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梦参老和尚:妙法莲华经

梦参老和尚  2021/11/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15讲

【世尊甚希有。难可得值遇。具无量功德。能救护一切。天人之大师。哀愍于世间。十方诸众生。普皆蒙饶益。我等所从来。五百万亿国。舍深禅定乐。为供养佛故。我等先世福。宫殿甚严饰。今以奉世尊。惟愿哀纳受。】这是十方的诸梵天王供养佛,供养完了说赞叹偈子,这一段我念的是赞叹偈颂,以偈颂来赞叹佛。这都是相同的,跟前头讲的相同的,以后还是相同的。十方梵王共同赞叹,过去的古佛,不是释迦牟尼。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惟愿世尊转于法轮。度脱众生。开涅縏道。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而说偈言。世雄两足尊。惟愿演说法。以大慈悲力。度苦恼众生。】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赞叹完了,请佛说法。他们的供养赞叹为了什么呢?为了请佛转法轮。大梵天王赞叹完了,“各作是言,惟愿世尊转于法轮,度脱众生”,让一切众生都能得到知道涅槃道。就是不生不灭法,请佛开示最上法。“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而说偈言,世雄两足尊”,佛为世间最大圣者。雄,就是咱们经常说大英雄、大豪杰,咱们称佛的大殿是大雄宝殿。这个雄不是世间雄,说法利益众生,福足慧足,也是称赞佛的。“惟愿演说法”,我们希望、愿望供养佛的目的,请佛说法。佛以大慈悲力,来度这些苦恼众生。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每一方的梵天来了,他们求法,佛都默然许之。没有说话,心里头答应他们。

【又诸比丘。东南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各自见宫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即各相诣。共议此事。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大悲。为诸梵众而说偈言。】这是东南方的。一方一方的梵天王,大梵天王所赞叹佛的都是相同的。赞叹语言词句上有点变化,义理都是一样,都想请佛说法供养。先供养,而后请佛说法。大通智胜如来的光明照到东南方的大梵天,这些大梵天王都共相的议论,说:这个光明哪来的?希有!讨论,就是议论。大梵天王集合一起议论。在大梵天王集中一起,有一大梵天王说;这个大梵天王叫大悲,天王的名号;对这些大梵众而说偈言,都以偈颂的体裁而说的。

【是事何因缘。而现如此相。我等诸宫殿。光明昔未有。为大德天生。为佛出世间。未曾见此相。当共一心求。过千万亿土。寻光共推之。多是佛出世。度脱苦众生。】“是事何因缘,而现如此相”,为什么我们这宫殿被这光明照耀的昔所未有,这种现相是什么现相?就是“我等诸宫殿,光明昔未有”。“为大德天生,为佛出世间”,一定有不可思议的有大功德圣者出现,就是佛出世间了才有这种现相,过去没有这种现相,我们大家应该一心去求。寻这个光过了千万亿那么多佛国土。一个佛国土,两个佛国土,千万亿那么些佛国土,寻这个光的来源,“寻光共推之”。“多是佛出世,度脱苦众生”,以这个光的光明照耀,我们感到最大的庆幸,有佛出现世间了。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西北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这跟人间不一样,大梵天王他走哪儿,他的房子都跟着他,所有的宫殿都跟着他。因为在空中。他来人间可不行,人间没有空地给他。宫殿随身,这是他的福报。每一方天王来都如是,不是一个两个,五百万亿那么多梵天、那么多天王。这是东南方的。“各以衣裓盛诸天华”,衣裓就是装花篮的架子,带着天华。从东南方往西北方推求,东南对着西北。见到大通智胜如来,见佛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着师子宝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还见到十六法王子请佛转法轮。这是佛未出家之前的,作国王的时候十六个王子。

【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尔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像此方须弥山那样子,并以供养佛的菩提树。还供养佛树,供养佛。以华供养完毕了,又把自己所住的宫殿,随身带的宫殿奉献给佛。宫殿都供给佛。还要表白,“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这是诸梵天王向佛表达的语言,请佛哀愍,可怜我们。饶益一切我等,让我们得到利益。因此我们供献宫殿给佛,请佛纳受。“尔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五百万亿天王一心,同声,用一个音声语言,赞叹佛。

【圣主天中王。迦陵频伽声。哀愍众生者。我等今敬礼。世尊甚希有。久远乃一现。一百八十劫。空过无有佛。三恶道充满。诸天众减少。今佛出于世。为众生作眼。世间所归趣。救护于一切。为众生之父。哀愍饶益者。我等宿福庆。今得值世尊。】

