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

净界法师  2023/03/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二十八讲)

好,那么我们接着来谈一谈净土法门跟圣道法门之间的结合。

净土宗的历代祖师,对于修学净土主要有两派的说法,有一派是强调三业专修,身口意专心的忆佛念佛就可以了,但这种祖师,从时代来说,都是偏比较早期的,唐朝的多一点,宋朝以后的祖师,尤其永明延寿大师,乃至于近代的蕅益大师,就强调圆修的思想,就是以净土宗为正行兼修圣道门。他的理由主要两个:第一个对你往生有帮助;第二个对你成佛有帮助。就是说你这句佛号除了忆佛念佛以外,你兼修大乘的菩提心跟空正见。那么在你生命当中会多出两种力量:第一个临命终的时候,多一个往生的推力,这个是短期的目标,对你往生有帮助;第二个你到极乐世界以后,你开始展开你的成佛之道的时候,你因地有加修空正见跟菩提心的人,你会来自第二种力量:就是成佛的力量,你修学的时候会比一般人顺利一点。

我们先谈谈来自于往生的力量。那么往生的力量,当然偏重在空性这一块。我们前面讲过,净土宗是有相行,它是从相状的观察,从相状的对比,对娑婆世界的杂染相、对极乐世界的清净相,产生强烈的对比,然后从相状里面借相修心,让你的心态变成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它的目的是这样子。

那么这个都是有相的,为什么要加修空性的无相,一种离相的智慧呢?它的目的就是:消除心中的地雷、消除心中的盲点。

我们解释一下:我们不是今生才有生命,我们的心是经过长时间无量无边的受生,然后才走到现在。我们这一念心,经历太多、感受太多。这样讲好了:我们每一次的生命,或多或少都有我们喜欢的人、事,有我们曾经追求过的人、事,当然诸行无常这些人事,已经觅之了不可得——因缘生因缘灭,但是它留在我们心中的影像还在,问题在这里。外在的相状已经没有了,我们曾经执取过很多相状,这些相状还摄持在我们的心中,这是一个很大的地雷。我们一个人到临终的时候,出现的相状都不是一般的相状,一定是你曾经特别喜欢它、特别厌恶它的相状,然后你生生世世这样子打滚过来到了现在,你可想而知,你心中累积了多少相状在你的心中。虽然我们的佛号很坚定,一句佛号信愿具足:我一定可以往生、我一定要往生!这个佛号就像车子一样,很坚定的走在路上,但是你千万不要碰到地雷。临命终的时候,万一你曾经熟悉的相状起来的时候,它是你的熟境界,因为你曾经在这个相状有很深的攀缘、很深的爱着,你对它是非常熟悉,这个时候你可能会心随相转,可能你会放弃了佛号,去被这个现状所牵动,非常有可能。

所以你今天不修空观,就夹带你心中的相状来提起佛号,你的往生充满了不确定。你不知道你那个佛号什么时候碰到地雷,你不知道。所以最好的方法:把心中的地雷清一清,就是修习空观,把你的心全部归零,把相状全部抖出来——“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所以你不断的告诉你自己:“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来就没有相状。我们不知道我们临命终会出现什么相状,对不对?但是你要给自己打预防针:就是这些相状跟你没关系,你的心本来没有相状,既然没有相状,你干嘛去惹这个相状?它跟你的心本来不相应嘛!本来无一物,你何必惹尘埃呢?

我再讲一次,这个相状会出现,临终的时候会出现一个人的相状、一个事情的相状、一个地方的相状,绝非偶然,绝非偶然!这个相状跟你的缘一定很深很深。如果你没有事先打预防针,你没有先脱相,没有先离相,你可能就会在这个相状上有所住,你的佛号就前功尽弃了,半途而废了。

所以你必须在临终之前,把心中的相状全部把它脱落:这个相状跟你是没有关系的,是你自己捏造出来的,你心中本来没有相状,本来清净,是你自己打妄想捏造出来的相状,因为这些事情早就过去了,是你的心中还没有过去,所以人生不堪回首。

