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梦参老和尚:妙法莲华经

梦参老和尚  2021/11/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第10讲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

形容这个大长者的火宅,那是比喻,佛说欲界、色界、无色界没有一个安乐的地点;不安就是火宅充满了,如是火宅充满了苦难。这个我们大家都可以理解,现在我们所处在末法,这都是佛在世三千年之后的事了,你感觉这个世界现在是不是像火宅?那个时候还没有原子武器,现在一个原子武器能死多少万人,很可怖畏的。除了这一种,还有很多苦难充满其中,常有生老病死苦这种忧患,这个我们都感觉的,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子。要想脱离这苦难,那你就到极乐世界去吧!没这个苦难。但是那不是我们一般所能去得到的,你得修行。你怎么认识这个现在当时的,乃至于过去、未来的,这是指着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我们现在是人间,天上比我们好一点,但是他还流转生死,时而天上、时而人间、时而地狱不定的,都在火宅之中。

【如来已离。三界火宅。寂然闲居。安处林野。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而今此处。多诸患难。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唯佛一人离火宅,拿大长者配合诸子来说的。如来是离开三界了,离开这个火宅了,住的地方在定慧之中,这叫闲居。这个林野不是现在咱们这个林野,比方的意思,安处林野,安处没有灾害的地点。就像形容着净土,佛住的是常寂光净土,在净土当中说唯有佛能居到净土,唯佛一人居净土,那个是指常寂光净土说的。真正一点灾难的没有,只有常寂光净土。现在这个欲界、色界、无色界“皆是我有”,佛的口气,三界都是我的,那三界之中众生都是我的子,但是这个地方这么不好。这个地方不好,我要救护他们。谁能救护他们呢?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虽复教诏。而不信受。于诸欲染。贪着深故。】众生执着贪着不舍,但是救度的人不多,唯我一人能为救护,佛说只有我才能救护我这些诸子,就像大长者一样的,拿大长者来形容。我虽然救度他们,但是他不信受,我也就度不了。“于诸欲染,贪着深故”,在这五欲境界染得太深了不能出离。

【以是方便。为说三乘。令诸众生。知三界苦。开示演说。出世间道。是诸子等。若心决定。具足三明。及六神通。有得缘觉。不退菩萨。】

因此没有办法,我才以方便为说三乘。在救度这些众生的方式方法当中,不能为说佛一乘,只能够假方便善巧,令诸众生让他知道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苦难,给那们开示演说怎么样离开这苦难,就是出世间道。受教育者,形容他的诸子,若他心肯受教育决定了,能够得到三明六通。三明,就是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六通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这个漏尽可不是真正漏尽,这是二乘人阿罗汉,演方便道,说的是二乘法,让他能得到三明六通。这是不究竟的三乘法。有的能得到阿罗汉果的,有的得到缘觉的,有的得到菩萨,三乘法。

【汝舍利弗。我为众生。以此譬喻。说一佛乘。汝等若能。信受是语。一切皆当。成得佛道。是乘微妙。清净第一。于诸世间。为无有上。佛所悦可。一切众生所应称赞。供养礼拜。无量亿千。诸力解脱。禅定智慧。及佛余法。得如是乘。令诸子等。日夜劫数。常得游戏。与诸菩萨。及声闻众。乘此宝乘。直至道场。以是因缘。十方谛求。更无余乘。除佛方便。】

“汝舍利弗”,佛就跟舍利弗说。“汝舍利弗,我为众生,以此譬喻”,这是方便,为了众生的究竟,假这个长者火宅比喻。“说一佛乘”,说一乘法。乘者是运载的意思,能够乘这一乘把你运载到不生不死,纯乐,没有苦。“乘此宝车,直至道场”。道场是行道之场、说道之场,这个是证道之场,直至成到佛果。因为以这种因缘,十方谛求,更无余乘,除佛方便,因此唯说一乘法。但是唯说一乘法人家不信,所以佛就假以方便。所以佛出世说法四十年,都说的方便道。说法华经的时候,已经四十年了,佛才开始演说法华经。这是真实的,都能够成佛。

“告舍利弗,汝诸人等”,佛说你们这些受我教化的弟子,我都把你们看成是我的儿子。“皆是吾子,我则是父”,配合前头的比喻,我是长者,这火宅之中所有受苦受难的都是我的儿子。这是形容词。“汝等若能,信受是语”,你们若能信我的话,信了佛的话就能成佛道。若能信我的话,皆当成得佛道。成佛道,就是一乘法。现在要演说的法华经,这是一乘法。这个法是非常微妙、清净第一,在世间上没有超出此法的。这是佛所悦可的,佛所赞叹的。我既然如是赞叹,一切众生皆应称赞,所有的众生都应赞叹此法。此法是什么法?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让一切众生都能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就是此法。假使一切众生能够接受、欢喜、领纳、供养、礼拜,无量亿千,诸力解脱。但是要经过很长时间,无量亿劫,能够得佛的神力,能够得解脱自在,能够得到禅定智慧。除此之外,佛还有余法,也是方便善巧引入一乘之法,余法。八万四千法门,都可以入佛道。