“圣主天中王,迦陵频伽声”,佛的音声最美妙了。“哀愍众生者”,佛是为了救度众生出现于世间的,因此我们礼敬佛、供养佛。因为佛出现于世间不是很容易得见到的,是希有的,很久很久乃一现。这个大家都能理解,释迦牟尼佛跟弥勒佛降生,佛跟佛之间时间认为很短,在我们感觉着是亿万年了。所以从南方来的这些大梵天王赞叹佛说,经过一百八十劫,空过无有佛。在这个世间一百八十劫,这个世界上没有佛出现。“三恶道充满”,地狱、饿鬼、畜生道,都是恶人,形容这个世间都是恶人。“诸天众减少”,如果恶道多了,人间的众生多了,天道自然就减少了。现在佛出现世间了,给人天作眼目,就是智慧,给人天作智慧眼,是一切世间所归仰的、所趣向的。佛能救护世间,为众生之父,哀愍饶益者。我等宿福庆,今得值世尊。我们过去生修得福德,才感到佛世间遇见佛。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惟愿世尊哀愍一切。转于法轮。度脱众生。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而说偈言。大圣转法轮。显示诸法相。度苦恼众生。令得大欢喜。众生闻此法。得道若生天。诸恶道减少。忍善者增益。】就是善人增多,恶人减少。请佛说法。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这跟前头一样的,心里允许他们,答应给他们说法。

【又诸比丘。南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各自见宫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南方的跟东南方的一样的,也如是。

【即各相诣。共议此事。以何因缘。我等宫殿有此光曜。而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妙法。为诸梵众而说偈言。】即各相诣,大家共聚在一起,商量这个光明来源的事。以何因缘,我等宫殿有此光曜。在这个大众中的大梵天王,名曰妙法,为诸梵众而说偈言,给其他的梵天天王。

【我等诸宫殿。光明甚威曜。此非无因缘。是相宜求之。过于百千劫。未曾见是相。为大德天生。为佛出世间。】“我等诸宫殿,光明甚威曜,此非无因缘,是相宜求之”,我们大家找找这个光明的因缘。“过于百千劫,未曾见是相”,我们经过百千劫这么长的时间,没有见到这个光明瑞相。“为大德天生,为佛出世间”,一定是佛出世间。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北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埸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北方推寻是相”,这同方来,只能向北方去找了。“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埸菩提树下”。光明哪来的?是大通智胜如来在菩提树下成道所放的光明。在佛的周围有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原来是十方的一切大众来请佛说法的。

【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尔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华供养已,以香华供养佛以后,同时又把宫殿供养给佛。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的宫殿,愿垂纳受。我们供献给佛的宫殿,请佛慈愍摄受。尔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世尊甚难见。破诸烦恼者。过百三十劫。今乃得一见。诸饥渴众生。以法雨充满。昔所未曾睹。无量智慧者。如优昙钵华。今日乃值遇。我等诸宫殿。蒙光故严饰。世尊大慈愍。惟愿垂纳受。】“世尊甚难见,破诸烦恼者”,唯佛与佛才能究竟破除一切众生的烦恼。我们这个世界没有佛的时候,已经过一百三十劫。“今乃得一见”,现在见佛出世了。“诸饥渴众生,以法雨充满,昔所未曾睹”,过去没见到。没见到什么?没见到佛。无量的智慧,就指佛说的。“如优昙钵华”,优昙钵华三千年一现人间,见佛比见优昙钵华时间长多了。现在值遇了。“我等诸宫殿,蒙光故严饰”,我们这个宫殿因为佛的光更加严饰了、更加庄严了。“世尊大慈愍,惟愿垂纳受”。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惟愿世尊转于法轮。令一切世间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皆获安隐而得度脱。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以偈颂曰。惟愿天人尊。转无上法轮。击于大法鼓。而吹大法螺。普雨大法雨。度无量众生。我等咸归请。当演深远音。】“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惟愿世尊转于法轮”,还是请佛说法,这相同的。“令一切世间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皆获安隐而得度脱”,同时一心以偈颂来赞。这些五百万亿天王一心,五百万亿大家一个心共同说的赞偈。请佛说甚深的法。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跟前头梵王请一样的,答应他们了。

【西南方乃至下方。亦复如是。】“西南方乃至下方”,这个说两方。本来是十方,这个西南方加下方两方,这个说两方。“亦复如是”,也作如是请。

【尔时上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皆悉自睹所止宫殿。光明威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尔时上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皆悉自睹”,十方这讲上下两方。他们所住的宫殿光明照耀,昔所未有,欢喜踊跃。

【即各相诣。共议此事。以何因缘。我等宫殿有斯光明。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尸弃。为诸梵众而说偈言。今以何因缘。我等诸宫殿。威德光明曜。严饰未曾有。如是之妙相。昔所未闻见。为大德天生。为佛出世间。】跟前头赞颂是一样的。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下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下方”,上方往下方推求。“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十方都如是。

【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处。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也是以偈赞叹佛。