你临终的时候,你很可能会看到很多很多你熟悉的相状,在阿弥陀佛到来之前,你最好是能够所有的相状都不住,走过去,最好是这样,你只要稍作停留,阿赖耶识的业力随时等着你,你只要一念妄动,完了!一定启动阿赖耶识的生死业力,前功尽弃,一念不生全体现,一念方动乌云遮。所以临终最怕的不是风动、幡动,最怕仁者心动。当然你要能够看到相状心不动,那你一定要有离相的智慧,就这样子。

所以你不修空观你就……除非你保证:我临终的时候,没有太多相状来诱惑我、来干扰我,你最好是这样子,但是这种机率不大,机率不大。因为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有的时候来得早,有时候来得晚,阿弥陀佛还没有现前,没有感应出来之前,你要独立的面对你很多妄想,这些可都不是一般的妄想。

诸位,临命终出的妄想,都是你特别因缘深的妄想,跟你平常打妄想不一样。你说平常的时候,我瓦斯忘了关了、忘了交水电费了……对不对?这个妄想,这个妄想临终不会出来,一定是你深层妄想会出来,深层的。

所以你要注意,如果你没有一套自我保护的功夫,这个相状会让你前功尽弃,一生在念佛堂里面所有的止观,可能会“一念差池全体残”,很可能!所以般若波罗蜜,它本身是保护你的心,不受到任何相状的干扰,因为你本来就没有相状,你不需要这种相状的。所以这个第一个:佛号要跟空性相应,就是让你的心跟相状保持距离,各走各的——这个相状是生灭的,我的心是真实的功德,各不相关,我的心本来就没有相状。这第一个:先造成一种离相的力量。

第二个:跟菩提心的结合。空性的智慧它对我们的帮助,多分来说是偏重在往生这一块,保护你的佛号不受到相状的干扰。菩提心就是一种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我们一个人不发菩提心,你只有一种情况,你为了你自己的问题,往生极乐世界,为了你自己。即便你往生了,你到了极乐世界,你后半段就很难走下去了,因为你因地栽培不够!你每一句佛号只有为你自己而发,所以你这个佛号,所有你念的佛号,到了净土以后功能全部消失掉。因为你因地种的佛号,这个车乘,它只有足够能量把你送到净土去,所以你后半段就没有你因地佛号的加持了,因为你所有的发心,都为了自己往生而已,你现在目标达到了,所有佛号的功能全部停止了。

如果你今天念佛,除了你自身的解脱,再把佛道放进去、再把众生放进去,这个佛号就不可思议!你到了净土以后,这个佛号的力量还在,还会继续的陪着你: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诸位,《楞严经》强调因地发心,你在因地的时候你用什么心态来念佛,会影响到这个佛号会给你多大的力量。你同样念佛,其实你可以把佛号的力量创造得更大嘛!你只要把两个东西放进去,除了你自身的解脱以外,你把佛道的因素放进去:我为了成佛而往生、我为了度众生而往生,你把这两个概念放进去就够了,这个佛号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它会不断的陪着你,上求佛道的时候,你在修无量三昧的时候,你会来自于弥陀本愿的加持,你回入娑婆的时候,除了你自己的菩提心以外,你还有弥陀本愿的摄受,佛号会一直陪你到成佛为止。

所以这个佛号到底在你的生命当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到底它是给你什么样的力量?跟你因地的发心是有关系的。所以你把空正见跟菩提心放到佛号里面去,对你有很大的加持力,除了前半段的往生以外,后半段的成佛有很大的帮助。

好,我们这个先讲到这里,就是总相的说明。这个地方有没有问题?就是一句佛号,如果你能够圆满结合空正见跟菩提心,对你的往生、对你的成佛,有很大的加持力,何乐而不为?你不用浪费太多时间,但是你会创造更有力量的佛号出来。好,请说。

[学员问]:师父,那个空正见,我们是要每次念佛的时候要先观修吗?还是说一直到临终的时候再修?

