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界法师:佛法修学概要

净界法师  2023/03/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四十一讲)

期中座谈(五)

我们这堂课是课程的研讨。研讨的重点偏重在四谛跟?二因缘,也顺便研讨前面的人天乘。今天的研讨主题,我们简单地说明一下。

从净土宗的角度,我们培养一种净土的善根,忆佛念佛,但忆佛念佛在平常的时候可能问题不大,如果说忆佛念佛的功夫要在临终表现出来,这个地方就会牵涉到一个障碍的问题了。

为什么我们平常念佛不见得会有障碍,到临终会有障碍呢?因为临终的时候,阿赖耶识要脱离你的身体,也就是说阿赖耶识的门要关之前,它会有一种算帐的功能,它会把业力先表现出来。我们平常阿赖耶识的门是打开的,所以你丢什么好的坏的,它都吸收下来,但是它不会马上把业力释放出来。

问题是到临终的时候,当阿赖耶识的门要关之前,它会把我们重大的业力跟重大的妄想,先释放然后再关闭。所以这个就导致临终的人,有些人很顺利往生,有些人不容易往生,因为这个障碍冲不过去。所以我们净土宗的人要达到临终的正念,除了你净土的忆佛念佛的善根力以外,你要注意你的障碍势力不能太大。

这种障碍,从佛法的因缘观,有两个:

一个是外在的业障,业力的障碍。就是我们曾经造作过很多杀盗淫妄的罪业,但你造了,你可能也忘掉了,你也没忏悔,到临终的时候罪就出现了,这是一个业障;第二个,就是妄想障。我们平常经常打某一个妄想,可能是对某一个人、对某一件事情打妄想,那么打完以后你就去做你的事,但是到临终的时候它表现出来,障碍你。

所以这两块:一个是业障;一个是妄想障,这两个很麻烦。我们必须在临终之前,把这两个重大的业力跟重大的妄想都要调伏掉。这个就是我们今天研讨的重点,所以我们选了六个题目,就是有关业力跟妄想的这两块,也就是破障,破除内外的障碍。

我们先谈外在的障碍,就是业力这一块。这一块我们从现场的学员跟网络班的学员问的重叠性比较高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三个问题。

我们先看第一个。

【学员提问】请问师父,如果一个人,已经受了五戒而又毁破根本重戒,那么他透过忏悔,真的能够恢复清净吗?

【师父答疑】就是造罪了,这个业已经成就了,但是它还没有表现出来。忏悔当然就是这个业还没有成熟,才有忏悔。你今生业已经表现出来了,那就不是忏悔了,那叫认命了。

那么忏悔是什么意思?就是这个业已经造下去了,但是还没得果报,还在储存当中。这个业力到底是什么方式来储存?我们先解释一下。

理论上,我们的心是清净本然的,我们本来是没有业力的,这个是很重要一个概念。但是我们一念清净心有一个问题,就是一种向外攀缘的心,突然间受到外境刺激的时候,会一念妄动。当然妄动也可能往好的方向动,也可能往坏的方向动。如果你是往慈善的方向动,那这个问题就不大;但是我们有时候是往比较邪恶的五欲的因缘去动,那么就带动了烦恼,烦恼就造罪了。

业力在造作的过程当中是有相状的,但是当它造完以后,你表面上就看不到业力了,因为它造完了。那么业力跑哪里去呢?跑到内心深处去了。这个时候它形成一种种子,一种潜在的功能,这个种子就附在清净心的上面,就好像一个镜子,它上面沾上很多灰尘,这就是所谓的业种子。

当然如果你的业造得有点重,你那个力道经常地造作,你就会感觉得出来,它的势力就慢慢地酝酿,你会觉得你身体不舒服,整天昏昏钝钝的,经常躁动不安了,这就是这个业力已经累积到一定程度了。因为业力将满的时候,它会有征兆——山雨欲来风满楼。

所以业力它快要满的时候,你不要等来生,你今生就有感觉了。那个势力的风已经开始在吹,你就知道暴风雨要来了。这个时候是你忏悔的最后时机了,就是你的时间不多了,因为你业力将满,暴风雨将至,这个时候采取忏悔还来得及。只要你的头脑清楚,你的身体、神识还清楚,都可以忏悔。

这个忏悔为什么能够把你清净心的业种子把它洗掉呢?古人说,因为你忏悔有三种力量现前,你不管拜八?八佛,不管拜大悲忏,有三种功德力:

第一个,你的心力不可思议。忏悔的人,他一定有一种惭愧的心,他是一种反转的心。你对于过去所造的罪业,必须把它发露出来,这很重要,你不能把它藏在心中。我们造完罪以后,那个业力的门是关起来的,你可能不想去面对它,但是它还是在。

所以忏悔之前,要先把业力的门打开,就像你要清水沟,你肯定要把水沟打开嘛。你要向佛菩萨发露,你在什么时候造了什么罪,发露以后,要诃责忏悔,要诃责自己,而且立誓改过,这个是很重要的心灵的力量,你那个心力是反转的。以前你是向外的一种攀缘,现在是思惟道理的一种反转,心力不可思议。

第二个,忏悔的人,你不能只有惭愧,你要采取行动。你一定有一个法门,八?八佛、大悲忏,一定有佛菩萨所制定的法门,它有一定的规矩,它会告诉你怎么做,法力不可思议。

第三个,佛力不可思议。忏悔的人基本上的忏法里面,都一定有一些佛菩萨的圣号,要你去忆念、去礼拜,所以你就会去触动诸佛菩萨的本愿功德。

所以你在忏悔的过程当中,是依止三种不可思议的加持力,你的本身的心力、法力、佛力三力的结合,然后慢慢地把你镜子上面的灰尘洗干净,这就是所谓的“罪从心起将心忏”。

那么“罪从心起将心忏”,这个理论就说明了在心力、法力、佛力当中,你的心力是关键,你那个反转的力量很重要。理论上你用多大的力量去造业,你所忏悔的力量就要多大,才可以灭罪。你不可以说你造业的时候是主动积极,忏悔的时候是心不甘情不愿的,那不可以!最好是你忏悔的那种惭愧的力量,是强过你造罪的力量,那最好,那你马上就见到好相。

所以忏悔的成败就在于你的心态——你是不是准备好要忏悔。所以你忏悔中间如果再做一次就完了,因为你根本没有反转,你那个水流没有完全反转,你还是在顺这个造业的势力在跑。所以忏悔的关键就是你的心力不可思议,就在这个地方。

我再讲一次,你要能够快速地灭罪,如果你觉得你的时间不多了,你要用很快的时间灭罪,你忏悔的心力一定要强过你造业的势力那个心灵的力量,你一定可以见好相。因为你心力强,左边有法力加持,右边有佛力加持,肯定见好相。因为你造业的时候,只有一个力量,也只有靠心力;你反转的时候,是三种力量在加持你,所以一定可以很快忏悔成功,但关键是你的心态要准备得够。

好,我先回答到这里。这个地方有没有问题?就是快速灭罪,很多人都问我说如何快速灭罪?快不快,看你的心理素质。如果你的心态准备得好,你不但是有惭愧心,你还有空观的理观智慧,你能够不断地正念你的本性清净、业性本空,更好。除了事相的忏悔,你还有理观的智慧,那就更好了,你会忏得更彻底。

其实,如果你真正忏悔,经论上说,甚至于我们在佛学院辅导过很多的学生也证明,一般来说经过忏悔恢复的清净,会比以前更好,因为你有免疫性了。一个人曾经跌倒过,如果他透过忏悔再恢复清净,其实他的功德是超过他没有造罪之前,如果方法正确的话,他会增上。但是你的方法要对,心态要准备够。

好,这个地方有没有问题?这是我们这堂课对忏悔的最后一次的回答了。当然你不能够只忏悔三天、五天,不可以!力量薄弱。理论上你忏悔的心要很恳切,比方说你一天拜一部八?八佛,平均一个小时,你要拜一百天,相续。你中间突然有事可以请假,但是不能超过三天。今天请假,后面往后补,反正你要拜满一百天,但是你请假的时间,连续不能超过三天。你拖太久的时候,你的心态就受影响。

好,这个有没有问题?请说。

【学员提问】阿弥陀佛,师父!我以前拜忏的时候,那个所谓的好相是有梦到佛菩萨,可是佛菩萨没有放光,也没有跟我说:我这一个罪消灭了,只是站在那里,就是一尊佛像而已,这样算不算见好相?阿弥陀佛!