【善哉见诸佛。救世之圣尊。能于三界狱。勉出诸众生。普智天人尊。哀愍群萌类。能开甘露门。广度于一切。于昔无量劫。空过无有佛世尊未出时。十方常闇瞑。三恶道增长。阿修罗亦盛。诸天众转减。死多堕恶道。不从佛闻法。常行不善事。色力及智慧。斯等皆减少。罪业因缘故。失乐及乐想。住于邪见法。不识善仪则。不蒙佛所化。常堕于恶道。佛为世间眼。久远时乃出。哀愍诸众生。故现于世间。超出成正觉。我等甚欣庆。及余一切众。喜叹未曾有。我等诸宫殿。蒙光故严饰。今以奉世尊。惟垂哀纳受。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善哉见诸佛,救世之圣尊,能于三界狱,勉出诸众生,普智天人尊,哀愍群萌类,能开甘露门,广度于一切,于昔无量劫,空过无有佛,世尊未出时,十方常闇瞑”,佛没出现,十方都在黑暗当中。“三恶道增长,阿修罗亦盛”,饿鬼身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增长。恶业多了,善业少了,一切天众减少了。修善的少,天众自然减少了。在人间死了之后,多堕于恶道,转入三恶道去。为什么?“不从佛闻法,常行不善事”,不闻法不知道修,都做恶业。做的是不善业,是恶业。“色力及智慧,斯等皆减少。罪业因缘故,失乐及乐想”,没有得乐果,连想乐果的心都少。“住于邪见法,不识善仪则。不蒙佛所化,常堕于恶道。佛为世间眼,久远时乃出。哀愍诸众生,故现于世间。超出成正觉,我等甚欣庆。及余一切众,喜叹未曾有”,欢喜、赞叹,因为见着光明,乃至见到佛。“我等诸宫殿,蒙光故严饰。今以奉世尊,惟垂哀纳受”,十方来的梵天都如是,都先供华,后供宫殿。“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求佛说法,闻法成道。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白佛言。惟愿世尊转于法轮。多所安隐。多所度脱。时诸梵天王而说偈言。世尊转法轮。击甘露法鼓。度苦恼众生。开示涅槃道。惟愿受我请。以大微妙音。哀愍而敷演。无量劫习法。】说佛法尔后我们去行,经过无量劫,修习佛说的教化法门。这是十方大梵天王向佛请求。除了以前的人间的,这说的都是大梵天。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受十方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请。即时三转十二行法轮。若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及余世间所不能转。谓是苦。是苦集。是苦灭。是苦灭道。】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受十方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请,即时三转十二行法轮”,这以下单讲。若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天,及余世间所不能转的,不能转就是不能说的。为什么不能说?我们不会说,唯佛与佛才能如是教化。“谓是苦”,一切世间都是苦。苦怎么来的?“是苦集”。那应当不集了?不召集,苦果就没有了。知苦断集。“是苦灭”,灭苦。怎么能灭呢?“是苦灭道”,修道,修道灭苦集,成就圣果。

这是说三转法轮于大千,讲讲三转。第一转,示现。佛给众生示现,让众生看一看,什么是苦因,什么是苦果,什么是灭,就是圣果;什么是道,修道成圣果。这是四谛法轮与大千,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集是世间的因果,道、灭是出世间的因果。佛示现,这是第一轮示现的,叫示法轮,示现苦集灭道。第二转,劝转。劝转就是佛转的法轮是劝众生信,信而后修,修能够证得道,这是劝转。此是苦,汝当知。此是集,汝当断。此是灭,汝当证。此是道,汝当修。劝修,这是第二转。第三转,证转。佛已自己证明。此是苦,我已知,不复更知。此是集,我已断,不复更断。此是灭,我已证,不复更证。此是道,我已修,不复更修也。佛用自身说苦集灭道我是证得来的,你们大家也如是修如是证。把自己学、自己修给他们证。这三个合起来,这叫三转法轮于大千,在这个三千大千世界转法轮。

佛示现苦集灭道之法,第一个跟你示相,看看吧!看看世间相,有乐吗?世间相全是苦相。苦相是什么性质呢?逼迫你,你受也得受,不受也得受。为什么?你有业。苦怎么来的?是你召感来的。初转法轮的时候,示相告诉你说:这是苦,苦是逼迫你,你解脱不了。咱们举一个病吧!生老病死苦,当你害病的时候,你只有找医生吃药。不见得,医生治病的,治不了命。苦,一定受苦。此是苦,是逼迫性,佛跟你说清楚了。劝你的修,苦的道理是什么?苦谛,谛是理,但是你在受的时候就是苦果。你懂得这个谛理了,示给你苦相了,这苦相是逼迫的。你想离苦,修谛呀!谛是理。初转的示相,示这个苦相。次转,就劝修了,劝你的。感到是苦,你为什么不断它呀?知道是苦,为什么不断它?这是次转。已经知道是苦了,你应当知道苦怎么来的,这是劝你转。佛说这个苦我是知道的了,我给你作证明,我已经知道苦了,苦真是苦,作证。集谛也分三转。每一谛都有三转。示相,此是集召感来的,召感性。你的苦果就是集来的,集是因,没有因怎么会感果!你为什么去召感它?你造业。这样给你作集,说我已知道苦是怎么来的,是我作业召感来的。