[师父答]:不是。它是这样:我们讲过修观的时候归修观,持名的时候归持名,是吧?当然你所有的观,一定要会归到佛号,所有的会归都必须要跟弥陀本愿摄受有关系——法法消归名号;那么圣道门是法法消归菩提心,是吧?当然就是说空正见,你如果觉得你思惟有问题,你就多听经嘛,每天听个三十分钟。听经它也是一种闻思,那么听完以后你每天思惟一下,这些是讲些什么道理,你每天把它复习一下,每天在心中,这个般若的智慧在心中转几次——转法轮嘛,请转法轮,你先在心中先转法轮。什么东西都是生转熟,都是从生疏而变成熟悉。你看你有些妄想打得很熟悉,对不对?因为什么?因为你每天打嘛!是吧。

[学员问]:那我们念佛之前,或者说甚至在观想这个弥陀功德之前,是不是要先观修一下菩提心?就是说这是每次专修的时候,都要这样做?

[师父答]:可以,可以观修菩提心、观修净土的功德,都可以,对。

[学员问]:这个也有时间比例吗?还就是您刚才讲的这个……

[师父答]:其实它是这样,净土宗有些人理观强,事修弱,有些人事修强理观弱,这是看根机。有些人他本身理观弱的人,他去观,他观不起来,多念佛还可以。所以这个人化的佛法,就你自己去操作,是吧?但是有些人他理观越强,他对往生的心越坚定,这个人很适合修理观,他佛号相对修的少,他事修少,那也没关系,但是大方向——理观事修,缺一不可!你可以有比例上的差别,但是你不能完全没有,你不能这个佛号完全没有理观,就是我说的空洞的佛号,这个佛号不晓得要去哪里?那糟了!那只好被业力的引导。你今天不引导,你不用愿力引导它,那对不起,阿赖耶识引导你这个佛号——随业流转!所以理观一定要有,比例?你自己去try:你是适合理观的人还是适合事修的人?事修的人就是佛号多念一点。

[学员问]:还有一个接着刚才的那个问题,有点没搞清楚,就是说这个苦行,不是可以消业障的吗?还是……

[师父答]:苦行啊?

[学员问]:苦行,对。

[师父答]:比方说什么?

[学员问]:比方说打坐的时候腿痛,是不是算苦行?

[师父答]:你请坐,请坐。你要是痛个十分钟五分钟,一下就撑过去了,那是ok;如果你一个小时都很痛,你就很难专注了,是吧?身安则道隆嘛!你刚开始,你今天培养一种善根,就是你很陌生的东西,是吧?就是说你本来就有一点困难了,然后你的外境的压力又过大——内忧外患。当然你已经这个佛号已经很坚定了——信愿!你用这个痛来当历练,那又是一回事了。其实什么东西都适可而止了,说实在,中道!苦行也好、乐修也好,适可而止了。好,请说。

[学员问]:师父慈悲,弟子有一个问题,刚才师父说,持名也谈过了,一个观想也谈过了,请师父介绍一下实相念佛。

[师父答]:你前面两句话说什么?前面两句。

[学员问]:持名跟观想。

[师父答]:哦,持名跟观想。

[学员问]:现在请师父解释一下实相念佛,可以吗?

[师父答]:实相念佛,我说实在的我不熟悉哩,我是持名念佛的,我觉得持名最简单扼要一点,实相念佛我不是很清楚,实相,对对对。我想在末法时代,其实我们看绝大部分的祖师,还是强调持名,因为你临命终的时候,音声是比较容易摄心。你可以有很多理观,但是你会归,最好会归到佛号的音声,它是你最能够抓得住的,你会归到一种实相的真理,这个道理啊,你临命终的时候,诸位,你本身就不是一个很好的状态,所以你必须要有一个音声来靠,所以我跟你讲听祖师的话很重要!现在我感觉呀:祖师讲的话,绝非偶然,都是他实际的经验。

你看净土宗的祖师,太前面的我们不谈了,后代的全部强调持名,没有一个例外,没有一个例外!慧远大师不谈了,善导大师已去,从二祖开始,全部强调持名,一定有道理。因为音声是最容易摄心的,所以临终的时候创造一个音声,用音声来安住、用音声来引导你,这个是最容易下手的。诸位,我们临命终已经很多问题,对不对?我们要找一个容易上路的东西,让自己先上去了。所以刚开始先不求圆满,先求成功很重要,就是成功率要很高的东西,才是很重要,稳妥,先求稳妥。好,请说。

[学员问]:请问师父,师父提到过持名念佛,用这个耳根摄受在临命终时。那刚刚也有师姐问到是观照、理观,这个厌离娑婆与一心向往这个极乐世界,可是师父提过这个《观无量寿经》的有位居士,以前他观一个,这个是形像,比较specific,就是月轮、佛像,那这两种持名与这个形像,用眼根来摄受这个力量是不是很强大,如果是这样为什么古德,尤其是汉传佛教,《观经》几乎是被忽略?我不知道我讲得有没有错?