“令诸子等,日夜劫数,常得游戏”,离开苦得乐了,都得到智慧了,都得到解脱了,那你游戏吧!就像那些诸子在火宅中出来,得了三车,再不受苦难了。这个时候闻到佛所教授的法,有的得到菩萨乘,有的得到声闻乘。菩萨乘就是大白牛车,三车就是前头形容羊车、鹿车、牛车,都能够达到佛的道场。这个道场作为选佛场,都能够成佛。“以是因缘,十方谛求,更无余乘,除佛方便”。在十方去求法的话,“十方谛求”就是求谛,到十方去找真理。求什么呢?求谛。谛是什么?真理,就是一佛乘。除此一是实,余二则非真,更没有余乘;除佛的方便善巧。善巧不是究竟的,佛所说的三乘那是善巧,不是真实。让我们一切众生都审实而求,这是唯一无二的。

【告舍利弗。汝诸人等。皆是吾子。我则是父。汝等累劫。众苦所烧。我皆济拔。令出三界。我虽先说。汝等灭度。但尽生死。而实不灭。今所应作。唯佛智慧。若有菩萨。于是众中。能一心听。诸佛实法。诸佛世尊。虽以方便。所化众生。皆是菩萨。】

说到这,佛又告诉舍利弗,“汝诸人等”,我把你们怎么样看的?把你们当成我的儿子,“皆是吾子,我则是父”。跟前头那个比喻大长者是佛,火宅中受苦难的那些是他的儿子。但是在火宅中他的儿子不知道受苦难,他一再跟他们说火宅无安。现在我们一切众生在三界当中,他并不认为苦难。他求出离吗?不求出离,形容一切众生在苦难当中而不知道是苦难。于是佛就教导,经无量劫,时间很长的,一切众生都被苦难所烧,佛都在救拔,让一切众生出三界。

“我虽先说,汝等灭度”,我以前也是许可的,说你们现在都得到灭度了,都了生死了。佛在这四十年当中示现的,都说的方便二乘法。到现在四十年之后才开权显实,才跟我们说你们以前证得的那个不究竟,不是真正出离。我以前所说的那些灭度不是真实的,但是能了生死,而实际达不到成佛,而实不是真正的灭度。“今所应作,唯佛智慧”,现在我才跟你们说的是真实法,唯是一乘,是佛的智慧,不说二乘了。若有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大菩萨,“于是众中”,在这个现时的法会当中,学法华经的当中,能够一心听,真诚的信仰。听什么?诸佛实法。唯此一是实,余二则非真,现在四十年开权显实了。这里所化的没有其他乘的众生,皆是菩萨。

【若人小智。深着爱欲。为此等故。说于苦谛。众生心喜。得未曾有。佛说苦谛。真实无异。若有众生。不知苦本。深着苦因。不能暂舍。为是等故。方便说道。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灭尽诸苦。名第三谛。为灭谛故。修行于道。离诸苦缚。名得解脱。】

过去那个小智小慧的人,他执着爱欲。二乘人虽然断了爱欲,他还执法。执法也是爱欲,爱欲法,深着爱欲,就是不能信受一乘法。小智慧有障碍,不能信受一乘法,所以以前就方便道,不是圆实之法,给他们说苦谛,让他们认得苦,说于苦谛。这是三乘救度众生最小最小的方便善巧,以苦谛为初门。谛是理,只是讲苦的道理,为什么要受苦,就叫苦谛。但是说这小法的时候,众生心里很欢喜,他认为未曾有,从来没闻过这法,他不知道这是受苦。像咱们看吃喝玩乐,只有我们信佛的人,佛说这是苦。他在吃喝玩乐的时候,他认为是苦吗?他并没认为是苦。搞贪瞋痴,他不认为苦,他认为是正当的。吃喝玩乐,其实那是苦,只有佛才给他说明了。但是众生把佛说的小乘法,三乘最小的当成是真实的,众生心欢喜,也认为未曾有。

佛说的苦谛是不错,是讲这个道理,为什么要受苦?这是世间因果,说的是因果法,苦集灭道。在说小乘法的时候也是真实的,没有小怎么能向大呢?小的当时蕴含着有出离义,从小向大,真正出离。小乘法是初步出离。因为众生不知道是苦,经常在苦难当中。生老病死谁都知道是苦,在病的时候才知道病是苦。为什么生病?找找病的原因。病从口入,人吃五谷杂粮一定要生病。但是这是果,因呢?不知道了。所以佛讲的是因,要知道一切苦的根本。先断因,因断了,苦果就没有了。但是众生深执着苦因,苦果上他怕了,在因上他不怕。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等他受苦的时候,他知道了。没受苦,他不知道。在苦果上知道了,那你别造因了,但是还造因。我们人人都知道生老病死,但是不想个防老的方法。为什么老了很苦?因为年轻时候保养一下,别享乐享过头了。享过头了,老了就不行了,那苦就多了。所以要知道苦因。断因,苦果就没有了。