【师父答疑】这样也可以,你见到佛菩萨,见到哪一位菩萨?

【学员提问】观音菩萨。

【师父答疑】你自己感觉知道他是观世音菩萨。

【学员】就是梦到佛像。阿弥陀佛!

【师父答疑】也可以说是好相,但不是一个圆满的好相。因为一个好相,它一定要有光明,这是很重要。光明相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要见到光明,佛光,而且最好是金黄色的光明。

见好相,真实地彻底地见好相,有两个标准:

第一个,见到佛光。佛陀身上一定要放光,如果没有放光,你还有努力的空间,你还要继续拜下去。

第二个,你看到这个佛光,你醒来以后,会身心非常地法喜,非常地欢喜,莫名其妙地欢喜,没有理由地欢喜,就知道你这个梦境是证明你的罪消除了。而且一般来说,只要见到佛光又法喜的,不但是灭罪了,你那个善根又生起了。

所以一般来说彻底的圆满的好相是两个条件:第一个见光,第二个法喜。你内心看到佛菩萨以后,身心世界非常欢喜,有时候会相续一整天,从白天一直欢喜到晚上,一整天都欢喜。因为那个功德力刚出现的时候,它会主导你的身心世界,慢慢慢慢它才会消失掉,又变成种子位了。

所以你刚开始忏悔产生身心反转的时候,那个功德力很强的,你自己会感觉得出来,你自己会知道,我已经见好相了,你自己会知道,因为那个欢喜不是一般的欢喜。我们一般人的欢喜是外境刺激你的,你吃一个美好的东西,别人对你赞美,不会持久,这种外境来的不会持久;它那个欢喜是从内心自己生起,发自内心。所以见好相,要有光明相,要有法喜的感受,这是一个判定标准。

【学员】请问师父,那个我们忏掉的是什么东西?忏掉的是让它恶果不现前,还是种子可以忏掉?另外如果这个业力受报了以后,它种子还存在吗?谢谢师父!

【师父】当然这个时候忏悔是这个种子还没有形成果报,形成果报就没办法忏了,形成果报了,你怎么忏呢?它已经成熟了,就不能忏了,成熟叫作认命。忏悔的最佳时机就是,当它还是个种子,但是势力很大的时候,你要把它忏悔成功的话,有两种可能:

第一个,是彻底地消除,就见好相。彻底消除,这是有可能的。

第二个,是你没有见好相,比方说刚刚这位菩萨,她看到了观世音菩萨,但是没有光明,她可能也没有什么法喜的感受,这样严格来说不算好相,但是起码他的业变成不增长业了,不障道了。你只要不去刺激它,它会慢慢沉淀下去。

我们最起码的标准是达到不障道,它不障碍你了,但是关键是你后面的保护,你就不能再造作了。这是第一个,就是没有得果报之前;第二个,你刚第二个问题是说得果报以后,得果报就没办法忏了,因为它已经现前了。你看释迦牟尼佛,他释迦族被灭的时候,佛陀也知道这个业力已经成熟了,没办法反转了,他还是尽人事听天命,他还是去阻挡琉璃王,但是还是阻挡不了,琉璃王照样把释迦族给灭了,那个业成熟了,没办法。

所以忏悔,你的时机要快,因为你等于是跟生死在赛跑,你不能拖。第一个,拖得越久它的势力就越来越大;第二个,你不知道你还有没有机会,所以要及时。

好,这个忏悔主题我们就过去了。我们看下一个,下一个也是跟业力有关系的,这个是跟回向有关系。

【学员提问】请法师开示,若有生重病者他没办法学习佛法,若别人把替他修忏放生等功德回向给他,这样子有效果吗?比方说你有家人,你的长辈年纪大了,他不能拜忏了,他也不能修功德了,你帮他做,你帮他做了以后,把功德回向给他,这样子有没有效果?

【师父答疑】我们解释一下。

理论上修学佛法要自己去做,要用你的心去造作,才能够产生反转的力量。但是这个人已经没办法造作了,他的心力可能羸弱了或者闇钝了,那么他透过别人来造作,造作以后再把功德转回去,这种情况,就牵涉到他力的思想。

诸位!凡是他力的思想一定要感应道交。所以只要是他力的感应,一定要被回向的人对这个功德要顺从。如果你爸爸没有学佛,他完全不相信因果,你回向给他几乎没有效果,因为他没有顺从,他是抗拒的。

《地藏经》里面讲一件事情说,你的爸爸妈妈快要临命终了,那你这个孝顺的子女怎么办呢?把他的东西拿去变卖换钱,去帮他做布施。但是有一个条件,你要告诉他,让他知道这件事情,然后你要因这一份功德赞叹他,让他的心不但了知,还要顺从,他对这个布施的功德要有一种随顺服从,他就会得到很大的加持力,而且这是在临终的时候做的功德,因此加持力更大。

所以你替你的长辈、替你的子女做的功德,对方是不是得到,有一个条件,就是对方的心是不是对这个功德是一种随顺服从的。如果他完全不相信,那几乎没有效果;如果他是陪着你去做,那最好。你带他去做,他眼睛看到,念念地顺从,那这个效果就很大了。

一般是这样,修福报比较容易有感应。他今天身体不舒服,你帮他去放生,他把钱交给你,你放完以后把过程告诉他,他听得非常欢喜,念念地随喜顺从,这个他得到的功德,几乎跟他亲自参加一样。你如果能够善加描述,带动他的欢喜心的话,修福报的时候容易顺从,容易得到跟他自己去修的相同的效果。

但是你要帮别人忏悔这个事情就很难。因为他很难完全顺从那个忏悔的力量,除非你拜八?八佛,整个一个小时他就在旁边看,从头看到尾,然后他对你的拜忏念念地随喜,念念的地顺从,这个有可能。

如果他都没有看到,你要替他忏悔,几乎就很难,有限。因为他没有看到,他很难顺从这个忏悔。这个忏悔的心态很复杂,很难生起,跟修福报不太一样。所以功德回向就牵涉到这个被回向的人的内心,是不是有对这个功德的顺从,这个就影响到效果了。

好,那么回向这一块,有没有问题?就你替别人做,然后回向给他,你最好告诉他整个过程,让他知道。请说。

【学员提问】师父好!那我们每次法会之后的回向,回向给谁,谁也不知道,那他怎么感应那个功德呢?

【师父答疑】从凡夫的角度我们回向,其实都是在借境修心,增长你的菩提心,增长你的功德,其实众生是不是得到就不一定,不知道了。如果他不顺从其实效果有限。

但是当我们回向给法界众生的时候,有些鬼道众生他是一时的罪业堕入鬼道,他有善根,他如果在旁边见闻到的时候,他也可能会顺从,会随喜赞叹,他就得的到。所以这效果很难讲,但至少我们把那个讯息释放出去。所以我们在修学佛法某种程度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因为谁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得到。

今天净宗学会打了一个佛七,我们的佛号无量光无量寿,就往这个世界释放,可能我们没办法释放到世界,起码我们可以在加州释放一道祥和的光明。但是有些人、有些鬼道众生他会感受到,喔,有一道光明照射到他,如果他有善根的话,他顺从,他就得到了;但是有些人他邪见烦恼很重,看到光明他不当一回事,就对他没有效果。

但起码我们身为菩萨,我们把这个功德释放出来,回向给法界众生离苦得乐,我们只要有这样的一种作意,就可以把每一句的佛号,那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变成无尽灯,就在虚空当中现出很多的莲花来。当然我们没有神通看到,但是有神通的人他会知道:哇!这个地方打了一个佛七了,它释放很多的莲花光明在虚空当中,有缘的人就得到了。

我们先不要管别人是不是得到,重点是透过这个回向,我们自己功德由小扩大,扩大自己的胸量,是这个意思。所有的大乘法门最后都要回向,要普皆回向。一般我们前面叫作发愿,中间叫正修,最后的收尾是回向。回向你可以回向给你个人的亲属家人、冤亲债主、父母师长等等,但是最后一定要加一句法界众生。你只要加这一句,那么其他跟你没有缘的、不认识的众生,他也可以得到,如果他顺从的话。

回向这一块有没有问题?回向是很重要的法门,大乘佛法必修的。回向在经典上说,它可以把你微小的功德,透过这个回向的法门,转化成广大的功德。譬如一灯燃百千灯,你本来是一颗小蜡烛,打佛七就参加一天而已,但是你如果认真地回向,你那个一天的那个小蜡烛,它会变成无尽灯。

所以你要会用回向的话,对你是很有好处的。这个回向法门是非常好用的,回小向大。但如果说你是替别人做的,你做完以后,要把你的过程告诉他,让他随喜赞叹,那他也可以得到你对他的回向。

我们再看业力的第三个问题。

【学员提问】请问法师,曾经有位师父说,他可以把众生的业力带走。请问师父这样子是不是违背因果的道理?