[师父答]:是的,是的,你说的没错。

[学员问]:这里面一定有些因缘,那我个人觉得,那像有的宗派,如藏传,特别强调这个观像,这两种结合有什么利益?它一定有它的风险,刚刚师父也提过了执着,请师父开示,请师父慈悲,谢谢。

[师父答]:好,请坐。因为藏传佛教它是很强调观想,他观想不是靠耳根,我强调他是用心。他是看一个相状,比方说看落日,然后他观了以后,他眼睛打开看落日,然后眼睛闭起来,把你刚刚看的相状在心中现出来,直到这个相状,如镜现像,《观经》说的就像镜子现出影像,这么的清楚分明为止。就是你用眼睛取像,但是最后要把这个相状转成你心中的影像,你最后你心中的影像跟外在的影像,是一个东西,你就成功了,对不对?

那么藏传佛教它强调的是熏习,他必须要跟上师结缘,他必须要跟三宝结缘,他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上师,对不对?所以它强调一种善根的栽培;净土宗它强调临终的正念,临终是兵荒马乱、内忧外患,是吧?他整个成败就在临终的时候,所以他必须找一个临终在兵荒马乱、内忧外患的时候你的心最容易安住的东西,你平常的修习都是在佛堂,把冷气打开来,所有的外缘都卸掉,所以你是一种很身心安稳的情况来修习,你要观想什么,都no problem,是吧?但临终可不是这样子。

所以你平常你也可以兼修观想琉璃地、莲花观,平常都没问题,但是为什么一定要会归到佛号的音声呢?因为临终的时候你只有靠音声。我讲过,音声是所有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尘里面,你最容易掌握的一个所缘境,音声,最能够去catch ,最容易抓到,你的心最容易安住的一个所缘境。所以净土宗的操作重在临终的时候,它的稳妥性、安全性就变成是重点了。这就是音声为什么会被人家重视,因为临终的时候,操作起来特别稳当。它稳当,其它的所缘境,临终的时候,比方说观想、观像、观实相,都没有百分之百的稳当。所以你看念佛有四种:观想、观相、持名、观实相。持名,被历代祖师所重视,因为考虑到临终的问题。因为你养兵千日,用在一朝嘛,千念万念,为了临终这一念。你必须要有把握,你平常在佛堂的功夫,临终要提得起来,那只有靠音声嘛,稳妥。不是说持名的功德比实相功德大、比观想功德大,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它成功率高,它特别稳妥。

[学员问]:尊敬的师父慈悲,我们如何在临终之前,把我们所有心中的影像——地雷,全部都抖出来,然后去面对它。在它兵荒马乱之前,全部都去面对它?

[师父答]:你没办法把它抖出来啊,你只能够训练一套方法:当它出来的时候,你可以“无住”,你平常不可能把它整个逼出来,而且也没有需要把它逼出来。就是说这个影像本身是虚妄的,对不对?你自己捏造出来的,对不对?它不真实。你不可能平常把它抖出来,不可能,这个可遇不可求。它什么时候出来你也不知道,但是你要训练一套方法,当它出来的时候,你的心跟这个影像接触的时候,你可以无住!你要有这套方法。

[学员问]:那是不是像说我在拜佛的时候,然后有很多的影像出现的时候,我就不去理它?