专讲苦,一个示相就是苦,示苦相。劝你修,你应该知道了,别再造业了,就应该修。我已经修成了,给你作证,苦断了。这个苦是苦果,怎么来的呢?是集来的。苦是果,找苦因,果是因因成就的。初转集的示相,集是召感的。当你受苦,一个苦果很多的因,不是一个因,集很多的因成就这个苦果。我想不受苦了,那就别造业了,应该修道了,就劝修。这是集的第二转,此是集,汝应断,别再召感了,别再造业了,断业。三转集,就是佛说我已经证得了,我可给你作证明。集,我已经断了。我把苦因断了,苦果没有了。苦集灭道,这是苦集。

怎么断的?为什么把因断了,再不受苦果了。先说果,后说因。世间相,先说因,后说果。这个是苦集灭道,把灭摆在前头。此是灭可证,已证得了灭,苦集没有了,可证性。这是初转灭谛。劝修,你怎么能灭得到呢?你修道,你一修就证得了。这是次转灭谛。三转,就是作证。佛跟你说,你应修,灭应断;我是断了灭了,我证得了,不再受苦果了,我修成道果。修道怎么修的呢?这个是先说果后说因。此是道,可修性;你可以修。我告诉你,可以修。做好事,断烦恼,证菩提。这是道,可以修道。修道就能断灭了。此是道,汝应修。这个道你应当如是修。道本身是可修性,你一修道就成了。三转,作证,我已经修成道了。这叫三转四谛,咱们经常说三转的苦集灭道。一转了,转就是转化。不造业就是修道。能止住业,得靠修道的力量。道修成了,苦灭了,苦集灭道的因果都没有了。

【及广说十二因缘法。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

佛又说广说十二因缘法。什么叫十二因缘呢?缘能住成,因能生起。因生假缘住成,所以你在人间受苦。由于无明缘行。无明是根本的迷惑,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这个老死里头夹到忧愁、悲苦、烦恼,忧悲苦恼都在这里头。这是十二因缘。我们要灭,把无明灭了就没有行了,无明灭就行灭。行要灭了,识就灭了。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识灭了,名色灭,一切世间相。名色灭了,六入灭。六入是根入于识,识入于根。六入灭了则触灭。互相接触,完了一个一个讲。触灭了,受灭。受灭了,爱灭。爱灭了,取灭。没有爱了,什么也不取。取灭了,则有灭。你不取了,一切不执着,一切法都没有了。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这叫十二因缘生灭的二种观法。

观你不知道的事,迷惑,不理解。那你依着学佛法,佛告诉你观无明,不让它糊里糊涂。用什么观无明?用智慧。心经上告诉我们用智慧,观自在菩萨他用智慧一照。甚深般若波罗蜜就是智慧,用智慧一照,这些个都空了,五蕴皆空。这个详细的咱们在二十五品讲,观音菩萨普门品,又出在法华经的二十五品。这叫十二因缘一个生起门、一个还灭门。无明缘行,这叫生起。无明灭则行灭,这叫还灭。这讲因缘法。没讲法华经前,先给大家讲性空缘起,含义就在这,这是此经主要的修行的方法。不过法华经不讲十二缘起了,但是这是根本,必须跟大家说一说。无明灭了,行就没有了。无明灭了,就不糊涂了,有智慧了。有智慧所行的,就断这一切迷惑所行的。一个是明白做的,一个是糊涂做的。用明白做的断糊涂做的,就这么个含义。所以你观十二因缘的生灭有两种观法,一个是生起,一个是还灭。我们过去的业是二种因生起的,一个是依无明,糊涂;糊涂做的事都是坏事;没有无明了,智慧所做的事都是好事。智慧做的是灭无明的。

行,无明缘行,无明跟行是过去的两种因。谁缘的行呢?识。咱们过去经常讲的八识,眼、耳、鼻、舌、身、意,加第七末那、第八阿赖耶,这都包括识里头。完了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对到外头的“色、声、香、味、触、法”,这个中间所生的叫识。没有识,没作用。眼根对着色尘,如果没有眼识来传介的话,没有分辨。眼根对着色,是白色的、红的、黄的,那个识去分别它。这叫十八处。合起来十八处,每样是六样,“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加上“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十八样。这是尘识对着色。色,就是有形有相的。“色、声、香、味、触、法”,都叫色。识对着色,六根对六识,根入于识,这叫六入。有六入的时候,这十二因果关系就产生了。过去的两因无明跟行,现在就成了五果了,有因必成果。这一个六入,六入是根入于色,识一分辨,起诸贪爱了。爱的就取,不爱就舍。这五果,六入就是果了。触,就是你所有造的业染的因缘,那你就受吧!因触而有受。受怎么来的呢?是爱来的,你贪爱,贪爱就能取到。爱、取、有,这是三个因。感的五果,六入、触、受。这是业染。现在的三个因,就是取、有、生。这是现在三因,那感未来的果,就是苦报,死。死了,还要生,死后又生。未来二果,生、死,生了一定死,死了一定受苦果。