【师父答疑】这个牵涉到业力可不可以带走,别人能不能带走我们的业力,这是一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知道业力到底去了哪里?就是说它到底在哪里?我们再来谈谈业力是不是可以带走。我们造业的时候,造完了当然你就没有再造作,你可能去做其他事了。那么这个业造完以后,那个业到底跑哪里去了?

诸位!你们猜猜看跑哪里去了?对了!跑到内心中去了。那么跑到内心去,有没有一个人能够进入到你的内心世界,然后把你心里面那个业力的门打开,然后把业带走,有没有可能?不可能!

我们做一个反向思考。如果有人可以进入到你的内心世界,去改造你内心的状态,比方说把你的业力带走,比方说把你的智慧提升一点,就是他有办法侵入到你内心的系统,然后改造你的内心,如果这个是可能的话,诸位你不用来上课了,真的。因为?方诸佛菩萨正想做这件事情,每一尊佛都想做这件事情,每一尊佛都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但结果我们还是这样子,你就可以知道这件事做不到。

没有一个人可以进入到我们的内心世界,去改造我们。为什么?因为是你自己的妄想捏造出来的。佛陀只能够告诉你一个道理,或者是一个法门,让你的心去接触这个道,这个法,让你遵守这个道法去自我改造,但是佛陀不能进入到你内心的这个系统里面,去帮你调整内心的世界,他做不到。这就是为什么你要来上课,没办法,因为无人可以取代。所以这个法师发愿把众生的业带走,当然我们不知道他的心态,如果他发的是菩提心,他有这样的愿望,那当然我们随喜赞叹,但事实上是不可能。

好,这个地方有没有问题?我们修行,业力这一块你要知道,有些事情是你自己要做的,有些事情是可以别人帮你做的。只要是跟福报有关系的,一般来说别人都可以帮你做,你只要随喜就好;但是如果是一种智慧层面的、善根这一块的、你的心理素质这一块的,没有人可以帮你做。比方说忏罪,这个别人很难帮你做。

那么有关业力的这一块,我们就讨论到这里。

我们来谈谈从人天乘进入到四谛?二因缘,这里有三个问题,我们先谈第一个问题。

【学员提问】请问师父,二乘人修四谛跟?二因缘法,那么四谛跟?二因缘有什么不同呢?

【师父答疑】四谛跟?二因缘,他们目标相同,过程不同。他们两个都是同证偏空的法性,同入偏空的涅槃,这个目标相同。过程有什么不同呢?声闻人,他偏重在苦谛这一块;缘觉人,偏重在集谛,他偏重在处理烦恼这一块。

我们解释一下。可以这样讲,声闻人是比较感性的,他在厌恶生死的时候,对于人生的痛苦感受比较深。他是先从对三界果报的一种感受的厌恶,才启发他无常无我的思惟,而调伏他内心的爱取跟我执的颠倒。他完全是因为苦谛的刺激,才产生这样的观行,所以他这个人是比较感性的。但是这个人有个问题,因为他对痛苦的感受太强,相对来说,你要他发菩提心会比较困难。

所以经典里面形容二乘人“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其实就说尽了一个声闻人的内心世界。他自己的生活经验、他所学习的佛法都是过度的悲观,他把人生想得一文不值。所以他一旦离开娑婆世界以后,永远不想再回来,因为他不想再面对过去的痛苦了。所以声闻人他对苦谛是有强烈感受的,这是第一个不同。

缘觉人他比较理智。缘觉乘的人会离开三界,大部分都是修禅定。这种人都是烦恼淡薄,所以他对痛苦的感受也不深,但是他完全是从智慧的层面去解脱的。“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或者看到佛法“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他悟到无生的道理,他就走了。那么他对人世间的痛苦的感受相对比较薄弱,所以这个人要发菩提心相对容易一点。

他如果得到更深的道理,他就会把自己的层次提升,因为他知道只是思惟空观是不圆满的,他会从空观里面从空出假,开始从空性里面观察缘起,看到佛菩萨的功德而生起好乐,重新调整心态,启动他第二波的修行,开始追求无上菩提。

所以结论:声闻人是感性的人,是比较钝根的人;缘觉乘的人是利根人,他比较理智。当然这两种人一旦发了菩提心以后,声闻人就比较偏重于悲增上菩萨,如果他转得过来的话;那么缘觉乘的人就比较偏重于智增上菩萨。

这个地方有没有问题?就是四谛跟?二因缘的操作,四谛是偏重苦谛,?二因缘偏重在爱取,他直接调伏爱取,不需要理由,不必因为三界是痛苦,他只知道爱取对他是一种障道,他就把爱取灭了,不必由痛苦的理由来刺激他,这种人利根,智慧比较利根。

这个四谛?二因缘的操作有没有问题?这两个对我们净土宗都很重要,我们待会儿会说明。我们看下一个。

【学员提问】请问师父,从大乘净土宗的角度来修学四谛?二因缘,和二乘人的修学在心态上有什么不同?

【师父答疑】我们净土宗的人,可能会重视人天乘的这个忏悔、吃素、不杀盗淫妄等等,但对四谛?二因缘是比较忽略了。但这一块忽略掉以后,问题就严重了,就是你破除了外在的障碍,但是你内心的障碍没有对治。

从大乘的角度来看四谛?二因缘,我们可以把它的系统升级,不是完全忽略,是升级。因为四谛?二因缘的操作有助于我们调伏爱取,但是问题在于它是单向思考。人天乘的法也是单向思考,二乘法也是单向思考,它只有调伏没有引导。如果你要进入大乘佛法,诸位!你一定要培养你自己的双向思考,就是调伏跟引导。

我不知道诸位日常生活中你是用什么心态来面对人生?你遇到痛苦的时候,第一个,你对人生的厌离;第二个,你要立定志向——我一定要求生净土,我一定要成佛,才能够做出改变。如果你只是一路的远离,其实你没有合乎大乘种性。

大乘佛法遇到一个因缘刺激的时候,他一定双向思考,有所调伏,有所引导。他一定要立定志向——我成佛以后我要对这个事情做出改变。当然不是现在,你要发下一种引导自己往无上菩提的力量,而不是只有厌离娑婆。

所以二乘人他们修四谛?二因缘这个法是没有错的,错在他们的心态太自私了,这个是心态。所以我们到下一堂课会知道一佛乘,一佛乘这个“一”就是贯穿,会把前面的法贯穿。其实佛陀讲人乘、天乘、声闻、缘觉、菩萨,它是可以贯穿的。

从大乘角度,所有法门你都要学,只是用不同的心态。四谛法重苦谛,?二因缘法重爱取,这个对净土宗是很重要的。你在思惟苦谛、调伏爱取的过程当中,把它激发到往生净土,圆成佛道,有所调伏,有所引导,这样就对了。

四谛?二因缘这一块有没有问题?请说。

【学员提问】师父慈悲!我是想问,如果是一个大乘的修行者,他的心态是大乘,可是他的行为是二乘可以吗?就是把心态调整成大乘的,可是行为上没做到。

【师父答疑】他是心态是大乘,他的行为就是大乘。好,请坐。她的意思其实是这样,我们智增上的菩萨,他的行为很像小乘,所以我们很难从他的行为去判断他是大乘小乘。因为你看菩萨戒,初心菩萨他是要共声闻学。本来我们大乘是要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但是他大乘佛法可能在初学阶段会放弃度众生这一块,但是他放弃只是放弃行为,没有放弃心态,就像你说的,他还是大乘。

我们这样讲好了。我们要到某一个地方,大乘佛法要到一个某甲的目的地,二乘人也要到一个地方,但前半段会走得一样,但是到了后半段就各走各的。初心菩萨的行为会等同声闻人,是相同,没有错,但是他是大乘,因为他心态有调伏力有引导力,他种下的种子不同,他种下的是一种大乘种性的种子;声闻人他的心态狭小,他整天只想到自己,所以他种下的种子是小乘的种子。

诸位!现在我们很强调法门的不可思议——五乘法门,所以大家的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还没有建立一佛乘的思想。到了一佛乘的时候,就不谈法门,谈心态了。心力引导法力,不是法力引导心力,法力只能够加持心力,它没办法引导心力,不可以!这个观念我们还没有上,我们下一堂课五乘讲完以后会讲到一佛乘。

我们现在的概念是这样:我们认为五乘是片段的,人乘是一块,天乘是一块,声闻是一块,四谛、?二因缘、六度好像这个之间没有关系,好像一个念珠散满地。你先有这个观念没关系,但是到最后我会帮你找一条线,把这五个念珠串起来。到一佛乘的时候,它是一条线的,它不是一个法门,它只是一种观念。我们把五戒、?善、四谛、?二因缘、六度这么一个散乱的法,把它“吾道一以贯之”,这个就是《法华经》的思想了,这个对大乘佛法很重要!