[师父答]:对。除了你的所缘境以外,其它全部是妄想。当行门提起来的时候。所以佛号提起来的时候,行起解绝,所有的教理都要放下。

[学员问]:那如果说我有恶念出现的时候,我是不是要告诉我自己说:这不是真的。

[师父答]:对。如果它很粗重,来势汹汹,你非得对治它不可,那你就把佛号先放下,好好的去对治它一下,用理观、用一些各种观想,先把它调伏一下;如果它来的不严重,你连管都别管它,继续走下去就可以。

[学员问]:师父慈悲,您越说这个音声的重要,我就越发抖,因为我有一个毛病,我对于那个音声特别的敏感,譬如说我见一个人,他说话的那个声音,我听的觉得好,我就永远记住那个声音。那么这个问题就会出现在念佛方面,如果我在念佛的时候,假如旁边有一位同修,他的声音对我来讲很刺耳,或是我非常不喜欢,他这样就会影响到我,我要怎么改这个毛病呢?

[师父答]:所以你只能够听你的声音。我们在取声音的时候,是自念自听,很重要,一句弥陀念诵听!你的所缘境,只能够是你内心创造出来的声音,外来的声音是不能取的,你把它放下就好,就是你只能够听你自己创造的声音。

[学员问]:那也就是说将来我一定要创造一个机会,要自己单独的去走最后那一刻,不能有助念,或是我要先安排一下?

[师父答]:不是这个意思,不对。我说你要取你的声音,不是说你就必须排斥别人。别人会帮助你,一种助力,但是你不要跟他走就好,不一定要把所有的声音都停下来。我们念佛的时候可能有一百个声音,其它九十九个对你是no problem的,你听你的声音就好,但是你不一定要把九十九个都去掉,它对你会帮助的,但是你跟着你的声音走就好。

[学员问]:要专心听自己的声音。

[师父答]:听自己的声音。

[学员问]:不要听那个不喜欢的那个声音?

[师父答]:不是喜不喜欢,你别人的声音,不管喜欢不喜欢,所有的声音……只要不是你自己的创造声音,就是攀缘。

[学员问]:哦,就是攀缘?

[师父答]:对,你只能够听你的声音。

[学员问]:这句话我明白了,非常重要,谢谢。

[师父]:好,来我们来回答个别问题,有三个:

“请问师父,我们提起佛号的时候,为了避免夹带生死业力,是否平时要结合唯识的教义,先修无分别观的空观,再发菩提心,再求生净土更为稳妥?

是的,平常要先修空观,再修假观。理由是:因为我们的心是真妄和合。但是原则上,妄想的势力是强过善根的势力,而且善根都是比较深层的,妄想都是比较表层的,所以我们原则上,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第一念绝大部分都是妄想,第一念。我再讲一次,我们跟外境接触的时候,第一念都是不可相信的,第一念都要先否定。我们现在的功力只能够培养后知后觉,我们没办法先知先觉。你的如理作意往往是在第二念、第三念才会启动。所以先否定自己,再肯定自己,这个原则是对的。先把所有的想法先放下,再提起正念,因为你第一念的时候就把它肯定下去,你就很容易心随妄转。也就是说我们的心虽然真妄和合,但是表层的意思绝大部分都是妄想,善根都是比较深层的。所以你看我们为什么要先静坐?你心要静下来,你的善根才会提起来。所以我们对自己的想法、操作原则:先否定再肯定。一开始要先告诉你自己:不是这样子的,我的认知是不真实的,先否定自己。你要先放下它,你才有办法面对它、引导它;你一执着它,你就被它转走了。所以先修空观是对的,这个是对的。好,

我们再看第二个问题:

在唯识的教义中提到第七意识的转依:“极喜初心平等性,无功用行我恒摧”,表示我执在初地以上才能够摧毁。那么站在净土法门的立场,有志往生者对执着的立场,要做到什么条件?

我们有志于往生对于执取做到的条件就是断它的相续。不能断第一念,只能够断它的第二第三念,断它的相续——断相续心。就是这个你起颠倒执着的时候,你自己有一种自觉反省的力量,然后提起你的如理作意,把前面的执着把它破坏掉。你不可能一开始就不起执着,不可能。所以你只能够培养第二念,就是培养反制的力量——反制。你不可能不起执着,不可能,这做不到。我们下一堂课就讲到:资粮位的菩萨,不可能不起错乱的妄想,不可能!但是他有一种自我反省的力量,这第二个。

第三个(提问):

“净土法门在事修上,有不共其它法门的佛力加持,在古德的解释净土法门中有提到:一句佛号总摄一切六度万行,那我们应该如何解释?”