十二因缘,无明是最根本的,咱们断惑断根本无明惑,经常讲所以你受生死轮转无明来的。无明跟行就是因,过去的因。过去的因,现在就受了苦报。在你十二因果的时候,过去、未来、现在三世的因果,现在是五果三因,未来的是二果。这个是十二因缘产生的生灭法,忧悲苦脑。这个本来是我们在小乘,在你最初学阿含经讲的,整部阿含经就是讲这些问题。

【佛于天人大众之中说是法时。六百万亿那由他人。以不受一切法故。而于诸漏心得解脱。皆得深妙禅定。三明六通。具八解脱。第二第三第四说法时千万亿恒河沙那由他等众生。亦以不受一切法故。而于诸漏心得解脱。从是已后。诸声闻众无量无边。不可称数。】

“佛于天人大众之中说是法时”,说四谛、十二因缘法时。“六百万亿那由他人”,闻法的有六百万亿那由他这么多人。“以不受一切法故”,不受一切法,没有因,就不受果了。“而于诸漏心得解脱”,不受就是不受漏法了。因为他深妙禅定,三明六通,具八解脱。这个前头都分别讲过了。说这个法的时候,千万亿恒河沙那由他的众生,亦以不受一切法故,而于诸漏心得解脱。从是已后,诸声闻众无量无边,不可称数。佛说法所得到的效果,有这么多人。不受者,就是不领纳前头那些惑业。不种那个因,没那个果。见一切法不贪恋,就断见惑;断见惑,就不受一切苦果。这是说初果。初果先断八十八使,断了见惑就不受了,得解脱了。不造业、不造惑了,那就不感果了。这个时候还没成阿罗汉,还在有学位。等他入到深定妙定了,再断思惑,那就真正解脱了。这不是法华经的含义,这是法华经所说的过程。

【尔时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而为沙弥。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养百千万亿诸佛。净修梵行。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而为沙弥”,这十六个王子都要跟佛学道出家。“诸根通利,智慧明了”,因为他过去善根非常深厚,一闻法就证得、就开悟。因为他们过去供养过百千万亿诸佛,修清净行。他们不是求小果的,他们是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闻法就六根清净,智慧明了。这就是本经要义,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一跟佛出家作沙弥,就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开了悟了。

【俱白佛言。世尊。是诸无量千万亿大德声闻。皆已成就。世尊亦当为我等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我等闻已。皆共修学。世尊。我等志愿如来知见。深心所念。佛自证知。】

他们向佛表白,“俱白佛言,世尊,是诸无量千万亿大德声闻,皆已成就”,说他们成就的小果,那些大德声闻断见思烦恼,证得了声闻缘觉。“世尊亦当为我等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你给他们说了四谛、十二因缘,说了因缘法,说四圣谛法,他们都成就了。但是我们不求这个,我们要求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我们要闻到这个法也能修习,也能成佛了。含义就是皆共修学。“世尊,我等志愿如来知见,深心所念,佛自证知”,佛,你都证得了。佛,你应当明了我们的心。十六法王子表达的,那些声闻成就,我们不希望,我们也不求,我们的志愿是如来的知见。

【尔时转轮圣王所将众中八万亿人。见十六王子出家。亦求出家。王即听许。】“尔时转轮圣王所将众中八万亿人”,这十六王子向佛说完了,这法会当中还有转轮圣王八万亿,都是转轮圣王。这是人间的王。前头说的那些都是大梵天王,没说人王。但是这个时候转轮圣王是人间的王,他看见十六王子出家,要求佛出家。这八万亿,王即听许,听许他们出家。因为这转轮圣王所带领的他的眷属,或者大臣,或者家里头的人,八万亿人,他们也要求出家,国王也允许了。

【尔时彼佛受沙弥请。过二万劫已。乃于四众之中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说是经已。十六沙弥。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皆共受持。讽诵通利。】

“尔时彼佛受沙弥请”,大通智胜如来受这个十六王子的请,他们都出家了作沙弥了。那还有八万亿也出家了,一同的请佛说法。这说的转大法轮。过了二万劫已,经过时间很长,经过好长时间呢?二万劫。一个劫有好长时间?仁贤劫千佛,这是一劫,在这一劫中千佛。释迦牟尼佛涅槃了,弥勒佛降生,这个时间好长?但这一劫,千佛就是仁贤劫。所以在过的时间很长的时间,这些人向佛请求,佛并不是当时说的,过了二万劫。“乃于四众之中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这才开始说法华经。佛说法华经,前头咱们说的那些都是善巧,现在才开始,他们才在请,佛现在答应他们给他们说。说“教菩萨法”,法华经是教菩萨法。“佛所护念”。佛一给他们说了法华经,“十六沙弥,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皆共受持,讽诵通利”。跟佛出家先说这十六王子,他们得到法之后,讽诵。讽是念,诵是背。不但依文能念,讽,离着文也能背。通利,就是背得很通畅。