法门没有高低,就像药,你需要你就要吃。你这个人很少造罪,五戒对你来说就不重要了;你这个人世间感情重,虽然你行为很好,你感情太重,四谛?二因缘对你就是良药,因为它专门治感情重的人,这个药对你来说就要吃了。你不是说:“欸,这二乘人修的。”谁跟你讲二乘人要修的?你用不同的心态去修,在修这个调伏的过程同时回向无上菩提,所以它同样能把你引导到成佛之道。

我们到了最后,会把诸位片段的佛法概念,五戒?善?二因缘,要把它串起来。串起来以后,你接触到五乘的时候你就知道要怎么去为自己调整。

我们生长在末法时代,你必须为自己配药。如果你还记得我说的话,我们刚开始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说,我可以讲一部通途的《佛法概要》,但是我没办法讲一部属于你个人的《佛法概要》,这个我做不到,我不是佛陀。

所以《佛法概要》即将上完的时候,你要去思考怎么布局你自己的一套《佛法概要》。这个法门的加减,你要加重哪一块,可能你自己要有一个布局:这个五年之内,我先吃哪一块。我先忏悔,那么我就先布局三年忏悔;最后第二个三年,调伏爱取,怎么样怎么样,你自己要有一个规划。那当然就是你要了解自己,你的问题出在哪里。

这五乘法门,每一个法门对你都意义非凡,没有一个法门跟你没有关系的,绝对不可能!只是你怎么去取舍,怎么去调配而已。这就牵涉到你对自己有多了解了。末法时代,有法无人。我们遇到很多很多的法都还在,但是,没有一个善知识可以帮你配药。医生不在了,所以你自己要知道怎么去调配。但是我只告诉你,到最后会把它贯穿起来,这五乘法门没有一个法门跟你没有关系的,都有关系,只是你的轻重缓急而已。

我们就不休息了,看这个样子,可能今天会提前结束。

这个四谛?二因缘有没有问题?

【学员提问】师父!我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因为我们都不够了解自己,很难配药,我们也不是医生,那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选净土法门的原因。可不可以就一句佛号念到底就可以了?阿弥陀佛!

【师父答疑】如果你的烦恼轻薄,如果你的善根深厚,如果你的愿力坚固,可以!因为你都不需要,你没有那个病嘛。法门是治病的,你有那个病,你就必须吃那个药。当然你没有那个病,第一个你业障不重,那你就不需要忏悔了,人天乘对你就没有药了,你自然不会去造杀盗淫妄,这五戒你也不要守,“心平何劳持戒”;其次,你对人世间根本就没有太多的情感,你也不需要思惟苦谛、调伏爱取,这个药你也不需要了;第三,你很自然安住真如,你就不需要修大乘安住空性,那这五乘法门对你通通不需要。但是这个条件是——“如果”这个成立的话。也就是说,三个“如果”你都具足了。

如果你有这个病你不吃药,问题就麻烦了,因为它不会自己消失掉。那就看你的佛号冲得过去冲不过去了,因为临命终的时候充满变量。人的心是很复杂的一个东西,非常错综复杂。佛陀,即便是佛陀,也只有到了你初地以后,他才给你授记说:你会怎么样。入了正定聚佛陀才给你授记的。你没有入正定聚之前,你明天会发生任何事情,连佛都说不准,真的佛都说不准。

如果你一定要求往生的话,其实你对自己要很了解。我看很多人对自己不见得了解,为什么?你很少静坐。你看我们很矛盾,有没有觉得我们对别人很了解?你隔壁的人是什么心态,你讲得清清楚楚,你可以讲一个小时这个人怎么样,但是你不了解你自己,这是问题,因为我们六根都是向外,所以你没有回光返照。你不了解自己就很麻烦,因为你遇不到圣人,就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如果你生长在正法时代,你不需要了解自己,你拜文殊菩萨做师父。文殊菩萨说:“你前面三年,给我老老实实地拜忏;后面三年给我修四念处,再后面你念佛就够了。”其他都别看了,他把你的路都铺好了。你很幸运,生长在佛世,生长在圣人出世的地方。

但是,到了末法时代,你还蒙着眼睛到处走的时候,就糟糕了,因为没有圣人出世,你又不了解你自己,那你学这个法门干什么呢?我就不知道了!你这没有医生,药你都乱吃,现在大家都乱吃药了,你不能凭感觉在修行。

佛陀没有说法,什么意思呢?《金刚经》说的,你说佛陀有说法就谤佛,佛陀没有说法,那这个法怎么来的呢?佛陀是应众生的需要而说的,这个很重要!是你有需要他才说的,所以这个法就没有自性。如果佛陀出世,他不管你有没有需要,他就讲一句话出来,这个法就有自性,它不必等待因缘,但事实上没有。每一句话都是你需要他才说的,所以佛陀没有说法。

那么从这个概念我们就知道,这个法是用来治病的。诸位!你没有事的时候会吃感冒药吗?不会,对不对?所以怎么为自己调配药,那就很重要了。我建议你每天要有个静坐的功课,你就会慢慢了解自己,你那个心光不要老是向外,偶尔把它调整一百八?度,看看你的内心世界的活动,它是怎么活动,喜欢往哪里跑,它有一个轨道的。

其实我们内心里,你慢慢会发觉它有一个习惯性的轨道。你遇到事情的时候,人的内心的活动,它的确有习惯性的活动,每一个人不一样。你要把那个脉动抓出来,你就知道你问题在哪里,然后你就会减少很多自我摸索的时间,在这么多法门当中(我们《佛法修学概要》已经讲很多)你就知道自己最需要、最迫切的是哪一块。所以当《佛法概要》学完以后,接下来就是你要了解自己,你怎么做取舍,这个就是诸位的工作。

还有没有问题?理论上,我不知道诸位的根机,有些可能是圣人出世也有可能。你越在末法时代出世,你的对治法门要越多。你会在这个时代出生,某种程度你是共业,这个法,越到末法时代,众生的病越重的时候,你靠一句佛号就越不够。

诸位!你看看历代净土宗的祖师,你会发觉有变化。你看早期唐朝的时候善导大师净土的概念,它很简单,他叫你“一心归命”就够。你相信自己是业障凡夫,相信阿弥陀佛有无量功德,他一定可以救拔你。善导大师讲来讲去,都在讲这个概念,“一心归命”四个字而已,“通身靠倒”。那是什么时代?唐朝的时代,距离我们将近两千年。

唐朝过去了,宋朝永明大师慢慢提出了“有襌有净土,犹如带角虎”,当然他也同意“无禅有净土”,他提出两个概念。

宋朝过去了,到了明朝的时候,就很少有祖师提到只要一句佛号就好,很少。到了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就又提出了理观事修了。

祖师在演变一个法的时候,都不是随便的。他一定知道这个众生的平均值已经变化了,因为你这个佛法有契理性跟契机性嘛,上契?方诸佛实相的道理,契理性不能变的。你不能说,这个道理跟那个道理不一样,唐朝的道理跟宋朝的道理,跟我们现在的道理是一样的。但是契机性就不一样了,在取舍。

诸位!你看看净土宗的?三代祖师,比较一下,你会发觉有一些变化。越到末法时代,开的药就稍微多了。这到底说明了什么事情?你们要去想一想。就是前面的药已经不够用了,药轻病重,早期开的药已经不符合后世人使用了。这就是为什么要有历代祖师,江山代有人才出,他不断地要调整。如果说佛法没有契机性,那历代祖师通通不要了。

有些人说:看佛经就好了。这句话不对。佛陀是原则性的开演,祖师是有时代背景,他会做微调。祖师在这个时代出现,他知道怎么调整你这个药方。看祖师的法是契机,看经典是契理,这两个都有需要。当然你也不能完全看祖师。蕅益大师说:你看看祖师,也要看看佛陀,你至少了解“佛世芳规”,佛在世的时候是怎么教弟子的。

【学员提问】师父!阿弥陀佛!我还是不明白,就是说像我们在家居士,那按照师父的说法,就是说我们要按照自己的根器,来排一个适合自己修的法门。那我们在家居士如果真的是配药配错了,我们去哪里问善知识,我到底配的药是对是错?我这样子修对不对?