一句佛号的操作具足六度,那它必须跟你的空正见、菩提心的结合,就是你的心是圆满的。你看蕅益大师说:一句佛号提起来,放下身心世界,就是大布施;能够不起烦恼罪业,就是持戒;一句佛号提起来,安忍不动就是忍辱;一句佛号提起来,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就是精进;一句佛号提起来,摄心专注,不起散乱,这就是禅定;一句佛号提起来,如理观察,不起颠倒妄想,就是智慧。这个是理观的智慧了,你的心有到那个水平,它佛号就到那个水平。这样讲好了:这句佛号是万德洪名,它有无量的功德,但是这个佛号进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它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你准备得越好,佛号给你越多的东西。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把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全部启动起来,不是每一个人,你准备得不够,佛号只能够给你糖果。

所以净土宗它是二力法门,心力跟佛力的结合。做为佛陀他已经尽最大的努力,把佛号创造到最圆满的境界了,这个佛号已经是没有瑕疵了,它具足所有的功能:它可以给你安乐、可以给你解脱、可以给你菩提,它安乐道、解脱道、菩提道全部具足,但是你有本事把它启动,转成你的东西,那就看你的心理素质了。你的准备有多圆满,佛号就给你什么东西。所以你提高你的心理素质,这个理观就很重要了。同样一句佛号,三百个人打佛七,会产生三百个效果,这个叫做诸法因缘生。如果佛号进入三百个人心中,效果是一样的,那就糟了,那就诸法不是因缘生了,那叫他生——有一个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导一切,那就是外道法门。因缘就是你的内心的活动,你念头一动就是一个因缘。所以到底阿弥陀佛可以给我们什么,就是你自己的准备了,你准备到什么程度,佛陀就给你什么东西。这就是我们在念佛的时候,除了事修还要理观就是这样,你要提升你的心理的素质。

好,看大家有没有问题?我们今天把净土宗,做一个比较全面的讨论,包括净土的本宗、包括跟圣道的结合。我再讲几句话,念佛法门,第一个你的目标很重要。所有的修行,都先有目标再有过程,因为你的目标会决定你的法门的取舍。最重要就是说:你到底你是要在娑婆世界求增上生,还是到净土去了生脱死?这个没有对错。但是你目标确定了,你才知道你在有限的生命当中:什么是要先取来修行,什么你可以暂时放下。因为现实的问题是:寿命太短,法门太多,你不可能什么都想去修的。“法门无量誓愿学”,它是一种理想;现实的情况是:你必须要有所选择。先达成短期目标,再达到远程目标,所以确认你来生的目标,是净土宗最重要的关键。你第一个:你真的要往生,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你怎么往生?你有哪些因素是要去加进来的?这有几个方向是很重要的。好,最后一个问题。

[学员问]:师父慈悲,麻烦您,我以为就是往生净土的那个条件,就是要首先发菩提心,然后是一向专念,就是这两个是必须的条件。那您刚才有讲说,如果不发菩提心的话,往生到净土,以后的修行成佛的路上可能会有麻烦。

[师父答]:因为你不发菩提心,你就是自私的心态,两种而已嘛!

[学员问]:对,但是那不发菩提心,他不能往生净土吗?

[师父答]:对,是的,不容易往生,这是事实。因为你不发菩提心,你的心态就是为了离苦得乐,因为你求生净土,就很可能没有把圣道的因素放进去;而极乐世界,是安乐道跟解脱道的结合,所以你不发菩提心的人要注意喔,你很可能是为了要追求快乐到净土去,你这种心态是很容易跟诸天感应的,很容易的!因为你的心跟佛号接触的时候,你要的就是离苦得乐而已嘛,你的动机就是用这种动机来引导佛号了,你缺乏解脱道、缺乏菩提道的作意呀。