佛以前说的这个法,小乘法是这个含义,让他舍因不受苦了。舍苦的因,不受苦果。但是知道苦的因不舍,那苦果当然要受。这苦果是怎么来的?贪欲为本。你把贪欲断了,苦就没有依靠了,那就止苦了。苦就没所依止,就止苦了,就把苦都灭尽了。知苦断集,就是灭集的因。慕灭修道,四谛的第三谛,明白了,明白什么?把苦谛灭了。怎么灭?修道,修道断苦。修什么道?灭,灭苦,修行于道。知苦断集慕灭修道。道者,就是你的行为。你不贪着五欲,就证得离欲的果。离开这些苦,得到理。明白苦的道理了,断了苦,在苦上就解脱了。把虚妄的、假的离开就解脱了,不为苦所缠缚。知苦断集慕灭修道,道成了就解脱了。把这虚妄的快乐,那不是快乐,那是苦的因,你知道了把它离开,离开解脱了,苦就束缚你不到了,不为苦所束缚。

【是人于何。而得解脱。但离虚妄。名为解脱。其实未得。一切解脱。佛说是人。未实灭度。斯人未得。无上道故。我意不欲令至灭度。我为法王。于法自在。安隐众生。故现于世。】

佛只是说这一种法,不是一切解脱。若真正解脱了,一切无作。无作,不作因,一切因不作,一切果都没有,那真正解脱了。一切法你不执着,无相。无作、无相,为什么无作无相?空的,证空理。初步证得空理,知道一切法都是空的,假相。不是死了什么都没有了,因果宛然。你造的罪,作的那个因,你还得受。我断了苦,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成了!成了一半,还有生灭的细惑你没断,细微的生死念念,前念是生,后念是死,念念的生死。把念也断了,那才是无上道。

佛跟舍利弗说,我的意思不是让你们到半截就完了,是让你们成佛的。不是你们证得阿罗汉果,这个解脱不是究竟的,有阶层的。佛跟舍利弗说我为法王,我得法自在,在法自在。王者是自在义,于法自在。一切法无执着,无作、无相、无愿,一切都没有,这是真正空理,这是大乘教义。安隐众生,是为了这个出现于世间的。你那个根没断,什么根没断?小乘有苦集灭道,大乘也有苦集灭道,那是根。所以说大乘法,佛的本心本意是让一切众生都得到解脱。现在你只是分段生死,不是大般涅槃。因为你还未得到一切解脱,还不能成为本心。

【汝舍利弗。我此法印。为欲利益。世间故说。在所游方。勿妄宣传。】如来说这无上的法音,为什么不说,给他说世间的法音?因为那时候众生不能承受。所以佛跟舍利佛说,说方便法,不说一乘法。说与不说什么缘因?还是为了利益世间。经没成熟,所以不说。一说,五千退席。没这五千人才说。那五千人还在场,佛还是不说,说了他不信,生毁谤。佛向舍利弗解释,为什么四十多年没说?缘不成熟,这里头因很杂。现在要说了,杂因没有了,不听的已经走了。这是说、不说的缘因。

【若有闻者。随喜顶受。当知是人。阿鞞跋致。若有信受。此经法者。是人已曾。见过去佛。恭敬供养。亦闻是法。若人有能。信汝所说。则为见我。亦见于汝。及比丘僧。并诸菩萨。斯法华经。为深智说。浅识闻之。迷惑不解。一切声闻。及辟支佛。于此经中。力所不及。】

现在法会当中,我要说了都能够顶戴、都能够随喜。虽然是我说了你们没成佛,你也再不退转了,“当知是人,阿鞞跋致”。大家读阿弥陀经,生到极乐世界去了就是阿鞞跋致,不管他成没成,位不退了,到极乐世界不再流转生死了。阿鞞跋致,这个大家知道吧?“若有信受,此经法者”,以前的都不说了,现在佛对舍利弗说,若有人能够信此法华经,不但信,还能受。信是心里头信仰了,尔后还不舍,照着法华经上的义理去领受。信是一回事,受又是一回事。信受合起来,不但信受,还能受持。此经法者,就是此法华经。这个人见过去佛。他能够闻到法华经,而且信受的,过去一定见过佛。含义说就是见到我,法华经说见到我释迦牟尼。因为舍利弗过去跟佛无量无量生,这千二百个人都是佛无量无亿生教化的,所以能恭敬供养闻是法者都能信,信汝所说。你去弘法所说的法华经,把你闻的法华经说,人家能信受。同时则为见我,还见到释迦牟尼了。见经如见佛。现在能见到法华经、听闻法华经、信仰法华经、供养恭敬法华经,则为见我。