【师父答疑】你起码大方向不能错。我们的根机是这样子,你的药至少在你的吸收范围,你不能落差太大。至少你要知道,你是属于理智型的,还是感性型的,这至少你知道吧?理智型的,你要多鼓励自己,观众生的苦,扩大胸量;你是感性的人,你又观众生的苦就完了。所以悲增上菩萨,佛陀说悲增上菩萨不能修太多的慈悲观,因为你这个根机已经往慈悲方向跑了,你又修慈悲观,修到最后你干脆净土不要去了,陪众生流转算了。所以你这个就是对治嘛,要合乎中道。就是说,至少你大方向要抓得出来,微细的地方,药跟病落差一点,至少乱不了,是吧?你不能落差太大。

所以你不能跟着感觉走。诸位!你要知道,你为什么要理智地面对自己?你喜欢度众生表示你就有这种根性,你过去有这种等流习性,但是你不能滥慈悲。就像我们以前考试,德智体群要四育平均发展,你不能够说你体育考一百分,其他都是三?分,这个就不对。因为你要往生净土,你临终的时候是平衡的,你每一个东西都不能太差。任何一个事情出了差错,你就完了。你业力出了差错,你这个人修得很好,但是有一个重大业没有忏除,也不行;你业力没有出差错,爱取出了差错,你这个人是一个谦谦君子,一生没有造过伤害别人的事,但是你情感太重,你也完了。

【学员】对,所以我就觉得像末学,上课这一段时间,就觉得听师父的讲课,然后回去打坐,也觉得念佛好像有进步,就是有师父的引导。

【师父】表示你有用药下去。其实这个药你只要用得下去,就有效果,一定有效果。如果你觉得吃一个药没有效果,绝对不是佛陀药开错了,你操作有问题。理论上药是可以治病的。

【学员】我的问题就是说,有的时候我们自己都不太了解自己,所以有的时候就偏了。

【师父】所以你要去了解自己,不要老是了解别人,对不对?你要多花点时间了解自己,是不是?

【学员】可是就是要听了课之后才会去了解自己,平时就好像难做到。

【师父】还有静坐,其实静坐很重要,你要内观,观察一下你内心是怎么活动的,你起码要把自己是属于感性型、还是理智型抓出来,这个很重要。因为这两个用药是完全不一样。理智型的,你要多强调众生的苦。好,请坐。

因为你现在面临的只有佛道跟众生两个,上求下化,用药只有一个原则而已,取其中道。你英文考八?分,数学考三?分,你要去补英文,补码学?当然现代人比较重视培养专业,那应该补英文。其实从净土宗往生的角度,你要补数学,补那个不及格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这个人多生多劫来,慈悲已经太重了,已经变成滥慈悲了,带有爱取的慈悲了,你就要管管自己这一块了,告诉自己:慈悲的结果就是后患无穷,你就是要对治自己了。你这个人本身已经很理智,很理性了,你还告诉自己这个攀缘是痛苦的,结果你更理智了。

所以你至少知道应该多用佛道来引导自己,还是多用苦谛来调伏自己,这个至少你要知道。调伏跟引导这两块要保持 balance(平衡)。调伏的包括什么?四谛、?二因缘,包括人天乘也是调伏,它调伏罪业也是调伏;引导的——大乘佛法都是引导的。

来,我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听到四谛、?二因缘的时候,起大欢喜的举手。好,理智型的;你进入大乘佛法听到菩提心,起大欢喜的举手。好,我知道。所以这就对了,这就对。你看到一个东西,突然间似曾相识燕归来,就表示这一块你以前学过;如果你对一个法很陌生,你就要注意,这一块可能是你欠缺的,营养不良,我们要去修正过去留下的东西。

你临终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不能出大差错,业力不能出错,妄想不能出错,真如也不能。你要安住真如,你不安住真如你的心就向外攀缘,缘那个相状,你临终是何等境界?外面有人在哭,内心要离开娑婆世界,内忧外患,你那个感情的错综复杂,能禁得起那个刺激?!所以临终的时候,忏悔业力、调伏爱取、安住真如这三个功课都不能太差。

第一个,业力不能出差错。

第二个,妄想不能起颠倒。你可以打妄想,不能打颠倒妄想,这个太厉害。你可以打一般性的妄想,一般性的妄想你念佛就好了,它不是你的对手。但是你那个坚固妄想就要小心了!那个没有处理掉的就是地雷,所以妄想也不能出差错。

第三个,真如也不能出差错。你忘了安住真如,你就四面楚歌了。你要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临命终。你临终的时候要走得潇洒自在,安住空性、安住真如很重要。这个人世间本来就不是你的,严格来说你本来就不该来的,我们就不应该来人世间的,真的是这样子。我们是一时糊涂一念妄动,才把今生给创造出来。

【学员提问】师父好,刚才师父说,四谛、?二因缘是对重感情的人,就是说是一个治病的良药。那如果我们是重感情的人,我们应该去看佛陀的哪一部经?

【师父答疑】多思惟苦谛。

【学员提问】去看佛陀的哪一部经或者是祖师大德的哪一本书来对治呢?谢谢!

【师父答疑】好的,这个问题问得不错。我会建议你,如果你去看经,可能要看《阿含经》。因为《阿含经》专治苦谛。你去读《阿含经》,所有的话都是不净、苦、无常、无我。色——不净、苦、无常、无我;受(感受)——不净、苦、无常、无我;想——不净、苦、无常、无我,都是这样子。

如果你要去对治你的感情,最简单,你把蕅益大师的《四念处颂》背下来。没有事的时候,你就一个字一个字的把那个文去体会一下意思,你就会进步。你把文字里面的道理消化出来。你就观想你是只牛,把每一根草经过多方的咀嚼把营养释放出来。这个文字相就是草,你用你的思想能力去思惟佛法的文字,你的心中就会出现道的光明,你会觉得你进步很多。

你把蕅益大师的《四念处颂》背下来试试看,没有事的时候就把它吐出来——观察、胜解、舍离心相,不断地去观察、去思考,你发觉你心中会出现一种调伏的力量出来。你就知道佛菩萨所施设的法力不可思议,这个药真的有效果,以前我们只是没有去吃它而已。

当然你最好一天有一点时间静坐,念念佛,然后在寂静当中,去思考法义那最好。如果你要让药效来得快一点的话,你最好在静中思考。

好,还有没有问题?我们回答最后一个问题。这个也是有关修止观对治妄想的。

【学员提问】请问师父,在修止观的时候,如果观身不净是否打断了我所有念佛的功德?又者,观身不净它是一种对欲望的强制压抑吗?

【师父答疑】我们讲过净土宗它是大乘法门,一定有所调伏,有所引导。调伏的是对娑婆世界的爱取,引导的是对极乐世界的欣求。当然你在忆佛念佛的时候,你心中现的相是佛的功德相,希求的;那你修不净观的时候,你现出的是众生那种烦恼杂染相。那你的意思是说打断了你的念佛的功德,其实这个就看你的心态。当你现出了杂染相的时候,你的心如果是诃责的,是厌恶的,那怎么会打断了你念佛的功德?

如果现出的是极乐世界的相状,我们的心态是欣求的心态;如果现出的是娑婆世界的杂染相状,应该是以诃责厌离的心态,这两个没有冲突。一个厌离娑婆;一个欣求极乐,这两个是一条在线的。

不过我的建议是这样,一般来说操作次第很重要。你最好先观厌离娑婆。你如果不厌离娑婆,直接看极乐世界的功德,你不会很欣求,不会珍惜。一个人经常吃好东西,吃久了他就不会珍惜了。所以次第很重要。你最好先观娑婆世界的苦恼相,然后告诉你自己:我没办法处理。你再观极乐世界的功德,你会有强烈地皈依、强烈地危机感。所以我们一般来说,是先观娑婆世界的苦恼相,再观极乐世界的功德相,这个次第会比较好,先厌离再欣求,这是一个操作的次第。你反过来,效果就不一样了。

这个假观的操作,有没有问题?就是先求调伏,再求引导。当然我们念佛人先安住,安住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因缘。面对两个因缘:一个杂染的因缘;一个清净的因缘。调伏杂染因缘,引导到清净的因缘。两块:一个众生法界的厌离;一个佛法界的欣求。安住空性中,先求调伏,再求引导。

【学员提问】师父慈悲!那先调伏再引导,是在一堂功课里面做,还是说一堂功课做完再引导?就是停留在同一个点?