诸位,你要永远记住一个观念:佛陀可以为我们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但是有一件事情佛陀是不能做的——他没办法进入到你的内心世界,去改造你的内心,要注意这个观念。所以当你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对不起,佛陀不能给你很多的东西。佛陀不能够改变你的内心世界,所以只有你准备好的时候,阿弥陀佛的佛号,才能够发挥它最大的效果,你才有资格说你提起一句佛号,是无量光无量寿,你是准备好了你才有资格这样讲;你没有准备好,这个佛号对你来说,就是人天福报如此而已,跟你修布施、持戒、忍辱差不了太多。当然它的不同:这个佛号进去,你生生世世结下一个得度的因缘,从久远来说它是一个得度的因缘,但从来生来说,它显现不出来,因为你没有准备好,而这件事情,你的准备,是没有人可以帮你准备的。

好,那么我们净土就讨论到这一点。我们下次开始,把这个唯识的修行的位次:它从一个凡夫到成佛,它经过一个什么样的心路历程,我们把它做一个解释。

0:00 / 0:00
唯识学概要1
唯识学概要2
唯识学概要3
唯识学概要4
唯识学概要5
唯识学概要6
唯识学概要7
唯识学概要8
唯识学概要9
唯识学概要10
唯识学概要11
唯识学概要12
唯识学概要13
唯识学概要14
唯识学概要15
唯识学概要16
唯识学概要17
唯识学概要18
唯识学概要19
唯识学概要20
唯识学概要21
唯识学概要22
唯识学概要23
唯识学概要24
唯识学概要25
唯识学概要26
唯识学概要27
唯识学概要28
唯识学概要29
唯识学概要30
唯识学概要31
唯识学概要32
唯识学概要33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做好临命终时的准备

从唯识的角度来观察人生,我们知道唯识的整个生命的因...

觉得环境不好,为何不把你的心换一换呢

九种无为法:九无为说,穷生死蕴,就是深入地研究第八...

环境对阿赖耶识也是一个重要的主导因素

阿赖耶识熏习道理,当知亦尔。 阿赖耶识身为我们生命的...

三界万法种种境缘,实无心识外之别物

三界惟心,万法惟识二语,人能言之,触境逢缘,仍被境...

唯识中的「异熟能变」

那么在第八意识的左边,有一个【一变、二变、三变】。...

破舌识有自体

若因味生,识自为味,同于舌根,应不自尝,云何识知是...

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

【原文】 客曰:弟子复忆昔念佛时,遇一禅人教云,念佛...

修行从这几个角度下手,日子就会好过点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推荐】修行楞严,成就解脱

念《楞严经》,持《楞严咒》功德很大,能消除业障,增...

四种食

就是我们这个生命体要有营养,这个生命才能够住持下去...

佛法的重点在于智慧的观照

正确听闻佛法的三要素:专心、信心、恭敬心。 龙树菩萨...

修心养性的九大疗法

对待生活多一份宽容和理解,我们的生命中就会多一些阳...

【佛教词典】十二面观音

(菩萨)经轨无十二面观音,是志大士等之化现也。佛祖...

【佛教词典】三种同分

【三种同分】 p0180 大毗婆沙论十二卷八页云:同分有三...

何为普贤菩萨十大行愿

一者礼敬诸佛 礼者、身礼拜。敬者、语意恭敬。诸者、不...

皈依和受戒是一回事吗

皈依的对象是什么 皈依就是皈依三宝,也就是佛法僧。皈...

念佛人不可以有求取福报之心

何以世间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祗以念佛之人,无...

驴肉是这样来的

在我上下班的路上,有一处驴肉馆。几乎每到傍晚,门口...

智者大师的破魔方法

师初至佛陇,一日入坐,忽于后夜,大风拔木,雷震动山...

星云大师《幻想的毛病》

人,要有理想;有理想,才有目标,才能定宗旨,才能按...

净界法师:忏悔法门(2023)

(第一讲) 学人这一堂课,跟大家共同学习的内容是佛教...

惜福与培福

人们生活是依靠财产,对于已有的财产,就谨慎保守,好...

熄灭淫欲的简便方法

色欲祸害极其酷烈,从古到今,因此亡国败家、丧身绝嗣...

每一个刹那都是唯一的

有个小孩子,在读小学的时候,他的外祖母过世了。外祖...

临终昏迷助念还有作用吗

问: 临命终时被业力牵引而流转六道,这个业力是今生还...

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轮回相续

我们看总结。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整个轮回会相续呢? 汝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