“亦见于汝”,这个汝字是指舍利弗说的。“及比丘僧,并诸菩萨,斯法华经,为深智说。浅识闻之,迷惑不解”。法华经不是给一般众生说的,给有深智慧的人说。浅的他不信,迷惑不解。不明了如来的含义,叫迷惑不解。“一切声闻,及辟支佛,于此经中,力所不及”,就是没有这个智慧,没那个力量,做不了这件事。

【汝舍利弗。尚于此经。以信得入。况余声闻。其余声闻。信佛语故。随顺此经。非己智分。】“汝舍利弗,尚于此经,以信得入”,你舍利弗能够信法华经,才能入法华经,才能开佛知见。“况余声闻”,舍利弗是在声闻当中智慧第一,你只能信心而已。那其余的声闻呢?“其余声闻,信佛语故”,听到法华经没离席、没谤毁,就是信佛说的话。“随顺此经,非己智分”,这是佛的神力加持,不是他自己的智慧。这个里头就含说,佛跟舍利弗说我常时说法华经,过去也在说,你不信,你也没听到;未来也如是,我常在灵鹫山说法华经,我也没有入灭。众生见也见不到、闻也闻不到,为什么?入不到了,没有甚深的福德闻不到法华经。因此我们现在在这个地方大家学习法华经,相信!佛的神力加持。不然大家也不会学习法华经,学也学不到,没有这种因缘。无经,无法,无说,无听。没有说者,没有听者,没有经书,没有法。

【又舍利弗。憍慢懈怠。计我见者。莫说此经。凡夫浅识。深着五欲。闻不能解。亦勿为说。若人不信。毁谤此经。则断一切。世间佛种。】“又舍利弗,憍慢懈怠,计我见者,莫说此经”,告诉舍利弗,那些憍慢的人、懈怠的人、我见很深的人,不要给他们说法华经。“凡夫浅识,深着五欲”,他能信吗?“闻不能解,亦勿为说”,他听了白听,听完了没有进入,不信。不但不信,他要毁谤。不信,就是毁谤。“若人不信,毁谤此经”,为什么叫你不说呢?假使你要说了,他不信,毁谤,佛种永断,断佛种子,则断一切世间的佛种。

【或复颦蹙。而怀疑惑。汝当听说。此人罪报。若佛在世。若灭度后。其有诽谤。如斯经典。见有读诵。书持经者。轻贱憎嫉。而怀结恨。】

“或复颦蹙”,形容我不高兴,对于那些众生你给他说法华经,他一起怀疑心谤毁了;谤毁了,他下地狱,增加我利生的烦恼。“汝当听说,此人罪报”,这人是有罪的,业障很深重的。我们经常听人说业障深重。或者佛在世,或者佛灭度,凡是毁谤此经典的,“如斯经典,见有读诵,书持经者,经贱憎嫉,而怀结恨”,看见人家读法华经的,他就跟人结仇一样的。这种恶行有十四种过。第一种憍慢,这类人都是憍慢的、贡高我慢的,感觉自己了不起的。第二种是懈怠,没有精进心。第三种计我,执着我执着的很深。第四种浅识,没有知识,知识很浅薄。第五种贪着五欲。第六种不解,不解佛的深义,不解法华经。第七种不信。第八种颦蹙,颦蹙就是皱眉头不高兴的意思。第九种疑惑。第十种毁谤,光以上这些不算,他还要毁谤。第十一种轻善,轻慢、懈怠。第十二种憎善,看见人家做好事做善事他憎嫌。第十三种嫉善。第十四种恨善。他自己不做好事,看见人家做好事做善事,或者信经拜经,他去轻慢人家、憎恨人家、嫉妒人家。

【此人罪报。汝今复听。其人命终。入阿鼻狱。具足一劫。劫尽更生。如是展转。至无数劫。】“此人罪报,汝今复听”。为什么不让你说?说了,他有这些心来嫉妒障碍,那他就受大罪了。此人罪报,你听听,我再给你说他们的罪报。佛叫舍利弗注意听一听,让舍利弗不要随便说法华经。“其人命终,入阿鼻狱”,住好长时间?一劫。劫尽了,更生,生了又住地狱,“如是展转,至无数劫”。

【从地狱出。当堕畜生。若狗野干。其形颔瘦。黧黮疥癞。人所触娆。又复为人。之所恶贱。常困饥渴。骨肉枯竭。生受楚毒。死被瓦石。断佛种故。受斯罪报。若作馲驼。或生驴中。身常负重。加诸杖捶。但念水草。余无所知。谤斯经故。获罪如是。有作野干。来入聚落。身体疥癞。又无一目。为诸童子。之所打掷。受诸苦痛。或时致死。于此死已。更受蟒身。其形长大。五百由旬。聋騃无足。宛转腹行。为诸小虫。之所咂食。昼夜受苦。无有休息。谤斯经故。获罪如是。】