【说是经时。十六菩萨沙弥。皆悉信受。声闻众中。亦有信解。其余众生千万亿种。皆生疑惑。】“说是经时”,在说法华经的时候。“十六菩萨沙弥,皆悉信受。声闻众中,亦有信解”,在声闻里头也有信大乘法的。咱们说华严经的时候,不是有五千比丘跟着文殊菩萨信大乘法了,也如是。此经也如是。

【佛说是经。于八千劫未曾休废。说是经已。即入静室。住于禅定八万四千劫。】佛说法华经说了八千劫。在说法即是入定,未曾休息,那是说了又说、说了又说、说了又说。“说是经已”,把法华经说完了,佛就到静室去了,住于禅定,入三昧。这一入定定了好长时间呢?八万四千劫。

【是时十六菩萨沙弥。知佛入室寂然禅定。各升法座。亦于八万四千劫。为四部众。广说分别妙法华经。一一皆度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示教利喜。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是时十六菩萨沙弥,知佛入室寂然禅定”,他们知道佛入了禅定去了,佛就没说法了。他们就说法了,“各升法座”,十六个大法师,法华的法师。佛入禅定八万四千劫,这十六菩萨沙弥说法说了八万四千劫。“为四部众,广说分别妙法华经”,这把莲华取消了,没讲譬喻。莲华是比方的意思,不要譬喻了,直接说经,妙法华经。他们说了法华经,有好多跟他们学的呢?每一个法王子就有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十六个,每一个都度了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恒河沙六百万亿,这个数字不是人间数字。同时他说了法华经,令这些众生都非常欢喜得大利益,同时都令他们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叫度。度了他们干什么?发了菩提心了,这么多发菩提心。每一位发菩提心,都希望将来成佛。发菩提心,行菩提道,证菩提果。一发了菩提心,就到彼岸了。咱们讲华严经很清楚,从发了菩提心,住在菩提心上,行菩提道。所以善财童子发了菩提心,就经过五十三个善知识,发了菩提心怎么样行菩萨道?那五十三个善知识教他行菩萨道。

【大通智胜佛过八万四千劫已。从三昧起。往诣法座安详而坐。普告大众。是十六菩萨沙弥。甚为希有。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养无量千万亿数诸佛。于诸佛所。常修梵行。受持佛智。开示众生。令入其中。】“大通智胜佛过八万四千劫已”,说完了法华经入定,定了八万四千劫。从三昧起,再到他说法的法座前安详而坐,普告大众。佛入了定是观察一切的,十六个菩萨沙弥说法,一切情况大通智胜佛清清楚楚。从定起来,来到道场,他就告大众,这十六个菩萨沙弥甚为希有,诸根通利,智慧明了,都得大自在、得大神通。他们不止在我座前闻法,他们过去供养千万亿数诸佛,说这十六王子过去供养了千万亿数诸佛。在以前的诸佛所常修梵行,修的都是清净梵行。受持佛智,开示众生,令一切众生都能入。入什么?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就佛果。入于其中。

【汝等皆当数数亲近而供养之。所以者何。若声闻辟支佛及诸菩萨。能信是十六菩萨所说经法。受持不毁者。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之慧。】“汝等皆当数数亲近而供养之”,以后你们就应当常时亲近这十六个沙弥菩萨。“所以者何”,为什么让你们常时亲近供养呢?若声闻、若辟支佛,及诸菩萨,这个声闻、辟支佛就专指缘觉,是二乘人。及诸菩萨。相信十六菩萨所说的经法,希望你们也能信十六菩萨所说的经法。能受持不毁者,能受持十六个王子所说的法。不毁,受持就是不毁的意思;经常不懈的,一定能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如来的智慧。

【佛告诸比丘。是十六菩萨。常乐说是妙法莲华经。一一菩萨。所化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世世所生。与菩萨俱。从其闻法。悉皆信解。以此因缘。得值四万亿诸佛世尊。于今不尽。】但是这十六个法王子演说都是法华经,这一点应当知道。十六法王子在佛入定的时候,他们说的都是演的妙法莲华经,分别说妙法莲华经,没说其他的经典。佛告诸比丘,是十六菩萨,常乐说是妙法莲华经。一一菩萨所化的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世世所生,与菩萨俱。从其闻法,闻了就信,信了就能理解。不但信,还能明白,还能理解。以是因缘,得值四万亿诸佛世尊,于今不尽。一直到现在没有尽的。咱们说的话,没完没了。干什么呢?诵法华经,听法华经,直至成佛。到成佛时候就了。