【师父答疑】最好能够接着做,因为你调伏会帮助你引导。如果你分两天,可能你昨天的心情,已经没有了,会消失掉,因为我们在修行过程中,还是生灭心。

所以你的功课当中,比方你去佛堂先拜佛、打坐,先静下来,先把心中的波浪静下来。静下来的时候,就是把你的所缘境于三摩地所行影像现出来,第一个先把娑婆世界的现出来,思惟:我如果不往生,我来生将会怎么样?会遇到很多障碍,有烦恼障碍我,业力障碍我,老病死障碍我,我又要经历一次生死轮回的痛苦。那么这个时候,你就会有一种危机意识了。那怎么办呢?自己也没有办法处理,对不对?这个时候再现出极乐世界的功德,最后会归到佛号。

有一点很重要,你把所有的修观,最后一定要多一道程序,这个是《往生论》天亲菩萨说的:当你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以后,最后一定要会归到佛号。因为有佛号,所有的修观到最后都是帮助你修皈依。你如果说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完了就没有了,你没有会归佛号,那你这个没有收尾太可惜了。

【学员】那师父像您说,就是来重复两三次,一堂功课之中,都是停留同一个情况?

【师父】佛法本来就应该重复。我们在造业的时候,就不怕重复,对不对?造善也要重复,生转熟,让你熟悉,印象深刻,所以要观察、胜解,胜解就是你要很深刻地体验,最后舍离心相,把娑婆世界的杂染相舍掉,再现出清净相出来。清净相你就会很好乐,你要告诉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个东西呢?因为有佛号。你经过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再念佛的时候,你就对佛号会觉得感觉不一样,你不容易把它丢掉。就算丢掉,你会很快把它找回来。

【学员提问】我的意思就是说,观了五分钟之后再念佛,然后再回到观那一部分也是一样?

【师父答疑】如果你念得很好,就不一定要去观了。如果你念得一句佛号信愿具足,坚定、很有力量,就不一定要去观了,这堂功课就一路念到底了;如果你这个佛号,念得懒懒散散的提不起劲,就是你的观太薄弱了,心太沉没。你不知道怕了,那这个时候你就要修观对治了,因为你念的这个佛号已经没有效果了。

所有的修行都不能勉强。你要引导自己,所以如果你自己觉得这佛号念得悠悠泛泛的,没有感觉了,这就是你修观的时候到了。你要引导自己了,观娑婆世界,你来生只有两种选择,只有两种,没有第三种:第一种继续来娑婆世界;第二种到净土去。这两种会有什么后果,你最好先知道一下。

要把你未来的果报事先看到,我们要用未来来引导现在,不要老是想过去。真的,你够聪明的话,不要想过去,毫无意义。我们一般人都错用心,老想过去。过去不可改变,只有充满着悔恨,千金难买早知道,对不对?你再回忆过去统统浪费时间。一个够聪明的人思考未来,未来比较重要。你未来只有两个地方:一个到娑婆世界,一个到极乐世界。这两个会有不同的结果。最后结论:好好念佛。

但是你经过这个过程再念佛,就不一样了,你会体会到什么叫作“通身靠倒”,你还会把佛号丢掉吗?我看你不敢。就是修皈依嘛,不要忽略,你稍微地观照一下,它产生念佛的效果会非常好。我们的心,要引导它,你不能强迫它。说:你给我好好念佛!没有用的。你这心跟小孩子一样,你强迫它做的事情,它统统都会反弹的,没有效果。

当你开始走入修行的时候,你要知道怎么跟自己沟通,这很重要!你学那么多佛法,可以沟通的管道很多。你现在的心已经够沉没了,已经是心灰意冷,你老是骂它,骂到最后——干脆我不要念佛了!心灰意冷时要鼓励:你做得不错,至少你还可以念?句佛号,很专注,比那些不想念佛的好多了。所以你需要鼓励的时候,你就不要吝惜给自己鼓励,真的是这样。修行调心之道,只有一个原则:保持中道。你的这颗心这个时候已经脆弱了,你就不要再去骂自己了,给自己一点掌声;你自己太高慢的时候,诃责自己:我还有很多不足。

所以说你现在学《佛法修学概要》,等于是多了很多沟通的工具。你掌握很多工具,怎么用,那就看你的经验。慢慢跟你的内心打交道久了,你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怎么引导自己,让它慢慢地保持进步。

不要再用强迫的方式来要求自己做功课,没有效果的。要引导自己,就像你去引导一个小孩子一样,他有些时候需要鼓励,有些时候需要诃责。你学那么多法门,就是跟自己做好沟通,应该调伏就调伏,应该引导就引导。就是这么回事,这叫善调其心。

【学员提问】师父慈悲!请问在《楞严经》里面,二?五位菩萨有介绍他们的修行,他们是怎么修行……?

【师父】成就圆通的。

【学员提问】对!那我的问题就是想问师父,我们可不可以用《楞严经》去调伏我们自己的妄心,让我们可以回到比较清净的本性?感恩!

【师父答疑】《楞严经》它主要是正念真如,就是回到自己的清净心,但是它在回家的道路,开出二?五条。你可以从眼根回家,你可以从耳根回家。当然我们比较喜欢耳根,因为耳根它的功能比较强大。从耳根回家就是反闻闻自性,就是你为什么能够听得到声音?我们以前是“循声故流转”,我们耳根是向外攀缘,所以流转。现在是逆向操作,就是你这个听到音声的功能,那个明了性,你从什么地方来?一直找,找到最后,喔!原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以《楞严经》它二?五圆通,就是六根、六尘、六识、七大,其实都是回家的路,只是它选择的路不一样,它意思就是说你都可以选择。

不过,《楞严经》我们就不采用它二?五这个圆通,不采用,我们只取用它的道理。因为我们的所缘境只有一个佛号,而它的所缘境不一样。耳根它的所缘境,就是专门听耳根那个闻性。所以一般来说所缘境要固定,但是你可以用它的道理,那个正念真如——“本来无一物”的道理。这个道理对我们来说有安住的作用,但是它的过程我们不用。它的过程跟我们不一样,我们是忆佛念佛,所缘境不同。我们可以用它那个思考模式来调伏,我们引用它的道理,但是我们不引用它的所缘境。

你学少林派的武功,他学武当派的武功,对不对?你打少林派有少林派的拳法,武当派有武当派的打法,你不能学他的,因为他那个招式起式不一样。但是你可以学学武当派它武功的道理,那个道,它一定有个道理。他这个打法打出来之前,有些人是属于刚的,有些人是柔的,他太极拳是柔式的,以柔克刚的,它一定有一个道理在摄持这个拳法的。那么你打少林寺的,你就不可能去学武当派的打法,因为这两个打法招式不一样,但是你可以参考武当派的道理来加强你少林派的拳法。这样懂吗?这样比喻可以清楚吗?这系统不一样,你这个 APPLE 的跟 SAMSUNG 的系统就不一样。

【学员提问】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怎么说他……

【师父答疑】他是走自力法门的。

【学员提问】他是什么?

【师父答疑】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很多人以为说跟念佛一样,其实不同。诸位你要知道,来,我告诉你。你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有两个:一个能念的,能听的是耳根,对不对?你听到是能听的耳根;第二个,你所听的佛号。净土宗它关键在你所听的佛号,注意在那个音声,因为它代表佛陀;《楞严经》它只是用音声带动你的耳根,它重点在于我为什么能够听到音声。

【学员提问】是不是观无生啊?