从地狱出来,又堕到畜生道。“若狗野干,其形颔瘦。黧黮疥癞,人所触娆”,人都讨厌他,不跟他接近。或者脱离畜生,为人了。劫难受够为人了,极恶劣,极下贱,在人中人家都讨厌他、嫌恶他,作为下贱人。常没有饮食吃,“常困饥渴,骨肉枯竭”。这都不要解了,随文字就明白了。“生受楚毒,死被瓦石”,或者房子倒了,或者石头把他砸死了。这种是断佛种性,专指谤毁法华经的断佛种性,受这种罪报。“若作馲驼,或生驴中,身常负重”,终日驮重东西,那摇驴的赶脚的还打它。“但念水草,余无所知”,这是马、牛、骆驼,一生都是驮运。它脑袋里头没别的想法,就是念水念草,余无所知,其他的智慧一点都没有。若谤此法华经者,得罪如是。得了罪,受后报了,就是这个样子。

“有作野干,来入聚落,身体疥癞”,又瞎了一只眼睛,“又无一目”。小孩子看见这些东西打掷,拿石头打,或戏弄它,受诸苦痛,因此死亡。死后又变了蟒身,“其形长大,五百由旬”。五百由旬形容很大很大的,大到什么程度呢?在二次大战的时候滇缅公路,大家可能知道,一个团人起码有两千吧!一营五百,一团大概有两千人。经过这个山的时候,经过腾冲过去,没到仰光,一个大山里头,这一团人中间要吃饭的时候,找块平地,没有,架锅烧饭不可能。找来找去看见一个大蟒(不知道是蟒),这块很平整,又很柔软,就在这蟒身上架上锅就烧饭了。这一烧就厉害了,这蟒一痛,就一窜一翻,把这整个一个团给翻到山下去了。我那时候看见小报登着,我说有这么大的蟒!才知道是在蟒身上架火烧饭。你们说,这个蟒有好大!这是形容词。我举这个例子,就是形容堕到这种的业障就非常重了,它要吃好多东西吧?哪有东西给它吃?常时挨饿,更受莽身。“聋騃无足,宛转腹行”,蛇、长虫、蟒没有脚。蛇藏百脚,你照它脚才出来,它是腹行动物。但是它混身有小虫子吃它,都吃这个蟒。这个蟒昼夜受苦,没有休息。苦不断,昼夜受苦。受这么大苦,变大蟒,什么恶果感的?谤斯经故。谤了法华经,经过轮转,地狱出来,变畜生道,获罪就是这样子。

【若得为人。诸根闇钝。矬陋癫躄。盲聋背伛。有所言说。人不信受。口气常臭。魑魅所著。贫穷下贱。为人所使。多病痟瘦。无所依怙。虽亲附人。人不在意。若有所得。寻复忘失。若修医道。顺方治病。更增他疾。或复致死。若自有病。无人救疗。设服良药。而复增剧。若他反逆。抄劫窃盗。如是等罪。横罹其殃。】

畜生道受完了,“若得为人”,又转身为人了。“诸根闇钝”,眼耳鼻舌身意没有一根是利的,闇钝。“矬陋癫躄,盲聋背伛,有所言说,人不信受”,他说话人家都不爱听,没人理他。“口气常臭”,口里臭得很。经常为鬼魅所著。贫穷下贱,总给人做使唤人。“多病痟瘦,无所依怙。虽亲附人,人不在意”,没谁理他,就是没人重视他。“若有所得”,得点饮食,得点财物,或者人家教给他叫他做点什么事,得了就忘了、得了就忘了。或者你让他念书,他也没有智慧。无论什么得不到。“若修医道,顺方治病,更增他疾”,如果是给人家治病当医生,不但治不好,愈治愈坏。“设服良药,而复增剧”,明明是好药,治病药,他吃了病不但不好,还加剧。“若他反逆,抄劫窃盗”,或者他要报复人类,抄劫窃盗。“如是等罪,横罹其殃”,还要再受害、再受报。

【如斯罪人。永不见佛。众圣之王。说法教化。如斯罪人。常生难处。狂聋心乱。永不闻法。于无数劫。如恒河沙。生辄聋哑。诸根不具。】“如斯罪人,永不见佛”,这种人永远见不到佛,当然也闻不到法了。“众圣之王,说法教化”,诸佛的教化,教化不到他头上,他得不到教化。为什么?“如斯罪人,常生难处”,八难,永远见不到佛。心里头是狂的,就是心里有病,有风,有狂。聋、心乱,永远闻不到佛法。不要说一乘,小乘也闻不到。“于无数劫,如恒河沙,生辄聋哑,诸根不具”,就是六根不全。

