要26
唯识学概要27
唯识学概要28
唯识学概要29
唯识学概要30
唯识学概要31
唯识学概要32
唯识学概要33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做好临命终时的准备

从唯识的角度来观察人生,我们知道唯识的整个生命的因...

觉得环境不好,为何不把你的心换一换呢

九种无为法:九无为说,穷生死蕴,就是深入地研究第八...

环境对阿赖耶识也是一个重要的主导因素

阿赖耶识熏习道理,当知亦尔。 阿赖耶识身为我们生命的...

三界万法种种境缘,实无心识外之别物

三界惟心,万法惟识二语,人能言之,触境逢缘,仍被境...

唯识中的「异熟能变」

那么在第八意识的左边,有一个【一变、二变、三变】。...

破舌识有自体

若因味生,识自为味,同于舌根,应不自尝,云何识知是...

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

【原文】 客曰:弟子复忆昔念佛时,遇一禅人教云,念佛...

修行从这几个角度下手,日子就会好过点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推荐】修行楞严,成就解脱

念《楞严经》,持《楞严咒》功德很大,能消除业障,增...

四种食

就是我们这个生命体要有营养,这个生命才能够住持下去...

佛法的重点在于智慧的观照

正确听闻佛法的三要素:专心、信心、恭敬心。 龙树菩萨...

修心养性的九大疗法

对待生活多一份宽容和理解,我们的生命中就会多一些阳...

【佛教词典】十二面观音

(菩萨)经轨无十二面观音,是志大士等之化现也。佛祖...

【佛教词典】三种同分

【三种同分】 p0180 大毗婆沙论十二卷八页云:同分有三...

何为普贤菩萨十大行愿

一者礼敬诸佛 礼者、身礼拜。敬者、语意恭敬。诸者、不...

皈依和受戒是一回事吗

皈依的对象是什么 皈依就是皈依三宝,也就是佛法僧。皈...

念佛人不可以有求取福报之心

何以世间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祗以念佛之人,无...

驴肉是这样来的

在我上下班的路上,有一处驴肉馆。几乎每到傍晚,门口...

智者大师的破魔方法

师初至佛陇,一日入坐,忽于后夜,大风拔木,雷震动山...

星云大师《幻想的毛病》

人,要有理想;有理想,才有目标,才能定宗旨,才能按...

净界法师:忏悔法门(2023)

(第一讲) 学人这一堂课,跟大家共同学习的内容是佛教...

惜福与培福

人们生活是依靠财产,对于已有的财产,就谨慎保守,好...

熄灭淫欲的简便方法

色欲祸害极其酷烈,从古到今,因此亡国败家、丧身绝嗣...

每一个刹那都是唯一的

有个小孩子,在读小学的时候,他的外祖母过世了。外祖...

临终昏迷助念还有作用吗

问: 临命终时被业力牵引而流转六道,这个业力是今生还...

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轮回相续

我们看总结。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整个轮回会相续呢? 汝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