【师父答疑】是的。两条路不一样:一个是注意那个所听的佛号;一个是注意那个能听的耳根,这两条路不一样。

【学员提问】但是如果我们是要回家的时候,不是要用这个耳根吗?都摄六根就是要在……

【师父答疑】但是问题是你没有用耳根,你回不了家,关键在这里。这就路还家,你当初流转的时候,本来是清净心,对不对?然后就从六根里面跑出来了嘛。那你要回到家,你要照原路回去,这是为什么说你要就路还家?因为你当初离家出走的时候,是从心里面——从六根里面离家出走的,现在你回家也要透过六根回家,叫就路还家,找到你原来的路回去。

【学员】好,谢谢!我回去想一下。(众笑)

【师父】诸位!你在修行的时候要注意,圆修跟杂修不一样,题目不能换,所缘境不能换,对净土法门阿弥陀佛的音声不能换,但是你可以参考有些道理,帮助你调伏引导。假设我们是少林寺的弟子,我们只有打自己的拳法,但是你可以参考武当派、峨嵋派他们的这些好的道理,充实少林寺的打法,这个叫作圆修。题目没有换,所缘境没有换,目标没有换,但是引用别人的道理来做一些调伏跟引导。如果你连题目都换了,那叫杂修,那就不对了。

我个人是这样想的:如果你是一个初学者,你最好把净土的东西先学一学,学个三年再来看其他的。如果你是一个初学者,我不建议你看太多东西,因为你的根本法宝要先建立起来。佛教的法门真的是各有各的方向,各有各的路头,真的,每一个所缘境都不一样,过程不一样。

所以我会建议对初学者加以保护,少看其他的东西,先把对净土的皈依的心建立起来。好,你可能花三年或者五年,你对阿弥陀佛的佛号,对净土的功德一心归命了,这个时候我会建议你,你要慢慢学习其他东西,充实你的养分,你可以广学。在不影响你一心归命的情况之下,你慢慢学习天台的止观、唯识的止观,他们的操作各有各的好处,对你调伏烦恼很有帮助的,你一用就马上知道,这个方法非常好的,但是你调伏以后,它不会影响你对佛号的皈依,你会对佛号更皈依了。

所以初学者要专。这个就跟种树的道理一样,先种起来,再求它的茂盛。初学者你学太杂,我不认为这样是好的,不好!因为你不知道自己该走哪条路了,太多选择了。但是你对佛号已经建立信仰的,你还闭门造车,那你就吃亏了。佛陀讲那么多东西,对你会有很多帮助,你不要去拒绝佛陀开的药。只要对你往生有帮助的,你都可以拿来用。“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道理是一个,就看你的次第。

所以你看蕅益大师,他提出了专修和圆修。专修适合初学者。你对阿弥陀佛信心具足了,你这个佛号操作已经到一定的水平了,你可以广学。适当地学习怎么调伏自己,怎么引导自己,怎么跟自己沟通,你这个佛号会念得更好,这就是助行,这样变成正助二行就是圆修了。

【学员提问】请问师父,我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先去想厌离娑婆,然后欣求极乐,最后回归于一声佛号。那回归这一声佛号的时候,我们坐下来念佛号,像我们年纪大,念念就没声了,那我也就默念了。可是我现在有一个问题,有的时候念佛机它念,我可以跟着它念,就是心里面我念不出来;有的时候我自己念,在静坐的时候,我可不可以心里头什么也没想,我就是念那一声佛号,还是怎么样?这一段我就不大知道。谢谢!

【师父答疑】好,请坐。首先我们要知道,诸位!你们认为念佛的所缘境是什么?一定有所缘境,对不对?“心于所缘专一安住,心于所缘相续安住”,但是你要把所缘境现出来,善取所缘境的相貌,然后心于所缘专一安住,心于所缘相续安住。

那么你怎么取到所缘境?所缘境在哪里?念佛的时候所缘境是什么?它是音声,是六尘里面色声香味触法中的声,它是耳根所缘。那么你如果都没有出声,它就不是音声,它变成法尘,变成第六意根所缘,那就不一样。

意根在缘法尘的时候,困难度比较高,因为第六意识它会变动,变来变去;音声是稳定相。所以念佛法门的最低标准,最好是金刚持,嘴巴震动,因为你嘴巴不震动就列入法尘。你要捕捉法尘非常困难,因为它变来变去,你第一句佛号跟第二句佛号不会一样。你创造的所缘境都不一样,你怎么得到禅定,得到三昧?你在法尘的时候,你念的第几句佛号的声相,那个法尘的声相是大一点的,是明了的,是怎么样的……,它会变来变去。

所以音声有个好处,它稳定,它保证每一句佛号是稳定的。那么你所缘境稳定,你的心也容易稳定。所以最好是嘴巴轻微地震动,叫作金刚念。第一个它不会耗气,养神,因为你出声耗气,但是你完全不出声又没办法摄心,所以这个平衡点最好就是稍微出一点声。

祖师为了在有声跟无声之间找一个平衡点,他创立一个金刚持。黄念祖老居士很强调金刚念,这个方法很好。因为你经常出声,会耗神伤气;但是你不出声,你心摄不住,它跑掉了。你第六意识的法尘跑掉,你都不知道,你可能打很久妄想才发觉。

我的意思不是说你每一堂功课都要修观,不是这个意思。如果你的心已经准备好了,你这个观可以暂时不修。但是如果你佛号念得很生疏,很提不起劲,那你就要修观。

什么叫作正修,什么叫作助行?正修就是说,正常情况下提起佛号。但是你如果操作得不好,状况出来了,你要排除状况,你就要修观,善加调伏,善加引导就变得很重要。你怎么跟自己沟通?先把佛号放下来,因为没有效果,你要看看到底哪里出了差错。要调整心态,跟自己沟通。沟通好了上路了,这个观就不要了,就继续往前走,佛号继续提起来,这个叫作正助合行。

有些人一提起佛号就容易昏沉,对不对?他不念佛还不会昏沉,他一提佛号就昏沉。这个你就要知道你要拜忏了,你真的要修忏。因为你能念的心,那个心已经出了差错了,已经有障碍。我们一般自己不知道,你那个心已经被业障给卡住了,总是觉得我那个心跟佛号中间好像有一个东西障住。你这个效果就很差,因为你每次念佛就打瞌睡。不是打瞌睡的时候还念佛,是念佛就打瞌睡。打瞌睡还念佛那表示你还不错,但是这两个分不清楚了。

所以当你一提起佛号就打瞌睡,心一静下来就打瞌睡,我提醒你:一定要修忏。因为你的造业力薄弱了,你那个能念的心被太多蜘蛛网盖住了。如果你不把蜘蛛网拿掉,你那个念佛都没有效果。因为你身体没办法念佛,一具臭皮囊何来做功课?嘴巴也不能念佛,是那个明了的心念佛,嘴巴是个工具而已。

有些人的心一路走来,他的业力也没有忏,烦恼也没有调,他的心很粗重,那个堪能性都没有,那个造业力,就是那个修行的力量都没有,不要勉强,先修忏。你这台车子已经是状况连连了,不要勉强开,先去修理一下再开。

【学员提问】阿弥陀佛!师父慈悲!我现在有一个疑问想要请教师父,就是说刚才我们在说念佛的时候,如果金刚持有发出一点点的声音。可是有时候我们会听到,就是说耳朵有听到大声念佛的声音,然后有时候那个佛号声会好像从四面八方这样过来。

【师父】你是一个人在修行,还是在打佛七的时候?

【学员】自己一个人。

【师父】听到其他的声音。

【学员】就念佛声音从四面八方来。

【师父】那你要小心!

【学员】那我们是要立刻停止,还是继续念阿弥陀佛?

【师父】你会害怕吗?你不害怕就继续念没什么,你不要管它就好了。

【学员】我们就是继续这样念下去。有听到没有关系,就跟着一起念佛是吗?

【师父答疑】对,但是你不要跟着它走,你心里不要攀缘这个东西。

【学员】就是我们听我们自己念佛的声音?

【师父】对,你不能攀缘它。攀缘它你就跟它感应道交,不能攀缘。

【学员】继续念,就可以是吗?

【师父】只要不是你自己创造的东西,都不能攀缘。不是你自己创造的都不是你的东西。

【学员】那就是我们继续听我们自己念佛的声音,然后继续念下去,不用停止?

【师父】是的。你自己创造的声音才能够安住,别的声音来都不要管它。

【学员】即使是佛号声我们也不要管它?

【师父】即使是佛来都不要管他。

【学员】是,阿弥陀佛!

【师父】因为这个东西充满了变量,你不知道,你没办法判断真假。

好,请说。

【学员提问】师父慈悲!这师姊问这问题后,我就敢问这个问题了,因为我自己也有疑问,我念佛的时候我就闻到香味,我反而怕,我不敢追得久,请问师父这个情况是怎么样?

【师父】你是经常闻到还是偶尔闻到?

【学员】经常闻到,现在大概一个礼拜都有。

【师父】你的心情是很想闻到,还是不想闻到?