【常处地狱。如游园观。在余恶道。如己舍宅。驼驴猪狗。是其行处。谤斯经故。获罪如是。】“常处地狱”,出来又回去了、出来又回去了。“如游园观”,就像人家游园林似的,人家在那快乐,他是在地狱受罪。或者在其他的恶道。“如己舍宅,驼驴猪狗”,那就变骆驼、驴子,变猪,变狗,这是他轮转的行处。“谤斯经故,获罪如是”,佛说是谤了法华经所得到的罪过就是这些。

【若得为人。聋盲喑哑。贫穷诸衰。以自庄严。水肿干痟。疥癞痈疽。如是等病。以为衣服。身常臭处。垢秽不净。深着我见。增益瞋恚。淫欲炽盛。不择禽兽。谤斯经故。获罪如是。告舍利弗。谤斯经者。若说其罪。穷劫不尽。以是因缘。我故语汝。无智人中。莫说此经。】

“若得为人,聋盲喑哑,贫穷诸衰”,这就是他的庄严,“以自庄严”。做一个人,“水肿干痟”,害这些病是一般人不害的,害水肿病,害干痟病,害疥癞痈疽。“如是等病,以为衣服”,没有衣服穿,就害这些病。“身常臭处”,他闻着臭是香,专找那腐臭的东西。“垢秽不净,深着我见,增益瞋恚。淫欲炽盛,不择禽兽。谤斯经故,获罪如是”。佛又告诉舍利弗,“佛告舍利弗,谤斯经者”,谤法华经的。“若说其罪,穷劫不尽”,尽无量劫也说不完谤此经所受的果报。又翻过来说,若称扬赞叹这个经,那就反过来了,常受圣报。佛说到这里,跟舍利弗说,没有智慧的人,你千万不能跟他说此经。“无智人中,莫说此经”,你说经一定得有选择。

【若有利根。智慧明了。多闻强识。求佛道者。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若人曾见。亿百千佛。植诸善本。深心坚固。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若有利根,智慧明了,多闻强识,求佛道者,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若人曾见,亿百千佛”,过去承事了百亿千亿诸佛,种的善根深厚,“植诸善本,深心坚固,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这个问题我常这样想过,这是经的这一面,你对所闻法的人不是机,你给他说,那个闻法的人就受这些报。他这报怎么来的?是你说来的,你给他说这些经,他谤毁。这是一方面,对讲经的法师,特别是讲法华经的法师,你要对这些人,他有一个谤毁的、两个谤毁的,这个罪过你也有了,你不当说而说。在这个经佛没说另一面。另一面,假使有人请法,你不说,那你下无间地狱,就是吝法。你怎么来权衡?那不是法师的罪过了,说也要下地狱,不说也要下地狱,那怎么办?我们学法学错了?不是这样理解。下头佛说的,对于说法者你要注意。若有利根,智慧明了,多闻强识,求佛道者,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说法华经。或者那个人见了百千亿佛,善根深厚,深心坚固,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这样乃可给他说法华经。

【若人精进。常修慈心。不惜身命。乃可为说。若人恭敬。无有异心。离诸凡愚。独处山泽。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若人精进,常修慈心,不惜身命,乃可为说”,给这样的人法华经。“若人恭敬,无有异心,离诸凡愚,独处山泽,不贪五欲,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又舍利弗。若见有人。舍恶知识。亲近善友。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若见佛子。持戒清洁。如净明珠。求大乘经。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这是可说的,当机的。

【若人无瞋。质直柔软。常愍一切。恭敬诸佛。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复有佛子。于大众中。以清净心。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说法无碍。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若人无瞋,质直柔软”。质直柔软形容恭敬三宝,恭敬佛、恭敬法、恭敬僧,一点什么瞋怨都没有,心地质直。常时怜愍一切众生,恭敬诸佛。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复有佛子,于大众中,以清净心,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说法无碍,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若有比丘。为一切智。四方求法。合掌顶受。但乐受持。大乘经典。乃至不受。余经一偈。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如人至心。求佛舍利。如是求经。得已顶受。其人不复。志求余经。亦未曾念。外道典籍。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若有比丘,为一切智,四方求法,合掌顶受,但乐受持,大乘经典;乃至不受,余经一偈”。专诵法华、行法华,别的经他都不一定受。“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如人至心,求佛舍利,如是求经,得已顶受。其人不复,志求余经,专求法华。亦未曾念,外道典籍”。这个更重要了,专求法华经,不念外道典籍。“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告舍利弗。我说是相。求佛道者。穷劫不尽。如是等人。则能信解。汝当为说。妙法华经。】“告舍利弗,我说是相”,我说这些个可说的跟不可说的,你要有智慧分辨。“求佛道者,穷劫不尽”,这些人能够信解。汝当为说,妙法华莲华经。