【诸比丘。我今语汝。彼佛弟子十六沙弥。今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十方国土现在说法。有无量百千万亿菩萨声闻以为眷属。其二沙弥东方作佛。一名阿閦。在欢喜国。二名须弥顶。东南方二佛。一名师子音。二名师子相。南方二佛。一名虚空住。二名常灭。西南方二佛。一名帝相。二名梵相。西方二佛。一名阿弥陀。二名度一切世间苦恼。西北方二佛。一名多摩罗跋旃檀香神通。二名须弥相。北方二佛。一名云自在。二名云自在王。东北方佛。名坏一切世间怖畏。第十六我释迦牟尼佛。于娑婆国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诸比丘,我今语汝”,我现在跟你们大家说。“彼佛弟子十六沙弥,今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们都成佛了。“于十方国土现在说法,有无量百千万亿菩萨声闻以为眷属”。其二沙弥东方作佛,一名阿閦,在东方,在欢喜国。二名须弥顶,第二名叫须弥顶佛。一名阿閦佛,二名须弥顶佛。东南方二佛,一名师子音,二名师子相。南方二佛,一名虚空住,二名常灭。西南方二佛,一名帝相,二名梵相。西方二佛,一名阿弥陀,二名度一切世间苦恼。在这你也知道阿弥陀佛的来源了,阿弥陀佛就是十六王子,也是闻法华经成佛的,你到极乐世界还是听阿弥陀佛跟你讲法华经。西北方二佛,一名多摩罗跋旃檀香神通,二名须弥相。北方二佛,一名云自在,二名云自在王。东北方佛,名坏一切世间怖畏。第十六,十六王子最后的,我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说法就说这就是我,在娑婆世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历史深远深远了。

【诸比丘。我等为沙弥时。各各教化无量百千万亿恒河沙等众生。从我闻法。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诸众生。于今有住声闻地者。我常教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人等。应以是法渐入佛道。所以者何。如来智慧。难信难解。】“此诸众生,于今有住声闻地者”,从释迦牟尼佛作沙弥说法的时候,就跟着他闻法。现在有的住在声闻地,我常教化他们。就是现在释迦牟尼佛授记这些比丘,是从那个时候就跟着佛教化,一直住在声闻地。是诸人等,应以是法渐入佛道。他们渐渐的就成佛了,真正发了菩提心。所以者何,如来智慧,难信难解。假使说咱们的历史,跟着佛的闻法,听到法华经。因为你过去都听过,那就时间长了。为什么?

【尔时所化无量恒河沙等众生者。汝等诸比丘。及我灭度后。未来世中声闻弟子是也。】佛在世时那帮弟子跟佛在灭后的这帮弟子,不要怀疑。在佛的末法弟子,这是四众,不是单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在末法能够受个三归的很难很难。因为在末法时候无法了,还能闻到法,还能入佛门,这是大凡胜小圣,一切佛所说的大心凡夫胜过小乘圣人,原因就在此。佛说在末法众生,能受个三归就很了不得了。若持五戒,持比丘、比丘尼戒的时候,那很难。就像蕅益大师说,在明朝时候,现在都好几百年了,七、八百年了,蕅益大师说南阎浮提能遇见五个清净比丘,来给作老师受戒的,他找不到。这是形容着末法众生能够闻到法华经的应该庆幸,都能入于涅槃。这是释迦牟尼佛说的。

【我灭度后。复有弟子。不闻是经。不知不觉菩萨所行。自于所得功德生灭度想。当入涅槃。我于余国作佛。更有异名。是人虽生灭度之想。入于涅槃。而于彼土求佛智慧。得闻是经。唯以佛乘而得灭度。更无余乘。除诸如来方便说法。】若能闻到佛说法华经的,入于一乘道的,极为希有。因为如来方便说的三乘道,小中大都是方便,其实没有三乘,那是佛方便说的。

【诸比丘。若如来自知涅槃时到。众又清净。信解坚固。了达空法。深入禅定。便集诸菩萨及声闻众。为说是经。世间无有二乘而得灭度。唯一佛乘得灭度耳。】“诸比丘,若如来自知涅槃时到”,佛知道自己要涅槃了,化缘已尽。“众又清净”,大众僧很清净。“信解坚固,了达空法”,佛的地位阶层都是看你了达空法入禅定的三千。佛要入涅槃的时候,就召集这些菩萨跟声闻大众,才给他说是经,才说法华经。到这个时候佛才开权显实,没有二乘可得灭度,唯一一佛乘得灭度耳。唯此一是实,余二则非真,余二都是方便。

【比丘当知。如来方便。深入众生之性。知其志乐小法。深着五欲。为是等故。说于涅槃。是人若闻。则便信受。】比丘当知,如来的方便。比丘应该知道,佛说小中大三乘法,那是方便。真实呢?让一切众生入众生之性。若有乐于小法的,还是着于五欲境界。为是等故,说于涅槃。是人若闻,则便信受。