【学员】不小心它就出来了。

【师父】:这个是好事情,其实闻到香气是好事情,但是你继续往前走,增加你的信心就好了。

【学员】我以为是什么,我就不敢去追。

【师父】闻到香气是好,是什么香气?是花香还是沉香?

【学员】说不出来,很好的感觉。

【师父】那是好事情。

【学员】阿弥陀佛!

【师父】但是好事情你也不能攀缘。

【学员】对,我不敢动。

【师父】对,不迷。

【学员】阿弥陀佛!

【师父】对,聪明。所以,为什么修行它要正念还要正知?这个正知就是,就像我们今天在带一头象,你要往前拉,旁边要有一个人看着,要有一个人守卫在旁边看,有没有出什么状况。就像你知道,你念佛的时候虽然听声音,欸,突然有个东西出来了,你就要保持警觉了!要不迷、不取、不动,你就观想我本来就没有这个香气,别管它,继续往前走,千万不要注意路旁的小花,你要的是后面的摩尼宝珠,记得!

【学员提问】请问法师,刚刚那个念佛就是听到佛声的问题,我有的时候做梦就听到它在念。有时候自己也知道,但是不知道是在梦中还是真实的状况。有的时候就是在那坐的时候,自己就会就听见佛号,但是就不知道是……像有时候在院子里做事的时候,有的时候就听到……,假设不是邻居家有放念佛机什么之类,这种情况下就是经常有。

【师父答疑】做梦你就别管它,如果是梦境就别管它了。

【学员】好。

【师父】如果你梦境能够梦到佛号,也是不错的,但是别管它。

【学员】就都不要去管它?

【师父】对,这个都是梦幻泡影。所以你慢慢要知道,所有的因缘法都是梦幻泡影,但是你只能够去注意你自己创造的那个梦幻泡影,就是你自己佛号的音声,你只能够注意这个。

我们现在有将近两百个人,你只能够跟一个人走而已。比方说你到了downtown(市中心),你去逛街,路上很多人,你只能跟着一个人走。不管谁跟你打招呼,你都别管他,你就跟着那个人一路走到底。这样诸位懂吗?

但是你也不要拒绝其他人,因为他有权利在外面走来走去。如果说,你觉得外境的干扰对你已经形成强大的障碍了,那你要做两个措施了:第一个,可能是业力引生的,就要拜忏了;第二个,就是鬼神障,那就持咒。所以你看《印光大师文钞》,他很强调持大悲咒。你慢慢看,他持大悲咒破障。我们跟鬼神不要起对立心,但是我们有权力保护自己,是吧?

末法时代,奇奇怪怪的事情很多,但是你记得,你只能够跟佛号的音声,而且是只能够听自己念佛的声音,记得!你跟着佛号走,不要看到有香气来,你就换题目了,跟香气走了,你这个就是心随妄转,要注意!佛号跟丢了你只能够做一件事情:把佛号找回来,再继续跟。你在逛街的时候,不管这个街道上有一百个人、两百个人,你只能够跟一个人走而已,跟一个人跟到底。不管中间出什么事情,都不要管他,这个叫作一心归命。

【学员提问】师父慈悲!我想请问一个问题,我一直有疑问,就是我好几次在梦中惊醒,都在念佛号。

【师父】经行就是绕佛。

【学员】不是,我遇到就是很害怕的事情,惊醒了!

【学员】我惊醒起来,那我都在念着佛号。

【师父】那不错,那表示你跟阿弥陀佛已经建立一种很好的关系了,你在紧急情况时会想到佛号就对了,那不错,挺好。

【学员】谢谢师父!阿弥陀佛!

【师父】好,最后一个问题了,你请说。

【学员提问】阿弥陀佛!师父慈悲!就是因为我们天天都念佛,所以就是薰我们的这个八识田。

【师父】是。

【学员】就是有时候它那个佛号就会自己跑出来,那我们怎么知道是外面的鬼神障,还是我们肚子里面自己在念佛?阿弥陀佛!

【师父答疑】念佛有三个条件叫做念佛:第一个,念从心起;第二个,声从口出;第三个,音从耳入。这三个条件都要具足。

第一个,你念佛要从内心——我要念佛了,你自己有作意。你在那个地方工作,突然间听到佛号,这个佛号就不是念从心起了,你就要警觉了,因为你没有作意要念佛嘛。那这个就不是,第一个源头就不对了,就不是念从心起,后面就别谈。

这三个,是判断方式,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这叫作一念相应一念佛。如果这个声音是外来的,就不能构成相应,也不能构成佛,那就有可能是魔障。你把印光大师那个念佛的三大要则再想一想: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你就知道这个到底是跟佛菩萨相应,还是外来的干扰,你就很清楚了。只要不是念从心起的都要小心。

好像讲到净土法门,大家就问题多一点。好,我们今天就上到这里。

0:00 / 0:00
佛法修学概要1
佛法修学概要2
佛法修学概要3
佛法修学概要4
佛法修学概要5
佛法修学概要6
佛法修学概要7
佛法修学概要8
佛法修学概要9
佛法修学概要10
佛法修学概要11
佛法修学概要12
佛法修学概要13
佛法修学概要14
佛法修学概要15
佛法修学概要16
佛法修学概要17
佛法修学概要18
佛法修学概要19
佛法修学概要20
佛法修学概要21
佛法修学概要22
佛法修学概要23
佛法修学概要24
佛法修学概要25
佛法修学概要26
佛法修学概要27
佛法修学概要28
佛法修学概要29
佛法修学概要30
佛法修学概要31
佛法修学概要32
佛法修学概要33
佛法修学概要34
佛法修学概要35
佛法修学概要36
佛法修学概要37
佛法修学概要38
佛法修学概要39
佛法修学概要40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施主」有何含义

施主,即檀越。佛教对布施者的敬称。指施舍财物给佛寺...

戒定慧三学,学佛修行的基础

作为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必须知道戒、定、慧三学,这是...

「专修」和「杂修」的划分

善导大师讲的这个专修和杂修的情况,确实善导大师讲专...

如何劝说父母皈依三宝

问: 如何劝说父母皈依三宝? 大安法师答: 三皈依是...

圣严法师《在家信佛有禁忌吗》

民间通俗的信仰有很多的禁忌,但那并不是正信的佛教,...

这就是佛教之悲哀啊

念佛珠,念佛咒计数,变装饰; 佛像是恭敬供养,却变艺...

【推荐】对净土宗人的勉励

净土宗的人,我想我提出三点跟大家互勉, 第一个,你最...

文殊菩萨为什么要高举宝剑

我们看到文殊菩萨的塑像,他右手拿着宝剑,很多佛像也...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无分别智要如何修

我们来看窥基大师是怎么说的。他说无分别智怎么修呢?...

喝水也有学问,十个喝水的坏习惯

导语: 你会喝水吗?这件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你却未必...

心境决定你的处境

我们讲说心境决定你的处境。这句话一点不假。说我现在...

眼前万物生生不已,皆凡夫之所妄计,实无所生

佛说一切法从因缘生者,缘生无性,正示生无所生也。 人...

【佛教词典】阿修罗宫

(杂名)阿修罗之宫殿。义楚十六曰:长阿含云:阿修罗...

【佛教词典】一相智

(术语)证悟诸法一实相之智也。智度论六曰:以此方便...

【推荐】《欲海回狂》普劝受持流通序

天下有极惨极烈,至大至深的祸害,动辄让人丧身失命,...

能够弘扬因果轮回观念,他的功德是巨大的

为什么清末民初的知识分子那么痛恨儒家?实际上它最远...

星云大师《为消防人员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居住在都市里的人们,不是怕市虎汽...

【佛学漫画】根本业

不二问禅师父,师父,以我们修行人念经等的功德力量,...

知命认命,是改命的前提

佛教的思想是因缘观,先知命而后认命。很多人一学佛就...

【推荐】不要被第二支毒箭所伤

昨晚正在给家里的花花草草重新安置一个小家,只听得客...

什么是真如

那我们谈谈什么是真如呢? 它的体性,经典上给它两句话...

把一切想法都归到念佛当中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妄想杂念总是要琢磨,啊,我下...

有修行了,自然会有人护持你

以前去太平岩寺听课,有个比丘尼法师开示,他说他常常...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心性本自竖穷横遍,故广...

水泡花蔓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诸位大家吉祥。我们又在道场白华庵,今...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而成功

人有竞争之心,绝非错误。竞争之心,至少能够体现人的...