这段佛嘱咐舍利弗,有的可以说,有的人不要给他讲法华经。讲了,如果是那种错机的小乘人,他不但不信解,而且有大麻烦了,他就造了大业了。究竟什么样人算能信法华经的、能学法华经的?现在咱们就讲信解品,法华经第四品信解品。他的根机也不是上上乘的,也不是大乘,但是也不是一般小乘,中根的人能够领悟。这有个偈颂,“痴哉贫子远辞亲”,愚痴的,没有富贵,很贫穷的,又没有父亲母亲,远辞亲。干什么?“除粪执劳乐食贫”,除大粪,给人家掏粪。执劳,知道劳苦,但是很贫穷。同时“不向家中求玩品,何期意外获奇珍”,凡是珍玩宝贝他都不爱,也没有希望求。“亲闻四谛宁知伪”,这样子闻到四谛法,他又怎么能知道这个法不是真实的呢?“教说三空佐认真”,三空:人空、法空、人法俱空,这是按三法说的。因此“本具如来之法藏,灵光独露脱根尘”。这形容下头讲一个贫子,长者用他掏大粪。长者想把家业都给他,他听着把他吓坏了,他就跑了,不敢要。这是衣里明珠,他身上就穿着无价宝,这是形容词。这是信解品的大义。因为最初他不信,长者假方便譬喻,要把宝珠传给他,这是这品的大义。

【尔时慧命须菩提。摩诃迦栴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从佛所闻未曾有法。世尊授舍利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发希有心。欢喜踊跃。即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一心合掌。曲躬恭敬。瞻仰尊颜。】

须菩提、摩诃迦栴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等,这是佛的大弟子。听到法华经,听到佛给舍利弗授记了,他们都羡慕,领会佛这种意思,理解佛的意思了。这个是如何信解法华经,一个劝生信;光信不行,还得明白它的道理。信法华经了,还得了解法华经它是什么道理。光信,你不去做行吗?要去做,你得先明了怎么做。听了法华经就成佛了?你还得去修行,信解行证!同时此经是开佛知见,怎么样才能开佛知见?佛把知见显示给我们什么是佛的知见,你也理解到了才开佛的知见。开悟了,那就从显示开悟。理解了,真正的开悟就真正的理解了。这才能证,有悟才能证。钝根的人,他信是信了,他不理解。那他也得有福报,没福报能信吗?利根,但是他邪知邪见,他不是佛的知见。他虽然理解,但是他不信入,他不相信他能成佛。你跟学法相、学唯识的,舍利弗这千二百人都学戒律的,你说法华经他听不进去。

没智慧吗?那五千退席的弟子证得阿罗汉果的,分段生死了了,他听到佛一说法华经,他退席了,他听都不听你的。怎么样来理解?但是他正知正见。说他钝,是根据法华说他钝。佛说舍利弗,舍利弗信了,他不理解,现在他还没有入佛知见,只生欢喜,还得深信理解。信而不解,你还入不了法华。钝根的。利根的呢?他理解了。理解,他又不信。钝根的正见,利根的邪见。利根的正见,根又利,又信又解。钝根也有邪见。利根的邪见,钝根的邪见。钝根邪见,他也不信,他也不解。钝根的正见,信而不解。利根的正见,有信有解,不但信,而且明白。这是根机,每个人闻法的根机,他有利根的、有钝根的,有业障深的、也有业障浅的。说法是普遍的说,悟的有前有后,悟者不同,就是根机不同。如来说法说得很久了,四十年了,有的弟子是在座的完全闻到的,有的弟子没有闻到的,虽然佛没说法华经,像说方等大乘经典也含着有法华义,不过不明显,那他不能领会。像舍利弗去问维摩诘居士问病问吉,文殊师利菩萨跟维摩长者互相的问答,那些阿罗汉在旁边听到,不知道人家两人说的是什么事;不知道话,领悟不到。根有利钝,信解有深有浅,大小教义各个不同。每部经都有些个怀疑者,都有些个问的,因此这个信解品很重要。

“尔时慧命须菩提”,这不是舍利弗了,当机众是须菩提了。“摩诃迦栴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他们今天听到佛所说的闻所未闻,是未曾有法。但是佛给舍利弗授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他们这些人都没授。须菩提证得空理最深,解空第一,空慧第一。金刚经是须菩提为主的,请问的,他也是智慧第一,但是佛说般若以须菩提为主的。他们这些人听到给舍利弗授记了,他们也发起希有心,欢喜踊跃。没有生障碍,没有生嫉妒,但是他生欢喜心。整整衣服,从他座位起来,偏袒右肩,右膝着地,一心合掌,曲躬恭敬,瞻仰世尊。没说,心有所求,发了希有心。舍利弗跟他们一般都是同道的,佛现在给舍利弗授记了,他们佛都没有说。