【譬如五百由旬险难恶道。旷绝无人怖畏之处。若有多众欲过此道。至珍宝处。有一导师。聪慧明达。善知险道通塞之相。】佛说到这就打比方,譬如五百由旬这么长的道路。五百由旬,一由旬四十华里,四五两万万。险难恶道,没有人烟,是可怖畏之处,就是很恐怖的。若有多众欲过此道,至珍宝处。想经过这个道路,达到珍宝的地方,怎么办?得有人指导。有一导师,聪慧明达,他知道哪个地方好走,哪个地方不好走;哪个地方可以走,哪个地方通不过;善知险道通塞之相。

【将导众人。欲过此难。】他能领导这些人度过此难。

【所将人众。中路懈退。白导师言。我等疲极。而复怖畏。不能复进。前路犹远。今欲退还。】所带领跟他走的这些大众在半途而废,中途懈怠了,不想走了。走得时间太久了,我走不动了。跟这个导师说,我们等疲劳到极点了,疲劳到极点走不动了。不能复进,再往前走是走不动了。前头路还远着呢!现在我们想回去。退堕了!

【导师多诸方便。而作是念。此等可愍。云何舍大珍宝而欲退还。作是念已。以方便力于险道中。过三百由旬。化作一城。告众人言。汝等勿怖。莫得退还。今此大城。可于中止。随意所作。若入是城。快得安隐。若能前至宝所。亦可得去。】“导师多诸方便”,导师就想了,这怎么行呢?想个方便办法吧!这等人可悲愍,舍大珍宝而欲退还。作是念已,以方便力于险道中,过三百由旬,化作一城。就是化城,这品叫化城品。告众人言,汝等勿怖,不要退回去。前面有个大城,到那中间休息吧!可于中止,随意所作。若入是城,快得安隐。我们进得这个城里头就平安了,休息休息,以后再到宝所去。以后再到宝所,亦可得去。

【是时疲极之众。心大欢喜。叹未曾有。我等今者免斯恶道。快得安隐。于是众人前入化城。生已度想。生安隐想。】这时候劳疲至极的大众,心大欢喜,叹未曾有。我等今者免斯恶道,快得安隐。到化城就享受了。一进了化城就生安稳想,认为他已经得度了。实际上是化城。今天就讲到这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楞严经》与《法华经》的差别

我们讲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楞严经》是...

理观智慧所带动的六个阶段

这个理观的智慧所带动的有六个阶段。 一、理即佛。一切...

《法华经》对汉传佛教的六层意义

《法华经》对汉传佛教来讲,意义非常重大,它的重要性...

受持法华经,得往生净土之益

原文 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

《法华经》的羊车、鹿车、牛车各比喻什么

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

读诵《法华经》的24个理由

1. 看看《妙法莲华经》到底妙在哪里?智者大师光讲这个...

怎么才称得上「真佛子」

舍利弗尊者本来是认为三乘法门各走其道,彼此不能相通...

不可思议的《法华经》

从前,有一个和尚,他每天诵念一部法华经,从经上他得...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念佛要用真心来念

一九四零年,我们也是打佛七,慈舟老法师打佛七开示:...

梦参老和尚《用普贤十大愿念阿弥陀佛》

和尚慈悲,诸位执事慈悲,大众师父慈悲,请坐下。今天...

如何为病人临终之人造福回向

【 复次,普广! 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

助念一个不念佛不发愿的人,能生极乐世界吗

生极乐世界,咱们把它基本的条件掌握住,信心、发愿、...

【佛教词典】阿鸠罗加罗

(杂名)ākulakara,风名,译曰作乱。见大威德陀罗尼...

【佛教词典】随眠

(术语)于小乘有部之宗义,为烦恼之异名。于大乘唯识...

戒香

仙人山中,微风徐徐,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香味。在树...

为什么念佛会没有效呢

有人说念阿弥陀佛没有效,他肚子痛的时候念佛也一样痛...

贪欲如举债

佛陀游化到舍卫国,居住在胜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

观念念即住,觉妄妄皆真

观宗寺,除平常在讲课的时候,修一小时的止观外,每到...

不能分心太多

一个皈依佛门不久的小沙弥,近日有些心神不宁,他不仅...

慈悲语二十条

1.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2.福莫大于心善。 3.一点慈爱...

自私自利遭苦报

韦婆多是一个很爱说警告语的比丘尼,她为了满足自己的...

乞丐精进念佛往生

清朝松江一乞丐,未知名姓,住明星桥破屋,日面向市门...

违缘很多是不是学佛没加持力

平时总听人抱怨:我学了这么多年的佛,可违缘很多,是...

修了多劫的福报善根,才能得人身闻佛法

佛家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非常不容易,在...

净宗五祖少康大师一生的灵感奇事

少康大师(688 - 763)唐代高僧,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五代...

【推荐】燃身燃指供佛,不一定非烧不可

在好多大乘经典上,如《法华经》所说的舍身、燃身、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