【而白佛言。我等居僧之首。年并朽迈。自谓已得涅槃无所堪任。不复进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白佛言”,他向佛说。“我等居僧之首”,我们这几个人都是千二百五十人之首。但是说法四十多年,都老了,“年并朽迈”,年老气衰。但是我们认为已经满足了,为啥呢?得了涅槃再无所求了,也不求进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段意思就是说我们出家这么久,成道也这么久,僧腊高了,都是上座了,是不是要改小向大呢?老都老了,述说着用不着再求什么了。僧腊既高,学得差不多了,不求了。但是现在见着佛给舍利弗一授记,心里动摇了。一个是居僧首,第二是已经年迈了,第三个是我们已经证得涅槃果了,好像什么都满足了。

【世尊往昔说法既久。我时在座。身体疲懈。但念空无相无作。于菩萨法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心不喜乐。所以者何。世尊令我等出于三界。得涅槃证。又今我等年已朽迈。于佛教化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生一念好乐之心。】

“世尊往昔说法既久,我时在座”,我们都在跟前。佛说四十年法,我们身都在座,感觉闻的听的也疲劳了,精进不起来了,“身体疲懈”。思念什么?念空、无相、无作,这三种我们也证得了。这是二乘无相无作。于菩萨法那种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我们不喜欢,“心不喜乐”,对菩萨法不喜乐。顿入空门,成就道业,一切法没自性,因缘和合而生的,因缘别离了就灭了,这叫空门。这些他们表白他们于法已经得到自在,空了!半边,他不利益众生了。利益众生做什么?根本是空的,他不知道不空一面。这是第一个。无相门,空、无相,无相就是一切法空,男女的相,一切事物的相,诸法无相。一切差别是相,现在没有差别了,我们看一切法,因此而无相。一相、异相、同相都不可得,因为无相了。无愿,他们绝不发菩萨愿,行菩萨道。无愿,因为无所求,无欲了,无欲所以才无愿。离了差别相就无相,不做生死的业,也没有生死的业,无果报可言,他得自在了,还愿什么?无愿。证得三自在。

“所以者何,世尊令我等出于三界,得涅槃证”。世尊教授我们的法,我们也都得到了,证得涅槃了。况且年纪已经朽迈,于佛教化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生一念好乐之心。一点的欣乐心都没有,就是不行菩萨道,就是这个含义。今天讲到这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怎么才称得上「真佛子」

舍利弗尊者本来是认为三乘法门各走其道,彼此不能相通...

《法华经》对汉传佛教的六层意义

《法华经》对汉传佛教来讲,意义非常重大,它的重要性...

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

《法华经》把佛陀的智慧分成权法妙、实法妙,权实不二...

【推荐】《法华经》的殊胜功德利益

01、《法华经如来神力品》云∶诸佛神力,如是无量无边...

所有的法门都是成佛的资粮

其实从佛的角度,没有人天乘、二乘,只有成佛之道,只...

受持法华经,得往生净土之益

原文 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

不可思议的《法华经》

从前,有一个和尚,他每天诵念一部法华经,从经上他得...

读诵《法华经》的24个理由

1. 看看《妙法莲华经》到底妙在哪里?智者大师光讲这个...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佛菩萨天天都在跟前,是我们不能够理解

无著菩萨在印度的时候,修弥勒菩萨慈心观。他在山里坐...

念《地藏经》想要去做坏事,这是不保护你的

你要依照《地藏经》的意思去修行。有些人念《地藏经》...

醒的时候能做主,在梦中你能不能做主

梦想,这个好懂,大家可能都理解。如果要拿它来形容我...

为亡者做功德,比烧纸钱更有用

【其后家内婢生一子,未满三日而乃言说。稽首悲泣,告...

【佛教词典】无依

(术语)如言无著,谓虽接于万境而一无所依也。是之谓...

【佛教词典】白足阿练

(杂语)即白足和尚。法苑珠林谓之白足阿练。...

修行重在断除贪嗔痴三毒

贪、嗔、痴是三毒,能毒害我们的法身,杀害我们的慧命...

不吃鸡肉的7个理由

1、鸡比狗和猫更聪明 最近已有几份研究显示鸡其实是十...

念佛是以净想转染想

【原文】 今果能以妄想心转为念佛,则念念断烦恼。若念...

为了生存,有的人就不择手段

人原本都是有良知的,但是为了求生存,必须竞争;为了...

出家人的钵都有哪些讲究呢

钵为比丘六物之一,又称钵多罗、钵和兰等,为如法之食...

你事业会成功吗

母亲对我谈起小时候的情形:过年时家中都备有糖果,你...

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

善意可贵,不要伤了好人的心

故事发生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个小城。 一个风雪飘飞的...

临命终时贪心是不可取的

若心中见识小,舍不得赈灾,亦须分与女儿、孙媳、孙女...

圣严法师《平安的人间》

自序 法鼓山推动「建设人间净土」的社会运动,是以心...

布施供养是存钱的最佳方法

一说到供养,首先想到的是初一、十五,许多寺庙都有给...

学佛可以不求生极乐世界吗

我们经常说我们的业障重,其实我们的业障还不重,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